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霞,周長城
摘要:羊養殖中的疾病問題是限制羊養殖產業健康發展的重大阻礙,隨著羊集約化、規模化養殖的快速發展,疾病問題也開始逐漸凸顯。腐蹄病是羊養殖中一種常見的蹄部疾病,患病羊只會出現蹄部腐爛,行走困難的情況,進而影響羊只的采食量和生產性能,限制羊養殖產業的科學發展。羊腐蹄病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壞死桿菌和節瘤擬桿菌感染所導致,常規的疾病防治方法主要可以通過飼養環境的衛生條件控制以及疾病疫苗的注射等。本文將對羊養殖中出現腐蹄病的病原、主要原因及癥狀表現、常見的疾病鑒別診斷措施和防治措施進行介紹,旨在為腐蹄病的科學防治以及羊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羊腐蹄病;壞死桿菌;節瘤擬桿菌;癥狀;診斷;防治措施
腐蹄病是羊養殖中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研究發現主要是由于壞死桿菌和節瘤擬桿菌感染所導致,同時在患病羊只的病變部位還發現了普雷沃氏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和化膿棒狀桿菌等,這些細菌可能不是導致腐蹄病出現的主要原因,但一定程度上加重腐蹄病的疾病狀況,給疾病的治療和羊只健康的恢復帶來阻礙[1]。患得腐蹄病的羊只主要會出現蹄部腐爛病變的癥狀,影響羊只的行走和采食量,進而降低羊養殖的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制約了羊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本文將對羊養殖中腐蹄病出現的癥狀特點,腐蹄病的鑒別診斷措施以及常見的防治措施進行介紹,以期為羊養殖中腐蹄病的科學防治以及羊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幫助。
1 羊腐蹄病的流行病學特點
1.1 羊腐蹄病的病原
羊養殖中腐蹄病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節瘤擬桿菌和壞死桿菌感染所導致,其中節瘤擬桿菌又稱為K型微生物,其只有在羊和牛的蹄部組織感染寄生后才能正常存活,自身在自然界中難以長時間存活。研究表明節瘤擬桿菌在羊蹄部組織中感染后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的炎癥疾病反應,對于羊蹄部的損傷作用主要是由于節瘤擬桿菌可以分泌大量活性非常強的蛋白酶,這些蛋白酶將導致羊只的蹄部組織蛋白出現軟化變性的情況,進而導致羊只蹄部表面以及蹄部基層組織的損傷,給其他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帶來便利。壞死桿菌在節瘤擬桿菌的幫助下很容易在羊蹄部組織中定殖感染,導致腐蹄病的出現。
1.2 羊腐蹄病出現的主要原因
羊養殖中飼養管理措施不合理是導致腐蹄病出現的重要因素,尤其羊養殖飼料中鈣元素和磷元素的組成不合理,將導致羊只蹄部組織的角質出現疏松的情況,進而導致羊只蹄部出現扭曲變形,給病原菌的感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羊養殖欄舍中衛生條件較差或者環境濕度太高,地面潮濕也很容易誘發腐蹄病[2]。潮濕的地面導致羊的蹄部組織長時間浸泡的水中,或者衛生條件較差,糞便沒有及時的清理,使得羊蹄部長時間浸泡在糞便和泥漿中,很容易引起羊蹄部組織的軟化,進而導致蹄部組織的損傷,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羊養殖欄舍中沒有定時的清理,可能存在石子、玻璃渣等堅硬的物質,若刺傷了羊的蹄部組織將導致蹄部出現炎癥病變的情況,誘發腐蹄病的出現。
2 羊腐蹄病的癥狀表現
羊養殖中出現腐蹄病致病原感染后,通常潛伏期在1~3d左右,患病初期階段羊只會出現跛行的情況,同時后肢趾間和蹄冠部位出現腫脹的情況,對其按壓可以出現明顯的疼痛狀況,患病羊只在這個階段通常長時間臥地不起,對羊只蹄部進行檢查可以發現蹄部關節開始出現彎曲的癥狀,同時蹄部的皮膚出現腫脹充血。隨著疾病的不斷惡化,患病羊只蹄部開始出現關節炎癥疾病,同時蹄匣開始出現脫落,患病羊只體溫出現升高,通常溫度可以達到40~41℃左右。患病羊只出現精神狀態沉郁,采食量顯著下降甚至廢絕,機體開始逐漸消瘦,最終導致多器官衰竭死亡的情況。
感染患病的羊只通常趾間皮膚表層出現黏液層,黏液呈現為灰白色,在出現疾病感染的3~4d左右,羊只蹄部的被毛開始逐漸脫落,疾病感染后的1周左右,病變部位開始逐漸蔓延,導致蹄部出現囊腫的情況,同時蹄部的角層和真皮層逐漸分離,角層的角質質地變得脆弱,且易于脫落。腐蹄病在患病的前期階段通常會出現軟組織和真皮層的病變,隨后局部組織開始出現壞死病變的情況,部分蹄部組織中開始出現肉芽增生的情況,增生組織的表面出現鈣化。對患得腐蹄病導致死亡的羊只進行解剖分析發現,患病羊只不僅蹄部組織出現顯著病變的情況,同時內臟器官中也會出現壞死病變,例如肺臟器官表面出現大量壞死灶。
3 羊腐蹄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措施
羊腐蹄病的實驗室診斷措施可以通過病料組織的涂片鏡檢完成。通過取得患病羊只蹄部病變組織的新鮮膿液后進行涂片處理,在自然條件下風干后直接在玻片上滴加1滴甲醇進行樣品的固定,等待5min后,使用石炭酸復紅進行染色處理,其中石炭酸復紅可以通過利用1mL的堿性復紅酒精飽和溶液混合9mL 5%濃度的石炭酸水制成,染色后放置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出現病原菌即可。還可以通過使用經過消毒處理后的銳匙在患病羊的趾間取少量病料組織進行涂片處理,同樣通過固定、染色后鏡檢即可[3]。
羊腐蹄病和許多羊養殖中常見的蹄部疾病有相似的地方,例如口蹄疫疾病,蹄膿腫疾病,蹄葉炎疾病以及大部分非特異性化膿性細菌感染的蹄部疾病等,均與羊腐蹄病有相似的癥狀,需要對疾病進行鑒別診斷才能準確了解疾病的類型,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其中羊養殖中的口蹄疫疾病主要是由于口蹄疫病毒感染所導致,豬、牛、羊等偶蹄目動物養殖中均會出現,感染患病后動物的口腔黏膜以及乳房等部位均會出現炎癥病變的情況,同時出現不同程度的水皰狀病變,口蹄疫疾病通常呈現為大規模流行的情況,疾病的潛伏期通常在1~7d左右,而腐蹄病感染后主要會導致羊只的蹄部角質層和軟組織的病變,不會導致羊只出現口腔和乳房的組織病變。蹄膿腫疾病是動物養殖中感染壞死桿菌和化膿性棒狀桿菌所導致,在豬、牛、羊養殖中均會出現,通常會導致患病動物蹄部膿腫潰爛的情況,呈現為進行性壞死的狀況,進而引起蹄匣組織出現脫落的情況。蹄膿腫疾病通常只會導致趾部的病變,疾病呈現為散發狀患病,同時在養殖的全年均會出現,而羊腐蹄病通常出現在多雨的高濕季節[4]。蹄葉炎疾病主要是由于動物機體出現變態反應所導致,同時動物蹄部組織出現血液循環受阻以及外部損傷也會導致蹄葉炎的出現,通常在馬、牛、羊等動物養殖中出現,患病動物的蹄壁前部出現真皮小葉層炎癥病變,同時血管層也會出現彌散性炎癥疾病,蹄壁溫度升高,蹄部動脈出現亢進,這些均是羊腐蹄病不會出現的疾病癥狀,可以通過這些癥狀表現進行鑒別診斷。
4 羊腐蹄病的防治措施
羊養殖中對于腐蹄病的常規防治措施主要通過改善飼養環境的衛生條件以及飼養管理措施進行,對于出現早期患病癥狀的羊只及時進行隔離飼養管理,同時對羊養殖欄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工作,注意保障做好養殖欄舍的環境干燥。對于出現疾病感染的羊只首先需要使用清水清理羊只蹄部的污物,去除蹄部表層的病變組織和角質層,隨后使用濃度2.5%甲酚皂溶液對蹄部進行清洗消毒,清洗完畢后在蹄部表面涂抹磺胺嘧啶,在使用紗布對患病羊只蹄部進行包扎處理即可獲得良好的疾病治療效果。對于出現急性腐蹄病感染情況的羊只需要及時注射慶大霉素、紅霉素、磺胺類等抗生素進行全身性的疾病防治工作,以避免急性感染導致敗血癥疾病的出現。同時需要輔助飼喂鋅元素的飼料添加劑。試驗研究發現羊腐蹄病的出現通常與機體中鋅元素和鈣元素的缺乏有一定的關系。對于外地引進的羊只需要進行隔離30d以上的飼養管理,即便是沒有出現腐蹄病癥狀也需要對其蹄部進行消毒處理才能進行混群養殖,通常可以使用5%濃度甲醛溶液或者10%的硫酸鋅溶液進行消毒處理[5]。
5 結語
腐蹄病是羊的一種常見疾病,但是此病的出現對于羊只的生產性能和機體健康狀況有嚴重的負面影響,一旦不能及時處理,將會給羊養殖行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因此,必須重視羊腐蹄病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治療及預防措施,在日常的養殖過程中,做好羊養殖中欄舍地面濕度的控制可以大大降低出現腐蹄病的概率。同時,通過做好疾病的準確診斷,及時采取合理的隔離治療措施對于治療此病具有重要意義。另外,改善羊養殖環境的衛生條件可以有效避免腐蹄病的大面積出現,促進羊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晶,李春秋,姚爽,等.奶牛腐蹄病壞死桿菌分離鑒定及白細胞毒素基因lktA1序列分析[J].中國畜牧獸醫,2015,42(9):2308-2312.
[2] 鄭家三,舒適,夏成,等.基于雙向凝膠電泳/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技術的腐蹄病奶牛血漿蛋白質組學輪廓分析[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5,28(7):682-687.
[3] 郭東華,王君偉,孫玉國,等.牛腐蹄病壞死梭桿菌白細胞毒素重組亞單位疫苗誘導小鼠免疫保護效果的觀察[J].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08(5):398-402.
[4] 蘇國富,木乃爾什,徐文福,等.涼山半細毛羊腐蹄病調查研究與防治[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4(S1):345-346.
[5] 崔明彥,于亞軍,范斌志,等.羊腐蹄病的診斷與防治[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