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榮 王 燕
(聊城市婦幼保健院 山東 聊城 252000)
產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所接收的人群主要為孕產婦,該類人群生理、心理應激反應比較明顯,因而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極高[1-2]。剖宮產手術目前已十分成熟,已成為許多產婦首選的分娩方式,剖宮產分娩有助于解決難產、巨大兒等分娩難題,并減輕產婦分娩時疼痛感,但也存在一系列問題,剖宮產產婦發生感染的風險極高,而感染會給其身心健康造成二次傷害,會影響其產后康復,因此在臨床中要采取相關護理措施預防感染的發生[3-4]。本研究選取我院產科在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接收的11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現就產科護理干預對其干預效果詳細介紹于下。
以我院產科在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接收的11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55例)與對照組(55例)。研究組產婦年齡20-36歲,均值(29.56±3.15)歲;初產婦31例,經產婦24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1-37歲,均值(29.68±3.18)歲;初產婦33例,經產婦22例。兩組產婦上述基礎資料比較P>0.05,試驗可行。所有試驗對象均為剖宮產產婦,產婦意識清醒,認知能力良好,對試驗知情、同意;排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先天性心臟病者;本研究得到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術前宣教、病情監測、用藥指導、生活護理等干預措施。
研究組予以產科護理干預:(1)術前護理。在產婦入院后,護理人員應了解其身心狀態和基本信息,根據其文化程度和個人需求開展健康教育,要系統介紹剖宮產的流程、注意事項、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尤其要強調術后感染的危害和預防方法。要注意觀察產婦心理狀態,給予語言安撫,可在病房內播放輕音樂,囑咐家屬多陪伴產婦。定期評估產婦營養狀況,注意為其補充營養,以提升其免疫力和手術耐受力,指導產婦做好腸道準備工作。(2)術中護理。術前要嚴格做好消毒工作,包括器械、環境、皮膚、手術臺消毒,醫護人員要按要求做好個人衛生,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3)術后護理。在剖宮產完成后,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產婦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遵醫囑應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注意監測產婦體溫,如出現體溫異常情況應查明原因,并盡早處理。注意查看切口愈合情況,定期更換切口輔料,擦拭傷口周圍皮膚,以預防切口感染。要鼓勵產婦盡早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胃蠕動,使產婦能盡早進食,盡早改善其營養狀態。給予產婦系統的產后康復指導,并指導其進行新生兒護理。
1.3.1對比兩組產婦感染(切口感染、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發生率。
1.3.2對比兩組產婦術后疼痛程度。產婦術后疼痛程度采取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進行評價,滿分10分,得分越低則表示術后疼痛越輕微[5]。
1.3.3對比兩組產婦負面情緒改善情況。產婦負面情緒改善情況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價,滿分均為80分,得分越低則表示負面情緒越輕微[6]。
1.3.4對比兩組產婦術后恢復情況(術后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首次泌乳時間、住院時間)。
1.3.5對比兩組產婦乳房恢復情況(48h內泌乳量充足率、乳房脹痛率)。
1.3.6對比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以問卷調查法對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100分滿分),得分≥80分、60-79分、<60分分別評估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病例數×100%。

研究組產婦感染率(5.45%)顯著低于對照組(18.18%),兩組對比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產婦感染發生率[n(%)]
研究組產婦術后30min、術后24h、術后48h 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產婦術后VAS評分分)
兩組產婦護理前SAS評分、SDS評分無明顯差異,組間對比P>0.05;研究組產婦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產婦護理前后SAS評分、SDS評分分)
研究組產婦術后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首次泌乳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P<0.05,詳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產婦術后恢復情況
研究組產婦48h內泌乳量充足率(92.73%)顯著高于對照組(65.45%),乳房脹痛率(3.64%)顯著低于對照組(18.18%),兩組對比P<0.05,詳見表5。

表5 對比兩組產婦乳房恢復情況[n(%)]
研究組產婦護理滿意度(98.18%)顯著高于對照組(87.27%),組間對比P<0.05,詳見表6。

表6 對比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n(%)]
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剖宮產手術目前已非常成熟,其臨床應用率呈逐年遞增趨勢[7]。剖宮產手術分娩相比于自然分娩具有眾多優勢,但也存在自身缺陷,實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極高,僅給予常規護理服務還無法滿足其需求,不能有效保障母嬰健康[8-9]。產科護理干預是一項全新的護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將其應用于剖宮產手術產婦圍術期護理中,可在術前、術中、術后三個階段對產婦實施全面、人性化的護理服務,能有效規避各類感染的發生,利于縮短產婦術后康復時間,促進泌乳,改善妊娠結局[10-11]。產科護理干預的應用能顯著提升護理工作質量,可切實滿足產婦護理需求,此護理模式相比于常規護理更具應用價值[12-13]。陳華、陳立云的研究表明在剖宮產圍術期應用產科護理干預能顯著改善產婦身心狀態,降低感染率,產婦護理后感染率低于10%,此干預方式的應用得到眾多產婦及家屬認可[14]。本研究結果顯示,產科護理干預相比于常規護理在剖宮產圍術期護理中更具優勢,產婦感染率更低,僅為5.45%,SAS評分、SDS評分更低,術后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首次泌乳時間、住院時間更短,48h內泌乳量充足率更高,乳房脹痛率更低,護理滿意度更高,達98.18%,且組間差異明顯,統計學分析顯示P<0.05,余春玲[15]的研究結論與此相似。
可見,產科護理干預在剖宮產產婦圍手術期護理中科學、可行,此干預方式值得借鑒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