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青,馬 麗,鄭秀花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隨著國際視野高素質護理人才培養目標的提出及我國新一輪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持續推進,人文關懷品質已逐步成為護理工作者的評價指標之一[1]。1979年,護理專家Jean Watson[2]首次定義護理人文關懷品質的含義,認為其不僅是護士在護理患者時人文價值觀念的體現,更是專業知識和職業態度的綜合體現[3]。但是當前,護理專業學生(以下簡稱護生)人文關懷教育與實踐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如何構建人文關懷品質教育模式和深化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是我國護理學科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研究對502名高職護生的人文關懷品質進行評估和分析,以根據其發展的不同特征采取多方面的干預措施,在環境和教育的共同協作下提升護生的人文關懷品質,促進護理事業穩步發展。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高職院校護生;(2)高中起點;(3)身心狀況良好。排除標準:(1)有臨床護理實踐經歷者;(2)不愿參與本次調查者。
1.2.1 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主要包括年齡、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是否為獨生子女、與家人的關系、與同學的關系、是否接觸人文關懷教育、對護理專業的評價等內容。
1.2.2 中文版護士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 該量表的最初版由Nkongho等[4]于1990年設計而成,中文版量表由我國學者劉于皛[5]結合國內語言環境和表達習慣進行漢化、調適及驗證,包括4個維度29個條目。每個條目均按照Likert 5級評分法正向賦值1~5分,量表總分29~145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生人文關懷品質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32,信效度良好。
1.2.3 資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電子問卷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共有526名高職護生參與,經過審核確認,剔除數據缺失的不合格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502份,有效回收率為95.44%。
采用SPSS 25.0軟件對資料進行分析,按照統計學描述方法,計數資料以n描述,計量資料以(±s)描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歸對高職護生人文關懷品質進行關聯因素分析。設定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502名高職護生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總分為(81.40±9.77)分,各維度得分見表1。
表1 502名高職護生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得分情況
對502名高職護生的一般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級、是否為獨生子女、與同學的關系、是否接觸人文關懷教育和對護理專業的評價是影響其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得分的重要因素(P<0.05,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的高職護生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得分比較
以單因素分析中有顯著性差異的5個相關因素作為自變量,以高職護生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得分作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P<0.05且OR值有意義的共有4項,其中年級(OR=0.107)是保護因素,是否為獨生子女(OR=0.363)、是否接觸人文關懷教育(OR=0.454)和對護理專業的評價(OR=0.140)是危險因素(見表3)。
表3 502名高職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相關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分析發現,502名高職護生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總分處于中等水平,說明其人文關懷品質尚有較大提升空間,條目均分最高和最低的維度分別是人文關懷知識和人文關懷能力。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大部分院校人文關懷品質培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未能有效將人文關懷知識與能力予以轉化[6]。這使得護生雖具有人文關懷相關專業知識,但在實踐過程中人文關懷能力缺乏。(2)當護生進入臨床真實的工作環境后,帶教教師人文教育意識薄弱,未能通過言傳身教對護生的人文關懷品質產生積極影響。人文關懷品質體現的是護理對象對護士的照護期待和共情追求,是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有利因素。高職護生是未來臨床護理隊伍的主力軍,由于教師對人文關懷品質培養不重視,使得護生人文關懷能力較差。基于以上原因,建議高職院校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培養目標,將護生人文關懷品質培養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有效促進護理人才的全面成長。
分析結果顯示,高職護生人文關懷品質與多重因素相關。(1)年級:年級越高的護生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得分越高,年級是保護性因素。隨著對護理專業理論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護生有了越來越多的護理體驗,尤其是三年級護生已進入了臨床實踐環節,不同于以往在學校接觸模擬人和標準化病人,護理真實患者更能夠鍛煉其人文關懷能力,因此高年級護生得分較高。(2)是否為獨生子女:非獨生子女護生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得分更高。有研究顯示,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的高低與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關聯性[7],而非獨生子女相比獨生子女具有更高的人文感知能力,因此得分較高。(3)與同學的關系:與同學關系較好的護生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得分較高。人文關懷品質體現的不僅是關懷素養,也是關懷關系,具有較好人際關系的護生在與同學交往過程中關懷傾向較明顯,容易形成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因此得分較高。(4)是否接觸人文關懷教育:具有人文關懷教育經歷的高職護生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得分較高。有研究證實開展人文關懷教育能提升護生的人文關懷品質,因此接受過人文關懷教育熏陶的高職護生得分更高。(5)對護理專業的評價:對護理專業評價較高的高職護生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得分較高,這類護生相對來說專業態度較為端正,對護理專業有積極認知,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其具有較高的人文關懷品質。
在現代醫學模式整體推進的背景下,護患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這對護理工作者人文關懷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建議教育者和醫院管理者在院校教育以及臨床教學中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根據護生的不同特征開展專業教育和關懷實踐,提升護生的人文關懷素養,使其逐步將所學人文關懷知識內化為以人文照護為主導的情感體驗,推動護理事業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