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魏 來,譚 敏,黃 珊,蘇 浩,曹 浪,李宜航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社會都要重視和支持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有利的條件,搭建更廣闊的舞臺,讓廣大青年在創新創業中煥發出更加奪目的青春光彩”。教育部原部長陳寶生也指出,“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育人緊密結合,深層次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創業(“雙創”)人才,不僅是響應國家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的時代需求,也是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
專業知識是“雙創”的重要支撐,如何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雙創”教育,成為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1-3]。課創融合倡導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實踐的科學創新精神;以課程教學為平臺,以產品為導向,以專業實驗實訓基地為依托,開展產品創意開發、生產制造、銷售推廣一體化的創業訓練,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熱情,培養創造能力,優化知識結構[4-6]。
醫藥商品學是藥學、藥品經營與管理等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核心課,旨在讓學生熟悉醫藥商品的分類方法、品種規格、包裝條件、養護措施和使用常識等,并能對其正確分類與管理;熟悉市售主要醫藥商品的發展史及趨勢、名稱、用途、制劑、用法、藥物評價和商品信息等,能正確評價、宣傳與解釋醫藥商品,起到促進生產與指導消費的積極作用。該課程內容涉及醫藥商品監管、研發、生產、流通與使用各領域,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強的應用型學科[7]。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藥商品的產品研發、生產工藝、營銷管理技術均在不斷創新發展,醫藥商品信息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斷加快,這不僅要求課程教學與時俱進,也為藥學“雙創”人才培養提供了條件。
基于“雙創”的課程教學不僅要提升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更要體現“雙創”技能與素質培養。因此,我們邀請醫藥行業專家和“雙創”導師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通過企業調研確定醫藥商品學課程標準,結合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大綱要求,科學選取、組織教學內容,按照基礎知識、品種訓練、綜合實踐3個層次構建課程體系,將課程內容劃分為商品基礎、抗感染用藥、慢病用藥、專科用藥、一般用藥五大模塊。
在每個模塊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融入“雙創”元素及目標,引入創新案例和系列“雙創”活動,注重動手能力培養和“雙創”思維訓練,實現課程教學與“雙創”教育有機融合(見圖1)。

圖1 基于“雙創”的醫藥商品學課程整體設計
1.1.1 基于“雙創”的教學內容與目標 商品基礎模塊:知識目標為熟知醫藥商品及醫藥商品學的概念、研究對象與內容;讀懂藥品包裝、標簽及說明書的信息含義;熟知醫藥商品常用的分類標準及質量管理等知識。部分內容涉及產品商標、包裝設計、條形碼、質量標準等多個“雙創”知識點。開學第一課,教師介紹智慧藥房、智慧醫療器械、智慧藥學服務、現代醫藥商品消費的發展方向,新業態如何影響醫藥商品的包裝設計、運營模式與供應鏈,讓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的基本內容,學習關于商標設計、品牌保護、條碼注冊等方面的知識,開闊學生視野,培養“雙創”意識,增強學生專業自信、行業自信及創業自信心。
品種訓練模塊:知識目標為熟知各類醫藥商品主要品種的名稱(通用名和商品名)、適應證、制劑規格、用法用量、藥物評價等。醫藥商品主要包括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等。通過梳理品種的發展歷史和研發方向,讓學生樹立以人為本創新理念;比較不同品種醫藥商品的特點,尋找賣點,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搜集醫藥商品銷售信息及營銷案例,培養學生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拓展商品經濟學知識、法律知識、管理學知識及運營學知識等,逐步增加學生創業知識儲備,提升創業能力。
1.1.2 基于“雙創”的混合式教學 當前,信息化教學發展得如火如荼,高效的慕課、云資源平臺不僅使課堂的呈現形式更豐富多彩,給學生帶來新鮮的學習體驗,而且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科學創意的教學設計也能點燃學生創新的思想火花,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本教學團隊構建醫藥商品學在線課程資源,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基于學生主體、能力本位的思想,以教、學、做、說合一為主線,將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3個階段,按照“訪—展—研—練—踐”5個環節分步實施,全程貫穿“雙創”能力培養。
(1)課前:校企協同多場景,線上線下悟創新。課前調研走訪。學生通過智慧職教云平臺自學后進行社會調研,提出問題,完成知識內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景、協作是學習環境的兩大要素,“雙創”能力培養更多的是在真實環境中產生的心理體驗與感悟。因此,在課前教學環節,基于教學內容,我們采取以下3項措施。第一,在慢病用藥模塊,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常見的慢病用藥品種及慢病患者的用藥問題,我們走進學院眾創空間的慢病管理中心,一方面,了解“安頓心腦監測服務”項目的創業思路,讓學生知道信息化時代定制化藥學服務的模式和趨勢,加深學生認識;另一方面,通過慢病監測平臺大數據精準篩選患者,組織學生與患者交流,收集相關資料,尋找創新點,知行合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第二,抓住國家現代學徒制培養項目的契機,加強校企合作,深入藥品經營企業調研,學習藥品的分類、陳列、推介知識,邀請企業導師分享藥店運營經驗,讓學生了解行業新進展,增強創新意識。第三,基于智慧職教云平臺開展創新案例分析,鼓勵學生制作多種形式的調研報告,促使他們搜索藥品相關信息,自主學習信息傳播新技術,協作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創新能力。
(2)課中:創新教學有方法,教做合一促提升。教學中及時引入新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教學,充分利用仿真藥房、智慧職教云平臺、微信公眾平臺等信息化技術,靈活運用任務驅動、自主探究、情景模擬、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將圖片、視頻、游戲、動畫、案例、微課等教學資源有機結合,實現專業技能與“雙創”能力同步提升。
以“冠心病用藥”為例,第一個環節為展示匯報。學生通過課件、視頻匯報調研結果,并進行藥品實物展示;教師在評價時將創新性納入評價要素,引導學生從情景觀察、問題分析、成果展示等方面歸納總結,鼓勵學生創新。
第二個環節為研習商品。學生利用“用藥助手”等學習資源,研習商品。教師引導學生從包裝、劑型、藥理作用、用途、價格、用法等不同角度挖掘產品賣點,啟發學生創新思維;介紹典型藥物的創新歷程,如硝酸甘油的劑型變化、阿司匹林的用途拓展等,凸顯創新的重要性。組織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完成H5知識游戲、參與小組PK賽等,及時評價,使學生不僅體驗現代信息技術引領的教學創新,也在手腦并用中掌握醫藥商品相關知識。
第三個環節為情景模擬。開展藥品推介情景模擬訓練,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如結合熱點問題編寫用藥案例,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制訂方案,完成情景模擬,并開展評價;舉行產品推介會,學生扮演商品營銷員,宣傳某種產品并回答其他人的問題;開展“我為商品打廣告”競賽,由各組設計情景并表演。通過參加活動,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僅得以提升,在構思和觀摩的過程中創新能力也得以增強。
(3)課后:鞏固拓展多渠道,知行合一強技能。課后拓展實踐,組織學生赴社區和藥店開展用藥宣傳與指導,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分組制作健康用藥知識海報,在創作中既強化知識的記憶,又激發創新的火花;開展網站資源學習、平臺討論、分享交流等活動,全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1.3 綜合實踐 在綜合實踐階段,我們以學科實踐、創新實踐、社會實踐為載體,構建具有醫藥商品特色的課創融合實訓體系,旨在激發學生積極性,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培養創新思維。組織學生參加醫藥商品購銷員等級考試、醫藥商品購銷員技能競賽。在完成對接企業的崗位工作任務中,掌握購銷技巧,提高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收集藥品、醫療器械、藥學服務模式相關材料,撰寫論文,分組設計創新項目,積極參與大學生“雙創”項目申報;以學院“雙創”平臺為基礎,成立“雙創”小分隊,鼓勵學生自主創新設計,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競賽;安排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及“雙創”項目,使其熟悉科研思路和方法、專利申報要求與流程,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邀請校友分享創業經驗或組織學生實地參觀,使學生了解創業過程,增強創業意識和信心;積極開展創業點子暢想與轉化活動,在抖音、微信、零點校園圈等平臺推出醫藥商品設計、推廣及聯誼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藥學服務模式創新。
通過上述措施,學生設計出一系列優質“雙創”項目,如能夠提醒慢病老年人按時服藥的智能藥盒、能夠通過微信“掃一掃”功能快速找藥的智能藥品管理系統、方便更換的磁性電子標簽、具有防塵和近效期藥品自動報警功能的智能藥品陳列架、智能中藥養護器、“云間”中藥房等,先后獲得湖南省黃炎培創新創業競賽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湖南省醫學科技創新創業競賽一等獎和二等獎各一項。
教學評價是教學效果的診斷工具,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8-10]。基于“雙創”的教學評價體系以“雙創”教學目標為基礎,關注“雙創”能力培養,做到線上、線下一體化,評價手段多樣化,評價主體多樣化,評價模式四結合,即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理論評價與實踐評價相結合,學校評價與企業行業評價相結合,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合作學習、校企共育”育人理念(見圖2)。

圖2 醫藥商品學過程性評價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基于“雙創”的教學改革是時代發展的潮流,需要優秀的具有“雙創”理念和技能的教師來推動[11-13]。為此,我院已經連續舉辦4屆教師創新創業創意大賽,通過參與比賽,教師不僅可以學習創新點發掘、項目撰寫、專利申報、視頻拍攝制作、財務預算分析、產品運營推廣等方面的知識,還可以開闊視野,領會“雙創”精髓,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進而惠及教學。目前,醫藥商品學課程教學團隊已有兩人取得創新創業培訓導師證,為學生開展“雙創”實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同時,我院教師還積極參加各級教學技能競賽,在參與中領悟教學理論,不斷創新教學設計,優化課程資源,運用新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學能力。自2017年以來,醫藥商品學教學團隊在湖南省教師職業能力競賽中已獲得4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和1個三等獎。
除了練好內功,“雙創”師資隊伍建設還要注重與企業互通互融,利用現代學徒制培養試點單位這個平臺,安排教師走進企業,在藥物商品流通一線頂崗實習,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學習新理論、新方法,幫助企業發現和解決問題,成為理實兼優的勞動骨干。此外,聘請企業優秀員工參與日常教學,通過錄播課、現場指導,實現校企雙主體育人目標。
“雙創”教育方興未艾,快速發展的醫藥行業呼喚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專業人才。基于“雙創”的醫藥商品學信息化教學改革,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將知識、資源有機結合,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完善了教學過程,又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今后,我們將繼續深化校企合作,積極開發具有“雙創”特色的醫藥商品學教材,深化教學改革,為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