黃孟 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教育形式不僅具有專業性,也具有現代性,能夠為發展的社會輸送更多優秀人才。體育教育也是高校中比較成果的教育內容之一,一方面能夠強化學生自身的身體素養,另一方面也能實現學生體育技能的有效提升。體育教育對促進學生的意志和品質具有重要作用,進而緩解高校學生的緊張學習壓力,實現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從目前情況來說,高校中的體育教育還是存在一些不足,如,一些學生對體育鍛煉沒有較高的積極性,對其中的體育訓練興趣不高,因此,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有必要創新訓練方式,才能為取得更高的體育教育效果奠定基礎。
第一,完整性訓練。這種訓練方法是從開始到結束,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方法是完整的,其中不能進行分解。完整訓練法對大學生而言,適合一些較為簡單的體育動作,能夠讓學生在比較流暢中加深記憶。高校對學生進行訓練過程中,如體操教學,需要保證其中的動作有一定的聯系,不同動作之間有完好的銜接,教師可以針對其中一些較難的動作進行重點練習,之后再將整套動作進行連貫。若其中存在一些過于困難的動作,教師可以借助訓練進行過渡,如,學生在進行跨欄動作練習過程中,可以先掌握低欄,在掌握跨欄動作之后,在完成下一階段的訓練。第二,分解訓練法。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將一整套動作分解成幾小段,帶領學生進行一段一段的訓練。分解訓練法能夠降低動作的復雜性,幫助學生更容易掌握。對于一些較難的動作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這種訓練方法為學生建立自信心。對于這種訓練方法中唯一不足的一點就是學生很難在腦海中構建完善的體系。在對學生體育訓練中經常用到的分解訓練法主要有分段分解和順序分解兩種形式。第三,游戲訓練法。對于一些比較枯燥的訓練方法,與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不夠融合,學生也會因為訓練項目的無趣直接產生怠倦情緒,這樣會阻礙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的進度。因此,教師將訓練方法和游戲進行結合,能夠讓學生對體育項目產生興趣,也更符合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心理特征。第四,比賽訓練法。這種方法是體育教育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內心的勝負欲望,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強化自身的體育水平。如,學生在進行健美操、跳高和跳遠等一些比賽期間,教師為了鼓勵學生可以為學生構建獎勵機制,一旦進入比賽,就能對學生的體育訓練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針對高校體育教育的情況分析,學生在大一期間的體育課安排較多,隨著年級的升高,體育課程也逐漸減少,學生在進入實習階段,體育課程就已經不存在。學生的體育鍛煉學生也少之又少,學生的體質情況也處于下降趨勢。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養,也不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好的身體素質。針對高校體育訓練方法中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在高校的體育教育中,仍然存在兩個問題:其中一個就是一些教師沒有在提升訓練強度過程中保持科學性,另一個就是沒有科學性減少訓練強度。前者是針對一些學生在訓練質量方面不達標的情況,還有一些教師認為高校的教育水平比較落后,需要提升體育教育中的訓練強度,正是因為在教育中存在這種不對的想法,才會導致一些學生在訓練中出現不適情況。后者是因為學生個人的身體情況較弱,不能承受范圍較大的訓練,教師通過為學生減輕訓練強度進而緩解學生的鍛煉壓力,過強和過弱的體育訓練都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訓練強度較低會讓學生在運動中少流汗,根本起不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高校體育教育中的項目逐漸增多,學生也逐漸參與到比賽項目中,很多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運動水平,就會鼓勵學生參與不同的比賽項目,希望學生能夠以此激勵自己提升能力,在以賽代練的教育中,會讓學生長時間在比賽中保持較為緊張的情緒,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學生經常參加比賽也會耽誤更多的專業課時間,學生在比賽中因為經驗較少也不能及時調整在比賽中遇到的問題,會讓學生的身體處于疲憊狀態,為學生造成適得其反的教育效果,甚至還會對學生的身體帶來運動傷害。
高校體育教育中實現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和體育技能扎實已經成為主要的訓練目的。但一些高校中并沒有在體育設施方面有太多的重視,不僅體育設施不夠完善,已經存在的設施也比較老舊,這樣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鍛煉效果。還有一些原因就是學校并沒有在體育設施方面投入一定的資金,這也是造成體育設施不夠完善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處于一些偏遠地區的學校,學生已經對之前的體育器材產生抵觸情緒,若不能在體育設施中感受到樂趣,便不會再接觸設施,長時間處于心理畏懼的狀態,學生就會對體育訓練難以接受,學生還處于發展階段,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因此,完善體育設施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的積極性。
隨著體育時間的不斷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也逐漸產生距離,教師經常采用較為單一、枯燥的方式,通常在體育教育訓練中,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跟著練習什么,在體育鍛煉中根本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針對大學生這個階段,年紀已經接近成年人,教師不能將學生當作小朋友進行對待,這樣不僅會讓學生感覺無聊,也因為訓練方式簡單不能在體育鍛煉中取得效果。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在訓練方式中進行創新,才能以新穎、有趣的方式不斷對體育訓練法進行優化,為學生的體育教育提供保障,發掘出符合學生階段發展的訓練方式,激發學生對體育訓練的主動性,在強化自身身體素養的同時,也實現學生的身心發展。
在一些高校的體育教學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訓練方法,造成一個比較固化的訓練體系,從跑步、做操等不同方面,讓學生能夠聯想到的詞語就是疲憊和辛苦等,這也是造成學生對體育教育訓練沒有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一些學生甚至對體育訓練產生抵觸情緒。針對這種情況,根本不能對學生的身體和學習內容起到促進作用,因此,高校教師需要對體育教育中的訓練內容進行創新,不僅從思想觀念方面進行轉變,也要從訓練方式中進行轉變,才能讓學生對體育訓練有全新的定義,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體育訓練感受。首先,高校體育教師需要針對學生需要進行訓練的體育項目進行選擇,訓練項目要符合時代發展特點,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審美的思想價值觀念。其次,教師開展項目訓練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才能既滿足學生的身體成長需求,又滿足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正如在高校體育教育中,體育舞蹈受到很多學生的歡迎,逐漸成為一種新穎的體育項目,也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關注,不僅可以對身體進行鍛煉,還能在體育教育中實現娛樂。因此,高校在選擇訓練項目中,要將時代性和時尚性的一些項目納入其中,可以融入健美操等運動和訓練,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僅能夠尊重學生的選擇,也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保證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其中,激發學生的體育訓練熱情,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創新體育訓練方法也是體育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教師可以通過更為科學性和藝術性的方法,突破現階段的傳統教學方法,并對其中的教學不足進行彌補和提升,將其中不適合學生發展的體育活動進行刪減,采用科學的訓練方法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保障。在高校以往的體育教育中,都是教師為主導位置,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中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能,逐漸打消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創新訓練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學生在玩中學的教育效果。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訓練中勤于練習,并通過不斷的探究,培養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教師可以在訓練方式中融入游戲因素,保證體育訓練方式的趣味性,為學生打造活躍的學習氛圍,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實現學生鍛煉身體,掌握體育技能的效果。例如,在學習“籃球”內容時,教師為強化學生的帶球能力,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兩個人作為一組,不同小組以競賽的方式進行運球,小組中的兩個人分別進行運球接力,哪個小組最先運球十圈,就能取得比賽勝利。教師為了給學生增加運球難度,可以在其中設置一些花樣環節,如,顛球等,保證學生的運球動作保持標準,在娛樂性較強的學習中強化學生體育技能,實現體育訓練方法多樣性的效果。
高校在開展體育訓練和體育教學的前提,就是要保證內容符合時代發展,才能讓學生愿意進行參與,可以強化學生的團隊精神,鼓勵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訓練中,在長時間的保持中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學生在社會中的競爭壓力也隨之增大,學生有必要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能以更好的狀態面對工作和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在體育教育中為學生融入競爭思想,鼓勵學生能夠在訓練中保持自己的品質,也培養學生養成堅持不懈的好習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籃球比賽和運動會一些項目,這些活動都具有較強的競爭性質,能夠讓學生提升對體育訓練的重視程度,還能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同時,教師可以將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其中,教師將二者進行結合,能夠培養學生在訓練中的頑強品質,鼓勵學生可以在訓練中提升忍耐力,學生能夠在樹立正確競爭意識的前提下,提升訓練效果,這種訓練方法已經成為體育教育的創新形式之一。一些教師還在訓練方式中融入音樂,能夠促使教師從訓練內容方面逐漸增多,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提升訓練效果。例如,在傳統跑步訓練中,教師會要求學生由慢跑、小步跑、高抬腿等內容逐漸過渡到加速彎道跑等。教師將引入融入其中,因為音樂節奏較快,學生可以根據音樂節奏的變化改變運動節奏,以更快的節奏與音樂進行融合,這樣訓練方式能夠大幅度的加強學生的反應效果,讓學生在訓練中更富有激情,以飽滿的情緒完成訓練效果。
教師在體育教育方面為了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教師在訓練方式中融入分層訓練,能夠保證處于不同階段的學生都能收獲到體育知識,滿足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對訓練方式不斷進行創新,能夠提升學生在訓練中的競技性和娛樂性,才能讓學生在體育訓練中收獲到樂趣。例如,教師在開展體育訓練之前,需要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進行掌握,可以將學生分為低、中、高三個層次,教師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設定不同的訓練目標和任務,其中的訓練內容也要存在差異,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從學生的身心和學習品質等不同方面進行提升,才能體現創新訓練方法的真正價值。同時,隨著訓練方法的不斷創新,直接提升學生的訓練實踐性。一方面能夠滿足學生對訓練的興趣,另一方面還能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將學生的學習專業和體育訓練進行結合,在實踐中強化體育教育效果。例如,教師為學生設定的障礙跑環節,可以引入不同專業學習中的一些設備,可以使用汽車輪胎為學生設置障礙,學生需要跨過輪胎或者圍繞輪胎繞圈等方式,才能完成障礙訓練以此來提升訓練的趣味性;教師在為學生設定接力跑環節,可以引入一些汽車零件等作為接力棒,重點是加強學生在跑步時期的負重情況,以此來實現學生肺功能的協調性,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做出努力,教師在開展體育教育中充分體現職業化特點,不僅能夠創新訓練方式,還能保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體育技能掌握都有所提升。
綜上所述,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開展體育教育訓練中,需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也要注重對訓練方法的科學選擇,才能讓學生對體育訓練產生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可以從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發揮體育訓練在高校中的教育意義。同時,教師也要在訓練方法中融入多樣化的創新思想,才能在對大學生的體育教育中讓學生收獲更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