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煐,張龍梅,邱 倩
(隴東學院岐伯醫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
臨床實習是護理專業學生成為一名合格護士的必備階段,是護生獲得護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態度、行為和能力的重要途徑[1]。良好的臨床經歷是提高護生綜合能力以及培養護生正確職業價值觀和擇業觀的關鍵所在[2]。相關研究顯示[3-4],臨床實習環境對本科護生實習經歷滿意度起著正向促進作用,隨著護理事業的發展及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變化,實習護生更傾向于個性化更強、教學方法更新穎、參與性更高的實習環境[5-6]。為了解當前實習環境現狀,本研究采用問卷方法調查護生對當前實習環境的滿意度,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完善護生臨床實習環境的應對措施提供參考。
1.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2020年7月—2021年4月在陜西省人民醫院實習的100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27名,女生73名;平均年齡(22.3±1.661)歲;大專27名,本科73名;擔任班干部的36名,未擔任班干部的64名;家庭所在地為農村的68名,城市的32名;帶教教師職稱是護士的9名,護師的46名,主管護師的45名;帶教模式為固定跟隨一個教師的35名,根據排班種類跟隨不同教師的65名;選擇護理專業方式為自身興趣的37名,父母或他人建議的47名,專業調劑的16名;擇業意向為畢業后立即改行的13名,長期從事護理工作的52名,找機會改行的35名。
1.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的人員;(2)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20年實習護生。排除標準:(1)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20年實習護生;(2)有精神心理障礙的、不愿參與本研究的人員。
1.2.1 調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資料。問卷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問卷,包括性別、年齡、學歷、是否擔任班干部、家庭所在地、帶教教師職稱、臨床帶教模式、選擇護理專業方式、擇業意向。第二部分為臨床實習環境評價量表,該量表由朱聞溪[7]設計,包括人際關系、工作氛圍和團隊精神、學生參與性、學習任務定位、創新性、個性化6個維度,每個維度包含7個條目,共設42個條目。每個條目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別計1~5分,各維度的得分為本維度所包括條目得分的累加,為7~35分,總分為各維度得分累加,總分越高,就表明護生對臨床實習環境越滿意。總分在42~83分為不滿意,84~167分為較滿意,168~210分為滿意。
1.2.2 調查方法 將一般資料與臨床實習環境評價量表統一制成一份問卷,通過問卷星平臺生成調查問卷的鏈接與二維碼。將二維碼與鏈接分享給本次調查對象,采用不記名方式填寫。由研究者說明該研究的目的與意義以及填寫問卷內容的具體要求并指導填寫。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利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逐步多元線性回歸法分析影響臨床學習環境滿意度得分的因素,α入=0.05,α出=0.10,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習護生對臨床實習環境評價總分為(163.240±33.684)分,6個維度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任務定位、人際關系、創新性、工作氛圍和團隊精神、學生參與性、個性化,見表1。
表1 實習護生臨床實習環境滿意度得分(±s,分)

表1 實習護生臨床實習環境滿意度得分(±s,分)
項目 最低分臨床實習環境總分人際關系工作氛圍和團隊精神學生參與性學習任務定位創新性個性化44 7 7 7 7 7 7最高分 得分163.240±33.684 27.360±5.986 27.110±6.130 27.070±5.830 27.600±5.657 27.290±5.880 26.810±5.942 210 35 35 35 35 35 35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學歷、是否擔任班干部、帶教教師職稱、臨床帶教模式、選擇護理專業方式、擇業意向的護生對臨床實習環境的滿意度不同,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習護生臨床實習環境滿意度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s,分)

表2 實習護生臨床實習環境滿意度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s,分)
注:1)t,2)F
項目n 臨床學習環境F/t P性別男女學歷27 73 174.56±32.893 159.05±33.2212.0771)0.040大專本科是否擔任班干部27 73 149.26±39.02 168.42±30.18-2.3081)0.027是否2.2351)0.028家庭所在地農村城市帶教教師職稱護士護師主管護師臨床帶教模式固定跟隨一個教師根據排班種類跟隨不同教師選擇護理專業方式自身興趣父母或他人建議專業調劑擇業意向畢業后立即改行長期從事護理工作找機會改行36 64 68 32 9 46 45 35 65 173.11±28.79 157.70±35.16 161.44±32.54 167.09±36.25 142.11±37.28 149.37±27.71 171.44±36.62 173.34±26.40 157.82±36.06-0.7531)0.455 3.5792)0.032 2.2451)0.027 37 47 16 172.22±27.08 161.53±33.31 147.56±43.12 3.2392)0.043 13 52 35 142.00±43.55 170.15±28.53 160.89±34.12 3.9862)0.022
將臨床實習環境作為因變量、實習護生的一般資料作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臨床實習環境評價得分變化與學歷、選擇護理專業的方式有關(P<0.05),其中,與選擇護理專業的方式呈負相關,由標準化回歸系數可以看出,學歷對臨床學習環境滿意度影響最大。具體見表3。

表3 實習護生臨床實習環境評價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中,實習護生對實習環境總體較滿意,高于林曉霞[8]的研究結果,低于楊琴琴等[9]的研究結果,滿意度情況較為理想。在目前大量需要醫護人員的大環境下,學校和醫院對實習護生的培養較為重視。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陜西省人民醫院護理人才隊伍素質不斷提升,在任用管理者上趨向高學歷、高素質,這對護理帶教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如今,醫院對于帶教制度也逐漸發展成有一定的統一性、規范性,使護理帶教不流于形式,注重質量,PBL教學模式也成為主流。同時更加注重教學氛圍的營造和護理教師角色的轉換,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規范帶教教師的帶教標準,重視實習護生的反饋意見,了解護生學習和心理需求,并積極給予處理和改善。
3.2.1 學歷因素 護生的學歷不同,相應地對臨床實習環境評價也不同。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專學歷護生對臨床實習環境滿意度低于本科學歷護生(P<0.05)。一方面是專科護生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導致在臨床實習中不能密切聯系理論知識,技術操作得不到有效支持,在被患者以及家屬質疑時不能及時做出正確回應,致使環境滿意度較低;另一方面,臨床帶教過程中沒有根據學歷的不同進行分層次帶教,專科護生接受臨床帶教時不如本科生適應能力強,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比較弱,實習過程中不能適應帶教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常常被安排從事簡單勞動,沒有歸屬感,工作不投入,是滿意度低于本科生的重要因素。與閆蕊琴等[10]的研究結果不同,其研究發現,專科護生臨床學習環境滿意度較高,可能因為專科護生實習期望值較低,易滿足于簡單的學習任務。
臨床帶教工作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不僅要使其掌握一定的護理理論和技能,還要求護生具備分析批判性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對臨床實習環境期望值較高。因此首先要了解實習護生的學歷層次及臨床實習的實際情況,注意實習護生的個體化,以便能因材施教,更好地開展帶教工作,提高護生對臨床實習環境滿意度的評價[11-12]。
3.2.2 選擇護理專業方式的因素 從統計學結果來看,通過不同方式(自身興趣、父母或他人建議、專業調劑)選擇護理專業的護生對實習環境的滿意度存在顯著差異(P<0.05)。高考結束后,在剛成年時就面臨一個自己可能終生從事的專業選擇時,概念是較模糊和不準確的。大多數考生會聽從父母或有成熟閱歷的人的建議,如護理行業較為穩定、找工作相較其他行業競爭壓力小,以此作為自己選擇護理行業的原因。在實習過程中,自身對于護理行業有興趣的護生,清楚自我角色定位,責任感強,工作投入,占主導地位,職業認同感強,滿意度高。而對通過專業調劑到護理專業的護生而言,不能學習自己選定的專業,被迫學習護理專業,心理落差大,實習中不能很好地轉變自身角色,不積極、不主動,單純完成實習任務,實習環境滿意度低。
本研究中實習護生對臨床實習環境滿意度評價較高,可能的影響因素包括學歷、選擇護理專業方式,其中學歷對臨床實習環境滿意度的影響最大。臨床實習環境滿意度對護生職業態度的形成及專業穩定性有重要的影響。干預可控因素,提高護理臨床實習環境滿意度和臨床實習質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學醫院可挑選年資較高、職稱較高的教師進行帶教,帶教前對帶教教師進行教學培訓。帶教過程中針對不同學歷、不同性格的護生因材施教,如學習在抗疫過程中先進人物的英雄事跡,以積極向上的處世態度、高尚的理想情操、嚴謹的治學態度等感染護生。同時為護生提供充足的臨床學習機會,最大限度地提高護生對臨床實習環境的滿意度,促進護生有效實習,提高其對護理行業的擇業信心,鼓勵他們為護理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