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瑩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中防撞鳥巢式護理的應用。方法: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本院2020年6月到2022年1月收治480例需進行藍光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兒分為對照組(n=240)和觀察組(n=240)。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防撞鳥巢式護理。比較兩組體重增加值、每日哭鬧時間、每日睡眠時間、膽紅素水平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新生兒五項觀察指標都要好于對照組,且組間差異構成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防撞鳥巢式護理應用于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中,能促進體重增長,降低哭鬧時間,改善睡眠質量,加快黃疸消退,降低膽紅素水平,減少不良反應發生。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防撞鳥巢式護理;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20年6月到2022年1月收治480例需進行藍光治療的新生兒黃疸480例。納入標準:新生兒黃疸的診斷標準;符合藍光照射治療指征;出生28d內。排除標準:先天性心臟相關疾病;肝臟功能障礙;免疫系統疾病。男238例,女162例;年齡5~27d,平均(17.56±0.73)d;黃疸時間1~21d,平均(13.93±1.27)d。兩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藍光治療并采取常規護理。藍光治療12h,間歇12h,再光療12h。選取雙面藍光箱進行治療,箱內濕度調至55%~65%,預熱箱內溫度30℃~32℃。患兒入箱前清潔皮膚,修剪手指甲,并分別套上棉手套和棉腳套,雙眼戴上護眼罩,使用尿布遮擋患兒陰部或陰囊部,放入藍光箱中間間斷性照射6~8h。常規護理:間隔2h將患兒翻身一次并且更換體位一次,使用輕柔的動作進行喂奶和更換尿片等操作,間隔4h測量體溫一次,實時監控患兒的生命體征,根據檢測數據調整藍光箱濕度、溫度。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防撞鳥巢式護理。藍光治療12h,間歇12h,再光療12h。使用純棉無菌布包裹住新生兒防壓瘡塑形枕頭(內含增稠劑、抗菌劑及99%水性產品),并將枕頭放置于患兒頭肩部下,并把患兒四肢靠近身體中線,手腳自然彎曲;同時將防水海綿防撞條圍著藍光箱內邊放置一圈,筑成防撞鳥巢形態,并根據患兒體長差異及藍光箱空間調整防撞條。若發現患兒煩躁不安,于喂養、測體溫時觀察其四肢、背部等部位是否出現紅腫、擦傷,若有及時評估防撞條是否與患兒皮膚接觸過去緊密,并更換新的防撞條,盡量避免患兒皮膚損傷;防撞條及防壓瘡塑形枕頭每12小時更換一次,或沾上污跡后及時更換,避免患兒感染。
1.3觀察指標
每日觀察記錄兩組哭鬧時間及睡眠時間;記錄兩組體重增加值,即治療前與治療結束后體重之差。于治療前、治療后取患兒2ml靜脈血分析儀檢測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觀察記錄兩組護理過程不良反應(食欲不振、皮疹、嘔吐、腹瀉)發生情況。
2結果
2.1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體重增加值明顯高于對照組,每日睡眠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每日哭鬧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膽紅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間接膽紅素和總膽紅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間接膽紅素和總膽紅素數值均明顯降低,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25%(P<0.05)。
3討論
新生兒黃疸較為常見,出生后24h內即會出現,一般多發于年齡28d內的新生兒,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前者指單純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暫時性黃疸,后者指出生后1周或數周內出現黃疸。黃疸大部分10d內會自行消失,但有一部分消退后仍重復出現,預示著新生兒可能機體內存下紅細胞破壞較多、肝腸循環存下感染、缺氧等;由于該病持續時間久,容易損傷患兒中樞神經,引發膽紅素腦病,病情嚴重者會有死亡的風險。臨床上針對此病一般采取藍光照射治療,療效確切。
進行藍光照射治療過程中,患兒會出現四肢頻繁亂動,碰撞到邊緣堅硬的藍光箱玻璃壁,極易出現皮膚擦傷,情緒煩躁哭鬧的情況,從而導致治療效果不佳[10-11]。本研究在藍光照射治療過程中增添防撞鳥巢護理,經過護理治療后發現觀察組體重增加值明顯高于對照組,每日睡眠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每日哭鬧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提示防撞鳥巢式護理能促進患兒體重增長,減少哭鬧時間,改善睡眠質量,促進黃疸消退。歸結于防撞鳥巢式護理為新生兒提供了一個舒適且猶如子宮般的優質康復環境,并通過主動干預的方式,主動為患兒藍光治療過程中增加防撞棉,患兒四肢亂動的行為導致皮膚擦傷的發生概率降低;新生兒的肌膚緊貼鳥巢,猶如媽媽安撫患兒躁動的情緒,恐懼及不適感逐漸消退,從而起到降低患兒躁動情緒,減少哭鬧時間,促進光療效果,加快黃疸消退。另外給予患兒恒定的溫度,保證四肢自然彎曲,減少四肢亂動的發生,從而為機體發育提供前提條件,延長睡眠時間。
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兩組間接膽紅素和總膽紅素水平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見防撞鳥巢式護理能降低間接膽紅素和總膽紅素水平。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防撞鳥巢式護理可延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藍光治療中能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和皮膚損傷發生率。這是由于防撞鳥巢式護理能夠讓新生兒黃染的皮膚及黏膜等充分吸收藍光光源,直接促進血清膽紅素的代謝,并通過調節箱內溫度及減緩藍光箱開關門時新生兒內空氣的對流,避免對箱體內的患兒溫度產生影響,讓患兒體溫盡量保持恒定,減少藍光照射時溫度對患兒皮膚的刺激,提高藍光照射的有效率;當病情康復比較順利時,護理人員可以把鳥巢及新生兒共同移出藍光箱,進行治療和喂養;最終顯著降低膽紅素水平。另外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25%;說明防撞鳥巢式護理應用于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中,能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可能與新生兒離開母體后需要在陌生環境中尋找邊界感來獲取安全感,防撞鳥巢式護理能避免患兒與箱壁直接接觸,避免發生皮膚損傷,減少過多或過早給予新生兒增添飲食,保持患兒腹部的溫度,加強局部清潔的護理等有關。
綜上所述,防撞鳥巢式護理應用于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中,能促進體重增長,降低哭鬧時間,改善睡眠質量,促進黃疸消退,降低膽紅素水平,減少不良反應發生。本研究存在納入樣本數偏少的不足點,試驗結果可能存在偏倚,后續試驗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魏珊珊. 鳥巢式護理應用于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的效果觀察[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20, 5(8):2.
[2]劉凱、趙慧敏、郭慧君. 鳥巢式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及對家長滿意度的影響評價[J]. 系統醫學, 2020, 5(13):3.
[3]王念成. 鳥巢式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藍光照射治療效果的影響[J]. 醫學美學美容 2021年30卷11期, 149頁,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