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曲美
摘要:聲樂表演是一門能夠傳達人們多種情緒的綜合藝術,特別是對表演者的情緒控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聲樂表演課中,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好情緒調節的作用,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情緒調節方式,從而使其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表演的內容,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聲樂表演;情感調控;方法研究
在聲樂表演中,既要表現出自己的音樂,又要注意表現自己的情緒。一是要對曲子的核心內容有深刻的了解,二是要能對情緒進行適當的調整,使之能更好地融入到不同的聲樂表演情境之中,從而增強聲樂表演的魅力,達到與觀眾產生感情上的共振。
一、聲樂表演教學中情感調控重要性分析
在聲樂表演課中,要正確理解情緒調節的作用,培養學生情緒調節的意識,從而達到提高聲樂演唱水平的目的。那么,情緒調節在聲樂表演藝術中的作用是什么?
1.增強聲樂表演效果
在聲樂表演過程中,學生對情緒的自由控制常常會對聲樂表演的效果產生直接的作用。首先,在聲樂作品中,最能使觀眾與之親近的是各種情緒,其中的喜怒哀樂都是作者的思考;而對學生演唱的成功與否,則取決于對音樂的表現和情感的掌握,特別是情感的靈活控制,是表現出他們的演唱技巧和對音樂的深刻認識。所以,在音樂表演課上,應該重視對學生進行情緒調節的培養,使其在充分了解歌曲的含義的基礎上,把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傳遞到觀眾的耳朵里,從而達到理想的表演效果。
2.提高聲樂表演魅力
聲樂表演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如果只學演唱的話,很少能體會到它所發出的那種獨特的藝術氣息。聲樂的藝術感染力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而情緒調節是提高聲樂演奏的藝術感染力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通過對學生情緒的調節,可以創造出一個較好的舞臺氣氛,讓學生更加專注,更加投入地投入到演出當中;同時,對聲樂進行調節,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聲樂、歌唱技巧,從而達到全面提升聲樂表演水平的目的。總的來說,不論是在舞臺氣氛和整體表現上,都可以對提高聲樂表演藝術的吸引力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聲樂表演情感調控方法研究
聲樂表演的情緒調節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因此,教師要從整體上對學生的情緒感受進行全面的分析,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情緒調節的水平。
1.學會自我心理調控,善于克制不良情緒
演唱者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要善于克服負面的情感對歌唱造成的負面效果。人生的十有八九都有可能讓人感到不安、緊張、失落,然而,一個歌手一旦上臺,就必須要對聽眾負責,要懂得控制自己的心情,不要讓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到聽眾,這才是一個專業的演唱者。所以在演唱者特別是沒有表演經驗的演唱者上臺前,一定要先做一個深呼吸,盡量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后對自己說:“我準備好了,我很好!”演唱者在歌唱過程中,不僅要受到歌唱之外的情感干擾,而且還要把工作和日常的負面情感帶進聲樂表演中。楊洪基是一位知名的聲樂演唱者,他曾經在一次采訪中提到過他如何利用注意力轉換方法來戰勝負面的情感。在緊張和沮喪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他的東西上,這樣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2.真正把握演唱作品的情緒,將作品情緒與自身情緒融為一體
聲樂演唱并不是單純的音調疊加,要獲得好的歌唱結果,就必須正確地掌握歌曲的情感。歌手要用心體會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心情,并根據自己對歌曲的感受,與創作者的感情進行一種完美的結合,再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感情。
聲樂演唱是將平實的話語化為立體式的歌唱,因而,在聲樂演唱藝術中,以文字為先導,演唱者要從文字中領會其所要傳達的感情,這對深刻地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有著極為積極的作用。比如在《黃河頌》中,抒發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亞洲大地上,黃河帶著豪邁的精神;展現了我們國家的強大!”“像亞洲的草原上,站著一個巨大的身影,用你的英姿,為我們的國家筑起一道防線。”這種雄渾壯闊的文字流露出了作家博大精深的心胸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強大!
3.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
學生在聲樂表演中的情緒調節是通過情感因素來提高的,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的情緒教育貫穿于整個課堂。首先,要創造一個有利于情緒成長的環境。在課堂上,老師要根據教材和教學目的,挑選出一些有特色的歌曲來進行解說,讓同學們發表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對歌曲的感受,并以此作為指導。其次,培養學生的情緒調控技能。在學生的聲樂演奏中,教師的評價和外部環境的干擾是決定學生情緒的關鍵。最后,注意對情緒的掌控。對于不同的音樂作品,有些同學對于歌曲的情緒掌握還不夠,老師要注意給予糾正,并向他們解釋如何掌握作品的情緒,使他們從情緒上的掌握中擺脫出來。
4.注重與演唱的配合
聲樂表演是以歌唱為主的一種音樂表達方式,因此,聲樂表演中的情緒控制和演唱的發聲有著密切的聯系。在聲樂演唱課上,要注重聲樂表演和歌唱的結合。其理由是,聲樂演唱中的每個聲音都是情緒的表達,比如聲音的低沉表示情緒的沮喪,聲音的高亢表示情緒的激動。同時,在歌唱中,也可以體現出對學生情緒調節的強弱。為此,在聲樂演唱課上,必須重視對學生的歌唱練習,以使聲樂表演與歌唱的良好統一,使演唱中的情緒波動得到充分體現。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掌握其情緒的改變,對其進行適當的運用,從而達到控制情緒的目的。
5.及時給予評價
在聲樂課上,老師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的評價,使他們了解到情緒調節能力的欠缺,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比如,在聲樂課上,老師可以讓學生在特定的音樂中表現出自己的情緒控制,認真傾聽、記錄不同學生在情緒調節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對其進行評價。同時,也要讓同學們了解自身的缺點,并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謙虛地求教。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后,應該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其情緒調控的技巧和方式,找到一種合適的調節方式,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情緒調控水平。
結語
在聲樂課上,對學生進行情緒調節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為此,我們必須正確把握聲樂演出中的情緒調節作用,并根據音樂表演的實踐,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其音樂演唱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楊長嶺.聲樂教學中學生的情緒調控問題研究[J].黃河之聲,2014(06):35-36.
[2]張穎.談聲樂學習中的情緒調控[J].青春歲月,2013(18):241.
[3]魏春艷.試論聲樂教學中對情感與情緒調控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2012(08):22.
[4]丁麗瓊.試論聲樂教學中情緒的作用[J].音樂大觀,2011(10):81.
[5]羅文富.聲樂演唱中的情緒調控[J].大舞臺,2011(04):72-74.0FC8C582-3DB0-4611-BCEF-954132AB4F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