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海波
摘? 要:目的? 分析人文關懷護理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宿遷市中醫院治療的90例惡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45例。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組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心理評分、生活質量評分、依從性和護理滿意程度。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抑郁自評量表評分(SDS)與焦慮自評量表評分(SAS)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生理功能、疼痛與不適、心理狀態、行為狀態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遵醫化療、遵醫飲食、遵醫心理調節、遵醫作息各項依從性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人文關懷護理應用于惡性腫瘤患者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還可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而有效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惡性腫瘤;人文關懷護理;焦慮;抑郁;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011(2022)-11-0-03
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由于患者對腫瘤的認知嚴重不足,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容易產生不良的心理情緒,部分患者甚至放棄治療,進而影響治療效果[1-2]。所以臨床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樹立面對疾病的信心,促使其配合治療。相關研究表明,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改善腫瘤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疾病觀,進而提升治療效果。約50%以上的惡性腫瘤患者會產生負性情緒,40%以上腫瘤患者會出現厭世情緒,60%的腫瘤患者想要放棄治療,針對以上患者不良情緒,可以通過有效的護理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人文關懷護理是一種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模式,其主要以患者為中心開展護理,并結合患者狀態制訂人性化護理方案,其能幫助患者對疾病的康復產生信心,并疏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3]。人文關懷護理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且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通過選取于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宿遷市中醫院腫瘤科治療的90例惡性腫瘤患者進行研究,探討分析臨床對惡性腫瘤患者運用人文關懷護理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宿遷市中醫院進行治療的90例惡性腫瘤患者進行研究,以隨機數表法將90例患者分為研究組、常規組,每組45例。研究組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42.58±7.96)歲;癌癥類型:乳腺癌12例,胃癌9例,肺癌14例,肝癌8例,其他2例。常規組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年齡25~73歲,平均年齡(43.47±8.11)歲;癌癥類型:乳腺癌11例,胃癌12例,肺癌6例,宮頸癌6例,肝癌7例,其他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宿遷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實用腫瘤內科學》相關診斷標準[4],并經病理學確診為惡性腫瘤患者;患者有一定認知能力,可配合完成研究。
排除標準:伴嚴重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研究者;預期生存期<3個月者。
1.3? 方法
常規組運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病房環境,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囑患者配合治療,指導患者合理用藥等。
研究組在常規組基礎上運用人文關懷護理,入院時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并以此為基礎進行護理。①心理護理:腫瘤患者一旦確診后會有較大的心理壓力,所以需要開展心理疏導,通過入院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綜合性心理不良情緒的疏導。告知患者當前醫學技術較為完善,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告知其抗癌成功病例,消除患者心理的恐懼。②打造舒適的病房環境:對病房及時消毒,定期通風換氣、為患者更換床單;在病區的走廊張貼溫馨的提示標語,體現對患者的人文關懷;護士站保持整潔,放置裝飾花卉,讓患者保持心情愉悅;病區環境對治療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要積極努力以人性化的服務為主導,進一步為患者打造舒適溫馨的環境。③飲食指導:指導患者家屬在飲食方面的科學合理性,提醒其要保證營養攝入,并且避免營養過剩,多食用蛋白豐富的食物、易消化的食物、維生素等。④疼痛護理:癌痛往往疼痛劇烈,難以忍受,因此依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疼痛程度予以個性化鎮痛,緩解患者的疼痛,除運用藥物鎮痛外還可以對疼痛部位運用熱敷、冷敷、按摩等方法鎮痛,叮囑患者不定時變換體位,不宜臥床過長。⑤親情支持:惡性腫瘤也會影響患者家庭,家屬和患者均會經歷對惡性腫瘤的情緒反應過程,因此對家屬進行相應的指導,尤其是在對患者治療的鼓勵,以及對患者的照護方法等方面。⑥出院護理:出院后護理同樣重要,告知家屬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多陪伴患者,囑咐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并定期復查,如有不適,隨時就診。⑦定期隨訪:出院后對患者定期隨訪,了解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此外,心情舒暢有利于病情恢復,可以選擇看電影等轉移注意力,進而促進患者恢復。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況,以及護理后生活質量、依從性、護理滿意度。心理狀況:分別運用抑郁自評量表評分(SDS)與焦慮自評量表評分(SAS)評估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兩者分值范圍均為20~80分,得分越低表明焦慮和抑郁情緒越輕。生活質量:利用宿遷市中醫院自制生活質量水平百分表評價患者生活質量,主要分為4項:生理功能、疼痛與不適、心理狀態、行為狀態,每項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依從性:采用宿遷市中醫院自制依從性調查評分表評定依從性,從遵醫化療、遵醫飲食、遵醫心理調節、遵醫作息4個維度評價患者依從性,每個維度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依從性就越高。護理滿意度:通過宿遷市中醫院自制調查評分表評定護理滿意度,滿分100分,得分高于80分為非常滿意,60~80分為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653FD5BC-4D93-42AB-81A1-8B4D196A9A28
1.5?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生理功能、疼痛與不適、心理狀態、行為狀態等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依從性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遵醫化療、遵醫飲食、遵醫心理調節、遵醫作息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5.56%,常規組護理滿意度為71.11%,研究組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目前,惡性腫瘤發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加,引起廣泛關注。惡性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郁的不良心理情緒,更有甚者選擇放棄治療,并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進而嚴重影響治療依從性,影響治療效果[5-6]。相關研究表明,長期不良情緒容易促使機體產生大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其與白細胞有效結合易對自身免疫力造成影響[7-8]。癌癥患者知曉自身的病情后容易出現非常嚴重的負性情緒,不良情緒通過干預免疫功能影響治療效果,故惡性腫瘤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可提升治療依從性和治療效果[9-10]。人文關懷在醫學領域具有較為深遠的研究意義。美國著名護理學家Waston曾指出:人文關懷是護理實踐的核心和本質,其主要是把“人的生命價值”的人文關懷理念應用在關懷弱勢人群的護理中,闡述了人文關懷的核心,倡導以“關懷人的生命價值”為主的護理理念。人文關懷護理是一種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模式,其主要以患者為中心開展護理,并結合患者的狀態進行分析,然后制訂人性化的護理方案,在惡性腫瘤患者的護理中,提高其診療服務和精神文化以及情感服務等方面的質量,并綜合全面的為患者提供更加精細和優質的護理[11-12]。有研究表明,腫瘤患者出現負性情緒的原因與對疾病的認知不足有關,人文關懷護理在患者治療過程中開展綜合性健康宣教,進而提升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和理解,進一步改善其不良的心理情緒,而常規護理在此方面的改善作用較低[13-14]。本研究中,護理前,兩組患者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研究組患者生理功能、疼痛與不適、心理狀態、行為狀態評分均高于常規組;研究組患者遵醫化療、遵醫飲食、遵醫心理調節、遵醫作息各項依從性評分高于常規組;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56%高于常規組的71.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5]。說明惡性腫瘤患者應用人文關懷護理效果較好。近年來,醫學領域對護理的研究更加重視,而人文關懷則是研究的重點之一,人文關懷在護理中占據重要位置。將關懷的理念融入日常護理則是護理界發展的趨勢,在腫瘤患者護理中應用人文關懷護理可以讓患者感受到被重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
綜上所述,對惡性腫瘤患者運用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在改善負性情緒方面具有積極顯著的作用,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患者依從性,提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趙琳燕,趙嫻.人文關懷護理在惡性腫瘤護理中應用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9,26(s1):291-293.
[2]徐佳慧,趙冬艷,李歡,等.人文關懷護理對癌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影響的系統評價[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20,41(3):71-75,132.
[3]段瀏華,黎明.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對喉癌手術患者自護能力、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31):220-223.
[4]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65-271.
[5]陳倩倩,唐音,王英姿,等.人文關懷和疼痛護理對惡性腫瘤臨終患者生命質量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8):3411-3414.
[6]陳行堯,項佳,姚淑婷.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20,27(s1):285-286.
[7]祝娉婷,周嬌嬌,毛鳴,等.健康指導及人文關懷對癌癥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觀察[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7, 32(8):939-940.
[8]萬現云,王濤,馬軍艷,等.人文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心理應激、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2):11-12.
[9]金冠珍,張玲,金月珍.人文關懷在血液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及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1,28(2):101-103.
[10]毛曉芬,包振麗,閔燕麗.人文關懷及飲食護理在惡性腫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8,23(A1):212-213.
[11]趙永紅.人文關懷對子宮內膜癌放療患者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7,12(46):131-132.
[12]陳瑩,何玥,彭淑燕,等.中晚期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圍手術期人文關懷[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10):1303-1304.
[13]趙蘭君,袁繼全.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7):172-174.
[14]鄭燕,汪敏,陳芬榮.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下旬版),2017,31(7):2656-2659.653FD5BC-4D93-42AB-81A1-8B4D196A9A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