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富奇

“在我從事安全管理與保障一段時間后,深刻認知到安全工作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前提,如果安全都無法保障,未來都將是空談。”——中儲天津新港分公司安辦副主任袁偉
2003,一名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帶著些許忐忑與緊張,走入了中儲天津新港分公司的大門,在歷經兩輪面試后,他懸著的心終于放下,深吸一口氣之后他下定決心,要利所學,讓自己成為中儲天津新港分公司發展路上的一枚重要“螺絲釘”。
在新崗位上,從最初的擔心到如今的自如,袁偉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除要熟悉每一個散貨堆場不同貨物所對應的不同安全管理模式,他還要在夜間進行場區安全巡視,并對貨運司機進行夜晚作業安全須知的講解。
22萬平方米的庫區,14個巡視點,袁偉每天都會和同事轉上兩次,確保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他說:“雖然如今有著可視化系統的幫助,但我依舊還是會到現場走一走,因為只有親臨現場,才有可能發現更深層次中的安全隱患,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袁偉工作至今,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很多,包括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黨員;包括引入紅外技術提升場區安防可視化等級;包括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的交織等等,但印象最深的是“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
在相關事故信息的不斷披露過程中,袁偉根據實時動態規劃安全防范預警培訓工作,從最初的火災發生如何處理與自救,到區分火災成因選擇正確滅火器材,再到學習危險化學品目錄,讓員工能夠了解化學品的危險性,并簡單辨識和防范,他費勁腦筋,每天一場的培訓講座更是忙到腿軟。袁偉說:“累是累一些,但是危險就像是0和1的關系,一旦出現了‘1’次危險,那之前哪怕有千萬次‘0’事故,都將失去意義,因此必須要通過這次‘事故’防微杜漸。”
在疫情仍舊反復下,袁偉將安全工作,從保障場區內員工、貨車司機的操作安全,延展到確保場區內員工、貨車司機的健康安全,以及進出中儲天津新港分公司貨物(防疫)安全。協調相關檢測機構對中儲天津新港分公司相關人員(包括公司內部員工、勞務派遣員工)進行一周兩次的核酸檢測;配合相關政策,對外貿貨物進行登記、抽檢和消殺。“我希望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把工作做的更加全面,為每個在中儲天津新港分公司、來到中儲天津新港分公司、信任中儲天津新港分公司的人帶去一份安全。”
他的父母和家人曾經問過他“外面疫情那么嚴重,你每天都要接觸一些海外貨物以及其他省份的貨車和貨車司機,真的沒有問題嗎?”面對父母、家人的擔憂,袁偉告訴記者:“工作總需要人去做,我不來就要有其他人頂上,他不也同樣會身處到風險中嗎?況且我的工作就是這個,在新港分公司工作這么多年,心中對于企業早已如家一般,我又怎么能放下這個承載著諸多人夢想、收入、未來的大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