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瓊
[摘 要]在語文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閱讀教學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生閱讀水平是其綜合素養之一。在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需求和個性,調動學生對閱讀的熱情,使得學生能夠自主閱讀,進而實現主題閱讀教學的目標。文章從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實踐意義展開分析,進而提出具體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有效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要著重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增加閱讀量來擴大知識面,提倡少做練習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為了解決學生閱讀內容散亂、閱讀量不足、閱讀方法不科學等問題,進而產生了主題閱讀。自從主題閱讀模式產生之后,受到了教育行業的廣泛關注。經過教學實踐可以發現,在語文課堂中應用主題閱讀教學的方式,有助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推動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提高,實現閱讀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實踐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主題閱讀的教學方式明確每一節課的主題,盡可能防止出現反復講解某一知識點的情況,使得語文課堂能夠在明確的主題下開展。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課堂內容進行精心的甄別和選擇,明確教學中的重難點,進而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進行閱讀,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
(二)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
通過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活動,有助于提供給教師更多的學習機會,使得教師對自身有更高的要求。主題閱讀教學活動需要教師能夠宏觀掌握教材內容,通過文章的主題明確教學目標。同時,需要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知能力進行了解,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對教學過程中的突發情況進行冷靜、妥善的處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三)有助于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閱讀興趣培養和閱讀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通過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活動,有助于調動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推動學生不斷積累閱讀素材。教師在主題閱讀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要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使得學生能在輕松、和諧的閱讀環境中進行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學生才能從內心深處接受閱讀活動,提升閱讀素養。
(四)有助于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教材是學生接觸閱讀素材的主要來源,學生很少有時間和機會接觸到課外的閱讀教材,同時,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有限,很難選擇到適合自己閱讀能力的素材。通過主題閱讀教學的方式,在基礎教學目標完成的情況下,教師會給學生提供和所學內容主題相一致的閱讀素材,使得學生的閱讀基礎更加扎實。
二、提升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明確主題閱讀的教學方向
語文閱讀是以學生綜合發展和長遠發展為目標的教學活動,是工具功能和人文功能的結合。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式,主題閱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意義從本質上而言也是相同的,相對課文教學來說,主題閱讀教學具有獨特的優勢和作用。和課文閱讀教學存在很大的不同,主題閱讀教學需要更加明確教學方向。閱讀教學方向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產生影響和制約的理念和方式。主題閱讀教學主要的教學方面包括:向學生傳授一些實用的閱讀策略,感受和學習獨特的表達、訓練、情境下的思考。體現在具體的主題閱讀教學目標時,應當注重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閱讀感受、拓展學生思維、推動學生個性化的全面發展。主題閱讀要求教師重視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重視學生思維和情感的狀態,提升學生對生活和生命的感悟。
(二)主題選擇與創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主題閱讀教學中主題的選擇非常關鍵,起到統領課堂教學的作用。學生對主題是否感興趣,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相關文本的閱讀興趣,進而影響到課堂主題閱讀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狀態。因此,主題的選擇作為主題閱讀教學內容組織的第一步,顯得格外重要。在選擇閱讀主題時,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要求教師結合初中學生身體和心理發展的具體特征,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閱讀主題。在主題閱讀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求、生活經驗等方面,和學習內容的文化內涵充分結合,明確閱讀主題,推動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閱讀主題選擇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主題選擇和創設的根本原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意味著在主題選擇和創設的過程中,不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要在恰當的時間和機會對學生進行引導,確保主題選擇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符合教學的具體要求。學生對主題的選擇和創設不是絕對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雙向完成的動態過程,需要教師從中進行合理掌控。
(三)將課堂討論的話題生活化
在主題閱讀教學過程中,作為關鍵的要素,話題是對主題一步一步進行分解,最終抵達主題。想要構建有意義的討論話題,需要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有表達的欲望。通過生活化話題的導入,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拉近學生和閱讀主題的距離,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引發學生的思考、探索和研究。選題的價值應從兩個方面進行設計:一是話題必須是積極健康的,傳遞給學生正能量,從學生價值觀的角度考慮;二是必須能夠從某個角度解釋話題,話題之間應該有一定的坡度,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層層遞進,形成階梯結構或鏈式結構,能夠引發學生的多重思考。
(四)分小組合作搜集,輪流推薦文本
為了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除了了解學生的生活和閱讀,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課文外,教師還可以調整思路,讓學生參與課文選擇。具體來說,學生可以小組合作,圍繞設定的主題從不同渠道收集相關文本,然后依次推薦給教師作為主題閱讀教學的內容。這種方法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看,所選課文必須是學生自身興趣點的濃縮,學生會對所篩選的內容非常感興趣,同齡人的興趣愛好和關注點相對較近,學生對他們選擇的課文比教師選擇的課文更感興趣。二是多方面鍛煉學生的能力。首先,學生應根據主題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符合教師教學要求的課文,對大量課文進行比較篩選,最后做出選擇。這一過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篩選、比較和判斷能力,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訓練;其次,在選文時,學生必須閱讀大量的文章,這就要求學生不斷使用快速閱讀、瀏覽和跳讀等閱讀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而且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再次,在將主題與多篇文本進行比較的過程中,學生將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學會尋找主題與文本、文本與文本之間的連接點,回到主題閱讀和學習的軌道上來。這種方法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開始時教師需要全面跟進和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將能夠體驗到其中的意義和樂趣。
(五)評價方式多樣化
教師評價的目的是及時、有效地反饋學生的狀態,使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表現,并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取得更大的進步。由于教師經驗豐富,知識面廣,可以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教師應準確客觀地評價,保持積極的態度,多用積極鼓勵的話語,盡量減少負面評價;要善于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評價學生時,教師會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評價,并積極引導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只有在閱讀前提出要求,在閱讀過程中給予反饋,閱讀后進行鞏固練習,才能培養學生扎實的閱讀技能,更好地對學生形成有效的監督,讓學生重視主題閱讀,對每個環節進行適當的評價。
主題閱讀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認識世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反映學生豐富的精神世界。主題閱讀教學在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借助語文課堂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因此,教師要在教學觀念、主題選擇、課堂討論話題、小組合作以及評價方式等方面積極探索,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蔡敏艷.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與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研究[D].廣州大學,2019.
[2]姬寒卉.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9.
[3]馮濤.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
[4]王星.初中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