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曉春
(九江學院護理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0)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即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提倡以成果為導向設計教學,教師幫助學生達到預期學習目標。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教學模式相比,OBE理念強調“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能力[1-3]。
護理學基礎是臨床各專科護理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臨床護理技術的基礎。2018年,教育部發布《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2018]8號),全國高校掀起淘汰“水課”、打造“金課”的改革熱潮。我校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師積極探索,在OBE理念引領下按照“金課”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4]的要求結合課程特點,對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創新與改革,以期提高教學效果。
我校護理學基礎課程安排在第二、三學期授課,共160學時。以OBE理念為指導,教師對照護理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5]及護理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6],結合地方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將課程教學目標確定為:(1)知識目標:具有扎實的幫助護理對象滿足生理、心理和治療所需的護理基本知識。(2)能力目標:具有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溝通技巧;能規范進行各項基礎護理技能操作。(3)素質目標:熱愛護理事業,具有慎獨的修養,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高尚的職業道德及對患者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愛心。
根據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教學中緊密結合臨床,讓學生學有所用。因此,有必要調整部分理論和實驗教學內容并進行教學資源建設。
1.2.1 凝練教學內容 重新梳理課程內容,增加臨床廣泛使用的如紅外線體溫計使用、電子血壓計測量、中心負壓吸氧、中心負壓吸痰、留置針注射、中心靜脈置管、輸液泵使用等內容,摒棄明顯滯后的一些陳舊知識,如熱水袋的準備、漏斗胃管的使用、鼻導管給氧等內容,將課程重點放在醫院感染防控、患者安全及護士職業防護、危重癥患者護理、出入院護理、飲食護理、排泄護理、給藥及輸液輸血護理等章節。
為了便于學生學習,課程組設計了護理學基礎在線開放課程,共122個教學視頻,每個視頻10~15分鐘,對知識點加以凝練,把繁雜的課本知識轉化為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源,以便學生選擇性地學習。
1.2.2 增加綜合性、創新型實驗 實驗教學在護理人才培養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單項技能操作的基礎上,教師將理論、技能融入臨床案例,增加了如“肺心病患者的護理”“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護理”“老年人骨折后繼發壓瘡的護理”等8項以病例為導向的綜合性、創新型實驗。這類實驗融合了多項護理操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復雜臨床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綜合性、創新型實驗主要集中安排在每學期課程教學的最后階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
1.2.3 利用線上教學,拓展課程深度 打造有深度、難度、挑戰度的“金課”,應不局限于講授課本知識。臨床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護理研究也取得了極大進步,教師可將臨床上的新技術、學科前沿進展、相關章節的拓展知識通過網上學習平臺推送給學生,開闊學生眼界。此外,我們還把一些南丁格爾獎獲得者的事跡以專題形式上傳網上學習平臺,組織學生課后學習,增強學生專業認同感。
OBE理念提倡轉變教師角色,護理學基礎“金課”就是將傳統的教師課堂講授、演示,學生被動聽課、機械模仿的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3.1 基于在線開放課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依托本課程組教師自制的在線開放課程,護理學基礎課程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采用“線上學習—線下教學—線上學習”的流程(見圖1)。(1)課前,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每次課前,教師將線上學習的內容、相關章節的拓展知識、學科最新前沿進展、課堂上需要討論的案例等通過超星學銀在線教學平臺提前發布。學生在手機上下載App,進行課前線上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完成線上作業。(2)課中,利用BOPPPS模型展開教學。分為導入(Bridge in)、學習目標(Objectives outcom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測(Post-assessment)、總結(Summary)6個環節[7]。(3)課后,鞏固學習。鼓勵學生課后繼續通過App復習、完成課后作業,并以小組為單位探討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互相督促,展開課后操作練習。
圖1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流程(以“肌肉注射法”為例)
1.3.2 基于真實案例,角色扮演 護理工作是以人為本的工作,教師在教學中以真實的護理工作任務為載體,開展情景模擬教學。如在出入院護理、患者搬運法、患者的清潔護理、注射法等章節教學時,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由學生分別扮演護士、患者等角色,模擬臨床場景,增強學生關愛意識,進而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1.3.3 基于行業競賽,以賽促學 近年來各級各類護理技能競賽層出不窮,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加課程難度,教師將這些技能競賽項目融入課程教學,以賽促學,提高學生知識、技能水平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同時,由于學生已經對競賽規則有一定了解,因此在學院選拔參賽選手時,參賽熱情高漲,學習成就感也得以增強。
課程組教師在查閱文獻、咨詢專家、與同行訪談及學生問卷調查的基礎上,設計了護理學基礎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實施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全過程評價。形成性評價結果占總成績的60%,包括課前導學、課中研學、課后拓展3部分,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和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總結性評價結果占總成績的40%,包括期末理論考試和操作考核兩部分。理論考試采取筆試形式。操作考核每學期兩次,一次采用傳統的單項技能考核,學生從考核項目中隨機抽取一項進行操作;另一次為綜合性考核,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案例進行綜合考核。為了確保“金課”教學質量,將臨床思維、人文關懷、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等軟技能[8]納入評價指標,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整體素質的目的。
表1 護理學基礎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OBE理念下的護理學基礎“金課”建設,圍繞學生學習成果,從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升教學效果,學生課程學習熱情大幅度提高,在各級競賽中多次獲獎。
課程結束后,在學生中進行滿意度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61份,問卷收回率為100.0%。結果顯示,93.2%的學生對本課程教學模式滿意,97.4%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能夠加深自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96.3%的學生認為有助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95.7%的學生認為有助于實踐技能的提高。同時,“金課”建設也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提升,2020年該課程獲得了江西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稱號。3討論
以OBE理念為導向的護理學基礎“金課”改變了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意識和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學習效率得以提高,大多數學生對本課程教學模式表示滿意。但“金課”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如部分學生反映自己在學習中花費了大量時間,但效果卻不明顯;部分自律性較差的學生,很難適應線上教學,課堂參與度不高,發言不積極。此外,線上教學資源能否吸引學生,還需要授課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這也對授課教師的專業水平、綜合素質提出挑戰[9]。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還需結合國家一流本科課程標準,做好教學團隊建設,在認真分析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及時調整學習內容,合理設置學習任務,完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使課程教學更具科學性和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