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娟


【摘要】? 目的? 觀察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將醫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2例孕晚期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在組間年齡、孕周均衡可比的原則基礎上,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孕婦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孕婦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比較兩組孕婦的睡眠質量、不良情緒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心理護理后,觀察組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及總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理護理后,觀察組緊張、焦慮、沮喪、疲勞、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理護理后,觀察組滿意度為97.56%,高于對照組的75.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孕晚期存在睡眠障礙的孕婦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睡眠情況,改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心理護理;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7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2)15--03
孕齡婦女在妊娠過程中會產生焦慮、壓力大等不良情緒,尤其是妊娠晚期會嚴重影響孕婦夜晚睡眠期間的翻身和活動,身體受限導致患者睡眠質量較差,日常活動提不起精神,導致負面情緒增多[1-2]。胎兒臨產時,孕婦會對生產過程以及胎兒的健康情況表現出緊張、焦慮、恐慌等不良情緒,但負面情緒過多不僅影響孕婦的身心健康,還對胎兒的健康產生影響,因此保證正常睡眠是改善孕婦不良情緒的關鍵[3]。本研究主要觀察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的改善作用,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醫院接診的82例孕晚期孕婦為研究對象,在組間年齡、孕周均衡可比的原則基礎上,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34歲,平均28.94±2.16歲;孕周30~37周,平均34.36±1.25周。觀察組患者年齡21~33歲,平均28.54±2.31歲;孕周29~36周,平均34.55±1.30周。兩組患者年齡和孕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分娩的過程和方式,減輕患者因分娩所帶來的緊張焦慮感;指導患者進行健康科學的飲食,保證每日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其他營養的攝入,多食用新鮮的蔬菜和瓜果,少食過季食物,減少農藥或其他化學物質的攝入,保證胎兒健康;指導患者每日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對胃部和身體造成的其他傷害;控制好血糖和血壓,減少妊娠期疾病的發生,入院期間對患者進行每日一次的胎心監護[4]。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護理人員加強與孕婦交流,傾聽患者的心聲,了解患者負面情緒產生的原因,并予以針對性地疏導,拉近與孕婦的距離,增加孕婦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在護理期間的依從性。
(2)邀請二胎孕婦或已生產的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現身說法,分享在生產過程中的經驗和新生兒到來時的喜悅心情,提高患者對胎兒的憧憬,多向正面情緒方向進行引導。同時播放輕柔的音樂來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并對孕婦進行放松訓練,通過改善患者的呼吸來調整不良情緒。
(3)指導患者進行瑜伽或放松運動,增加患者入睡的渴望,延長睡眠時間,并在孕婦失眠時擺放可以倚靠和摟抱的柔軟抱枕,提高孕婦睡眠時的舒適度[5]。
1.3? 觀察指標
(1)睡眠質量評分:根據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進行評估,主要內容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7項,每項最高分3分,總分21分,分數越低代表孕婦的睡眠質量越好。
(2)不良情緒評分:根據緊張情緒量表、焦慮情緒量表、沮喪情緒量表、疲勞沮喪量表和抑郁情緒量表進行不良情緒的評估,分數越低代表孕婦的不良情緒越少。
(3)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即孕婦在護理后的睡眠質量和不良情緒基本改善,患者對護理內容十分認可;一般滿意,即孕婦的睡眠和情緒有所緩解,但還需繼續改善,患者對護理內容大部分認可;不滿意,即孕婦的睡眠與情緒無改變,孕婦對護理內容不接受。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心理護理后,觀察組各項睡眠質量評分及總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情緒評分比較
心理護理后,觀察組各項不良情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心理護理后,觀察組滿意度為97.56%,高于對照組的75.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大部分孕婦會在孕晚期時出現睡眠狀態不佳的現象,有數據研究顯示,孕婦在整個孕期的睡眠質量較差。有部分患者孕肚突出明顯壓迫膀胱和胃部以及其他器官,導致患者呼吸不暢,平躺時出現憋喘的現象,靜坐可短暫緩解,但長期不良的睡眠狀態會加重患者不良情緒,導致抑郁和其他疾病,因此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護理可改善患者睡眠情況,有效緩解負面情緒[6]。
常規護理中對患者進行的健康宣教和飲食指導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情況,因此,我院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入了心理護理,對患者表現出的各種情緒進行理解,幫助患者有效排解不良情緒,并利用相關的經驗向患者講解生產過程和產后的一些知識,以提高患者對產后生活的向往。因為孕婦的特殊體質,常規的中藥泡腳、中醫按摩和耳穴壓豆等療法均不適用于孕婦,因此,可采用音樂療法或適當的運動療法來改善患者的疲勞感,加快入睡速度[7]。本研究結果顯示,心理護理后,觀察組孕婦各項睡眠質量評分、不良情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驗證了心理護理的有效性[8]。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的合理運用和有效實施可以顯著改善孕晚期孕婦的睡眠質量和不良情緒,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廣泛應用。
4? 參考文獻
[1] 李磐志.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1,8(6):936-937.
[2] 馬淑靜.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的改善作用研究[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8):1395-1396.
[3] 孫玉健.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心身狀態、睡眠質量及分娩結局的改善作用[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 7(4):656-657.
[4] 林巧美.心理護理改善妊娠晚期孕婦心身狀態、睡眠質量及分娩結局的效果觀察[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1):110-111.
[5] 張麗勤.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的改善效果探討[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9,6(11):1570-1571.
[6] 黃文青,楊梅鳳,楊華.心理護理干預用于妊娠晚期孕婦改善睡眠質量的效果觀察[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9,6(9):1249-1251.
[7] 張瑞,呂改玲,陳子靜.孕婦妊娠末期睡眠質量調查及心理護理改善效果分析[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 32(11):1783-1785.
[8] 李園園,吳保霞.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焦慮情緒、睡眠質量及分娩結局的改善作用[J/CD].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5):84-85.
[2022-01-17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