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桂燕 潘遠勇
【摘要】本文以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為例,論述將“三一重工”企業文化融入校園,培養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策略:加強校企深度融合,通過樹立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培育理念,創設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環境,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將企業的職業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等的教育貫穿學生學習、生活、實訓、實習全過程,從而解決人才供給、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的問題,有效培養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企業文化 校園文化 德技兼修
技能人才 “三一重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11-0021-03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教職成廳〔2019〕7號)指出,要推動加強校企協同育人,完善德技并修、工學結合協同育人機制。德技兼修是當前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中職學校通過校企合作實現文化融合,在學生學習、實訓過程融入企業優秀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等,可以讓學生明確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自信心,形成正確的職業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綜合素質、提升職業素養,為中職學校培養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礎。下面以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以下簡稱我校)為例,探討“三一重工”企業文化融入中職校園,培養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路徑。
一、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及“三一重工”企業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育人為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
企業文化指企業在一定條件下以及在生產、管理、經營等所有活動中,慢慢形成的并且全體員工認同、遵守、具有企業特色的精神形態和物質形式,包括員工的行為規范、員工道德標準、管理制度、經營理念、價值觀念、企業歷史傳統、企業產品等。
“三一重工”指的是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其企業核心價值觀、“三一愿景”、“三一作風”、“三一使命”、用人標準、核心價值觀等企業文化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我校選取“三一重工”企業文化中切合職業教育的特點要素,將“三一重工”企業文化精髓中的職業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強工匠型技能人才的培養。新時代中職學校的歷史使命是弘揚工匠精神,培養工匠型技能人才。為此,我校提出,在學校層面,要探索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實現學校的“三一愿景”,即創建一流中職名校、打造一流教學團隊、培養一流技能人才;在教師層面,要倡導“揚三進一”的教育方法,即教育學生時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當指出學生的某一個缺點時,要先表揚他有三個優點;在學生層面,要注重“學三精一”的培養目標,鼓勵學生成為學三招、會二招、精一招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二、“三一重工”企業文化融入中職校園的意義
(一)有助于工匠型技能人才的培養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當前,中職學生要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立足,需要有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職業道德素養,還要有精湛的職業技能等。一方面,我校以學生為根本,通過學習借鑒、校企合作等途徑,把“三一重工”優秀的企業文化引入校園,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就業創業能力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企業通過走進校園,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與學校共同管理、培育學生,從而實現企業與學校的無縫對接,有利于將學生培養為優秀人才。
(二)有助于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我校已有37年的辦學歷史。多年來,我校積極探索立足農村、特色發展、活動育人的辦學之路,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7年,我校被確定為“廣西中等職業教育示范特色學校建設計劃”第三批立項建設單位;2021年,自治區教育廳對“十四五”廣西中等職業學校星級認定結果進行公示,我校被認定為四星級學校。我校辦學水平顯著提高、辦學成果顯著,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區中職學校發展成為全區示范性特色學校。但不容忽視的是,由于生源質量普遍較低,我校仍存在部分學生厭學、沉迷網絡游戲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校的發展。對此,我校與“三一重工”開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將企業文化精髓引入校園,加強企業對學生技能學習的指導;另一方面,將企業文化融入校園,讓學生從中了解企業職業道德標準及用人要求,對標嚴格要求自己,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可見,校企文化融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了學校人才培養的競爭力,進一步推進中職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三、“三一重工”企業文化融入校園,培養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策略
(一)加強校企深度融合,樹立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理念
我校以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為抓手,結合縣域職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從長期發展的角度出發,將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總體規劃,通過樹立培育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職業教育新理念,全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高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我校將培養工匠精神職業教育理念、加強培養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意識貫穿教育教學始終,將“三一重工”等知名企業的優秀文化理念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與企業聯合采取系列措施,加強對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強化學生的品德修養意識,從而將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能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重任的新時代技能型人才。
(二)加強校企深度融合,創設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環境
我校把“三一重工”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使學校的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與優秀的企業文化高度融合,整體規劃校園的文化建設,形成獨具特色的職業教育校園文化,并用這種獨特的校園文化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和塑造人,培養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E6C9EB9C-7097-4C73-B0BB-0DA56B28760D
1.物質文化的融入。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我校有目標、有意識地融入“三一重工”企業文化元素,整體規劃校園文化建設,注重體現職場文化特點,將學校打造成為具有濃厚職業氛圍、深厚人文底蘊的物質環境。如在學校文化長廊、教學樓、實訓基地等場所,懸掛體現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的標語;在教室、信息欄等場所張貼企業發展趨勢、企業人才需求信息等;在宣傳欄定期出版優秀企業文化案例板報等。我校通過打造學校精神與企業精神融于一體的“三一重工”企業特色文化校園,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企業文化,時刻感受企業文化氛圍,對照企業需求強化自身素養,成長為企業需求的人才。
2.制度文化的融入。學校制度是以教育觀為指導,制訂能夠促進學生、教職工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和行為規范總和。制度文化是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條例等在設計和執行中的體現,也是學校教育教學有序、科學、健康、穩定開展的重要保障。根據當前職業學校發展趨勢,中職學校應創新學校制度建設,將企業的制度文化有計劃地融入學校各項制度建設中,通過制度建設模仿企業管理模式,營造企業管理氛圍。我校將“三一重工”企業人事管理、生產管理等管理制度的精髓融入學校的行政管理和教學管理等各項制度中。如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運用企業管理方法,讓師生充分了解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從而促進學校對學生的培養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逐步保持一致。
3.精神文化的融入。精神文化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累,是學校人文精神的體現,也是學校建設校園文化的核心部分,包括理想目標、文化傳統、教育理念等。由此,職業學校在校園文化的培育、提煉和形成過程中,要將工匠精神、愛崗敬業精神等企業精神融入學校精神文化建設中,營造學生學技能、練本領的學習氛圍。我校借鑒和吸收“三一重工”的企業精神、核心價值觀、經營理念等,融企業精神與學校精神于一體,在校訓、校風、學風、教風等學校核心精神文化建設中,融入“三一重工”企業精神文化。如在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茶葉生產與加工專業的教育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效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競爭力,使學生成長為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三)加強校企深度融合,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培養機制包括教學活動、管理制度、培養目標、教學方法、評估方式等。我校根據國家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新時代職業教育目標要求,結合縣域職校發展實際,加強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體系建設,致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新時代德技兼修的勞動者。
1.創新規劃學習目標。2019年4月,教育部、發展和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共同頒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即“1+X”制度),根據國家對職業教育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學校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及企業的用人需求,我校提出“學三精一”的學習目標。“學三精一”學習目標,即學生在中職階段要學三招、會二招、精一招,以順利獲取“1+X”證書,成為德技兼修的技能型人才。
2.創新實施教學內容和方法。在創新實施教學內容方面,我校圍繞“學三精一”的學習目標,邀請“三一重工”企業共同開發專業特色課程、編寫教材,將企業文化融入各學科課程環節,教師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活動各個環節中滲透企業文化。如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企業文化精神;在思政課教學中滲透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精神和職業紀律教育等。我校與“三一重工”企業共同開發課外活動教學項目,將企業文化中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情感等融入學生課外活動中,如打造茶藝社團、禮儀社團、家電維修社團等學生社團,以及志愿者服務隊等職業特色社團,讓學生通過社團活動學習掌握專業技能、提升服務意識;還聯合企業開展了專業技能競賽、知識競賽、小工匠評選等活動,強化了學生的職業技能意識、市場服務意識、勞動觀念和敬業精神。
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提出:“人類性情中最強烈的渴望就是受到他人認同。”教師要注意挖掘、肯定學生的優點,使學生增強自信心;通過贊揚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接受教育、思考過錯、改正缺點。我校對學生采取“揚三進一”的教育方法,既是利用校紀校規對學生進行管理約束,又是通過表揚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樣的教育方法對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發展、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助于造就品學兼優的學生。
3.創新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根據國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及企業人才需求標準,我校構建學校與企業共同參與的,多維度、多元化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首先,堅持多元協同主體,采取教師專業評價、學生自評與互評,以及企業參與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建立自信,促進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融合培養;其次,建立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相結合的評價機制,關注學生在企業實習、職業體驗的過程性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加以改正,讓學生關注學習過程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最后,堅持課內評價和課外評價相結合、校內評價與校外企業評價相結合,通過多途徑、多形式的評價,促進學生職業精神與職業技能的有機融合。可見,根據一定標準,通過一定技術、手段與方法對學生的思想、學習情況等進行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效、考核教師教學水平、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手段,切合了學生的職業素養發展需求,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培養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是當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中職學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應通過加強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讓學生對優秀企業的職業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等有深刻的了解,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為企業輸送德技兼修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懷釗,何華.試論職業院校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深度融合[J].教育與職業,2015(5).
[2]劉利峰,龔又國.高職院校企業訂單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探究[D].湖南:湖南農業大學,2014.
[3]徐建平.融入企業文化 培養高素質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8(20).
注:本文系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三一重工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培養德技兼修技能人才研究與實踐”(GXZZJG2020A07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邱桂燕(1977— ),廣西昭平人,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及管理;潘遠勇(1978— ),廣西昭平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及管理、學生實習就業管理。
(責編 楊 春)E6C9EB9C-7097-4C73-B0BB-0DA56B2876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