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
調查表明,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已經成為中小學厭學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改革語文課堂,就不可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便會主動愉快地去探索它。所以,興趣是推動人去尋求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驅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在這種欲望驅使下,能夠輕松地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地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進而把艱苦的學習看成快樂的享受。
教學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實際,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態度、習慣、方法、興趣、愛好、情趣、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初中生自主意識增強,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感豐富,對未來充滿幻想,渴望通過學習獲取知識。但意志脆弱,學習習慣不穩定,會產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特點,在教材中從適當的角度尋找學生學習的興趣。特級教師于漪在談教學體會時說:“崇高的使命感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緊密相生心中彈奏的時刻,教學藝術的明燈就在課堂上高高升起。”我在教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考慮到七年級學生對自己童年玩耍的環境有深刻印象,對生活充滿美好幻想,根據課文內容以學生的興趣點切入教學。我先引導以《我心中的樂園》為題,把自己記憶中最美好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學生心中的樂園有現實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魯迅先生描寫的兒時的樂園——百草園這一重點文段。讓學生通過分析生動、具體的描寫,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愛的動物透出的歡樂天真的稚氣。體會描寫中準確的形容、生動的修辭和清晰的層次。學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兒童時代輕松自由充滿情趣的百草園生活,與三味書屋單調陳腐、枯燥無味的讀書生活作對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殘害兒童身心健康發展”這一深刻主題。進而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豐富積累,體會生活無窮無盡的樂趣,培養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語文是一門及其生活化的學科,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初中學生正處于開始關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齡階段,對一切充滿好奇和熱情。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通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養成主動求知的良好習慣。
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明確和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為“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的認識為歸宿的特殊過程”(錢夢龍語)。因此,應該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主動參與者,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一貫盛行的灌輸和強制式教學,挖掘課文中的情趣特點,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學態度,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活躍起來。
提高學生的興趣是一門教學藝術。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孔子看來,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樂。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語文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為學生滿足求知渴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凈化思想的樂園,是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DFFB83B0-4407-4905-8284-77D8DBF246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