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成仙
摘要:小學生的心理年齡還不夠成熟,特別是對于二年級學生,積累的中文知識可以用作將來學習的基礎。因此,為了有效地防止學生犯錯誤,有必要制定適當的解決方案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
關鍵詞:小學二年級語文;錯別字;教學策略
引言
小學語文教師在尋找二年級學生錯別字時應加強教師的反思,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并注意將教學表現與學生的理解能力相結合。了解語文學習的具體情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實際建立和使用母語的能力以及通過結合特定環境來提高技能的先決條件。
一、學生寫錯別字的原因
(一)學生注意力無法集中
小學生年輕而活躍,很難長期集中精力,對這個學科的觀察還很粗糙,并且很難引起學生的注意,特別是知識存在細微差異時。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記憶將受到影響,從而使寫作容易犯錯誤。
(二)詞匯本身的結構非常復雜
識字是一種相當抽象的學習活動,大多數小學生都使用視覺思維。通常,小學生在思考問題和回憶知識時習慣于使用圖片,視頻,物理對象和其他視覺對象。小學生通常只有在具備識字能力時才較為順利,但是,由于新單詞的結構復雜多樣,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挑戰,這就是為什么學生在寫作時常犯錯誤的原因。
(三)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
教師必須改進教學方法,語文教師使用的一些識字教學方法非常簡單。通常鼓勵學生了解新生字的結構形狀和拼音,這種固定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到無聊,無法集中精力進行學習,使學生難以充分參與,因此效果不理想。另外,一些語文教師經常忽視這部分手寫內容,盲目地要求學生閱讀更多內容。
二、小學二年級階段處理錯別字的教學策略
(一)及時調整字音的學習方法
小學期間的學習不僅要為小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還要找到適合該科目學習的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小學語文的學習更是如此,雖然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在使用漢語進行交流說話。但是,從小學一年級才是我們正式開始學習漢語語言的開始,正式開始認識這一語言,開始接受來自這門語言的文化知識,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是在所難免的,學習的過程也是開始試錯的過程,學習語文更是如此,語文的學習包含許多的多音字、近義詞、反義詞,語文的學習對于一個剛開始接受知識的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但漢語語言已經成為了現在世界上最多人學的一門語言。
例如,在二年級上冊第三課《植物媽媽有辦法》中“她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中的“鎧甲”二字是小學生的教學環節中經常犯的錯誤,對于“鎧”的認知首先是不夠的,這個字大多數的學生是很少見到的,其次這個字有許多的相似字,比如“凱”、“愷”、“塏”等等,這些都會造成學生的記憶混亂,導致了錯別字的產生。
(二)預習與復習的多加融合
從學習的發展歷程來看,學習記憶和理解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所以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來看,預習是很重要的,預習的主要任務是將要學習的內容先自己進行一下梳理和難點標記,以便在學生聽課的適合有側重點的進行講解,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記憶,在正式學習的時候學生能夠取長補短。從預習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本篇學習內容的主要掌握程度,所以,復習對預習的來說,是更為重要的。溫故而知新,在小學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對于字的記憶更需要多加復習鞏固,不論是讀還是寫,都應形成良好的習慣,在抄寫的過程中也是學生記憶和對字有不一樣的記憶點的地方。
例如,在二年級上冊第八課《古詩二首》中,有許多難以理解和記憶的詞句,首先應該教授學生理解本詩的意思,然后讓學生進行背誦,最后應該是默寫,在讓學生進行默寫的過程,也是讓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對個別易錯字也應專門講解,聯系其他的字句以便更好地理解。復習與預習都是小學語文學習中重關重要的環節,尤其是對二年級這個錯別字易形成的階段,教師和學生如果能夠做好這兩個環節,那么對于語文的學習和習慣的形成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三)結合漢字特點進行課堂教學
在中文教學課上,學生們可以區分自己,并用相似的漢字來記住另外一個漢字。隨著學生在學習生涯中的積累,學生已經掌握了越來越多的不同漢字,甚至漢字相似度的比例也逐漸提高,從而導致相似字體的錯誤。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相似字符進行歸納分析和比較,并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不斷加深與眾不同的特色印象,消除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困難。
例如,以漢字“ 干”和“于”為例。在書寫這兩個字符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垂直筆劃上兩個字符之間的差異,并根據兩個字符的實際表達情況進行觀察。在含義之間進行特殊區分,并觀察垂直筆畫的最終特征,以便學生可以清楚地記住兩個字符的字體印象。
(四)學會有效使用字典
學會查字典并不難,但將其有效的利用起來是需要時間的積累的。小學語文屬于對語文認知的初步階段,所以小學生有許多的陌生字和易混字的非常正常的現象,教師應將字典的使用貫徹到學生的日常中去,看到不認識或不熟悉的字詞應拿起字典進行查詢,并且字典當中不光有讀音,還要關于字的詞組和理解,有些字還有成語和一些小故事,對于小學生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吸引小學生熱愛看字典,喜歡研究字典,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讓學生多讀一些課外書,教師也可以推薦一些書目給家長進行參考,讀得多了,認的也就多了,讀書也可以引起學生對于不認識字想要去查詢的興趣。
例如,在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中,主題題目為快樂讀書吧,找出專門的一節課讓學生們進行讀書,分享自己感悟和一些不認識的字詞,在課堂中進行講解,針對個別重要的字詞分享一些小故事等,加深學生們的印象,學生們可將重點字詞記錄下來,在以后的學習中經常翻閱出來進行復習,當做一個課外積累一般,積累的越來越多,語文的學習也會越來越容易一些,將字詞和語感練就出來,那么語文的學習程度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二年級是學生學習漢字的重要時期。在嚴格尊重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教師組織了生動,豐富多彩的教學法來解決學生知識水平低下的問題。語文教師必須充分理解語言的功能和作用,增加漢字在學生口語交流中的熟悉度,并有效避免錯別字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游園園.關于錯別字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0,3(21):87-87.
[2]程慧美.錯別字在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讀書文摘,2021,5(1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