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曾興玲,王 燕,田 華
(成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核工業四一六醫院,四川 成都 610051)
受到傳統重醫輕護、工作強度大而待遇普遍不高、人際關系緊張等問題的影響,護士隊伍流動性大、人員不足是長久以來難以解決的問題[1]。《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要持續增加護士總量,加強護理隊伍建設[2]。但即使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素質護理人才依舊短缺,可能與護士職業期望水平較高而在工作中難以得到滿足有關[3]。職業期望是指人對某種職業的渴求或者向往,是個人內在職業價值觀的外在表現,決定一個人職業選擇的內在動力源[4]。本研究旨在對不同學歷層次的護生進行職業期望現狀調查與影響因素分析,了解護生在擇業過程中的心理沖突,為護理教育者及護理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采用便利抽樣法,對成都市某兩所醫學院校護生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全日制護理專業學生;排除標準:入學時間<6個月。最終收集有效數據326份。326名護生包括大專生87人、本科生168人、碩士研究生71人。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資料調查表: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年齡、性別、學歷、是否獨生子女等。
(2)職業期望量表:本問卷采用吳諒諒等[4]構建的職業期望量表,該問卷包括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內在價值因素,外在價值因素3個維度,共21個條目,其中外在價值因素包括5個條目,內在價值和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分別包括8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不太重要”到“很重要”分別賦值為1~5分,總分105分。
1.2.2 調查方法 通過問卷星平臺進行數據收集,所有數據經雙人核對,確保其有效性。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影響因素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各學歷層次護生職業期望量表3個維度之間得分均有差異(P<0.05)。見表1。
表1 護理專業學生職業期望量表各維度得分情況比較(±s,分)

表1 護理專業學生職業期望量表各維度得分情況比較(±s,分)
注:*P<0.05
條目均分維度 大專生 研究生本科生3.83±0.72 3.81±0.72 3.47±0.79 6.581外在價值內在價值聲望地位、穩定性F 3.82±0.73 3.77±0.77 3.61±0.83 3.158 4.10±0.66 3.94±0.64 3.63±0.72 8.843 0.002*P 0.043*0.000*
不同學歷層次護生職業期望總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外在價值維度研究生群體得分明顯高于大專生及本科生(P<0.05)。見表2。
表2 不同學歷護理專業學生職業期望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s,分)

表2 不同學歷護理專業學生職業期望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s,分)
注:*P<0.05
維度 大專生 本科生 研究生F P量表總分外在價值內在價值聲望地位、穩定性77.30±14.49 19.15±3.60 30.47±5.72 27.72±6.34 78.20±15.65 19.09±3.67 30.18±6.20 28.91±6.66 81.13±12.73 20.51±3.29 31.55±5.14 29.07±5.77 1.441 4.260 1.380 1.204 0.238 0.015*0.253 0.301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性別、是否有實習經歷是護生職業期望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3 護生職業期望影響因素分析(±s,分)

表3 護生職業期望影響因素分析(±s,分)
注:*P<0.05
項目分類n 得分t(F)P性別學歷男女大專3.1180.002*本科研究生1.4410.238是否有實習(工作)經歷3.546是否獨生子女1.157護理專業是否為高考第一志愿是否是否是否0.380 0.000*0.248 0.704選擇護理專業原因 個人意愿父母選擇高考調劑就業考慮其他39 287 87 168 71 202 124 128 198 170 156 80 52 69 91 34 71.77±18.29 79.53±14.01 77.30±14.49 78.20±15.69 81.13±12.73 80.83±14.64 74.79±14.31 77.42±13.65 79.35±15.44 78.30±14.66 78.92±14.93 77.60±14.50 79.61±14.83 78.78±14.56 78.47±15.85 79.35±13.39 0.1780.950
本研究發現大專、本科、研究生3個學歷層次護生在職業期望的3個維度上得分均有差異(P<0.05),且共同點為外在價值維度得分均較高。可見不論學歷如何,外在價值均是護生擇業的重要參考條件之一。外在價值主要涉及工作所能帶來的福利、待遇、晉升機會,就具體條目而言,大專生在“能提供受教育機會”這一項得分率最高,表明大部分大專生對提升教育的需求較大,這與現有研究結果一致,也與近年來用人單位對學生學歷要求相適應[5-6]。
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專科學歷已不能滿足大多數醫院的要求,多數專科學歷護士已通過自考、脫產學習等方式實現學歷提升,不論從個人發展還是醫院整體人力結構層面來看,護理管理者、醫院人力資源管理者應盡力為這類人群提供暢通的學歷提升渠道,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制定一系列激勵政策。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外在價值維度得分最高的兩個條目是“收入高”“福利好”,表明其對薪酬水平有更高的追求。醫院應制定合理的薪酬分配方案,對于高學歷人才可通過科研、新技術創新等方面進行適當的考核與獎勵,一方面促進醫院創新科研成果,另一方面為高學歷人才提供物質和精神鼓勵,實現個人能力與薪酬水平的提升。
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專、本科、研究生3個學歷層次護生職業期望總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以往研究中學歷越高職業期望越高不符合[7],可能與納入人群均為在校生,且近一半無臨床實習經驗,大多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有關。高校教師是多數護理碩士的首選職業[8],近年來,隨著高校開始傾向于引進博士等高層次人才,更多碩士研究生選擇臨床護理崗位,優化了臨床護士隊伍人力結構,但護理碩士較高的職業期望也成為醫療機構,尤其是非知名醫療機構引進及留住高學歷人才的難題之一[9]。
本研究中,盡管3個學歷層次護生的職業期望量表總分無統計學差異,但研究生群體外在價值維度得分明顯高于大專生及本科生(P<0.05),表明碩士研究生群體希望在薪酬上與專科、本科人員體現出差異性。隨著工作閱歷的增加,研究生的職業期望會顯著升高,且更加渴望得到更多的提升機會與發展空間。綜合來看,高校教育者應對在校生進行更多職業引導,同時醫療機構應制訂合理的人才引進方案,從薪酬待遇、晉升空間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與鼓勵,對于在崗的高學歷人才,應具有一系列激勵措施,提升其職業信心。
胡霞等[10]研究發現,男女護生在職業期望方面總體上無明顯差異,而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女護生職業期望水平更高,產生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女性越來越追求事業成功與經濟獨立,愈發看重能否從工作中獲得較為豐厚的薪酬回報。同時,本研究中研究生群體以女性居多,這部分人群對外在價值的要求較高,可能對女護生的整體職業期望水平產生一定的影響。目前,越來越多的男性選擇護理行業,但總體而言護士群體仍以女性為主,在就業形勢愈發嚴峻的背景下若沒有正確、合理的職業期望,可能導致就業不順,因此護理教育者應重視護生的職業價值觀引導,引導其重視自身能力提升,腳踏實地,切不可好高騖遠。
此外,實習經歷會提升護生的職業期望水平,這在以往的研究中已得到證實。實習是護生從校園到職場的重要過渡環節,護生在學習臨床技能的同時可以更直觀地接觸護理行業,而環境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影響,其中,帶教教師個性特征、職業價值觀等會對護生產生直接影響,若教師教學行為不能滿足護生的職業期望,可能使護生對護理行業產生排斥心理,而有效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的生涯適應力、職業認同感、職業態度和信心具有重要作用[11]。實習護生是護士的重要貯備,醫療機構教學管理者應重視提高帶教教師素養,促使其對實習護生進行正確職業引導。
護理專業學生職業期望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其從業選擇、工作態度產生影響,過高過低都不利于其職業發展,護理教育者、護理管理者應幫助其正確認識行業發展現狀,規劃職業藍圖。同時,醫療機構可根據不同學歷層次人員的職業期望特征制定合理的政策,幫助其樹立職業信心,從而促進醫院護理服務品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