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燕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0)
從2014年開始,我國逐漸重視“全民健康”,并將其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不斷擴大我國全民健康運動范圍,推進重點群體積極開展體育運動,進一步實現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可以看出,在“健康中國”的背景下,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在提升我國國民身體素質、健康水平、生活質量以及探索與實現小康社會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融合,主要是指在“健康中國”的背景下,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二者逐漸結合形成一個綜合體,從而實現在思想、理論以及各個方面的整齊劃一,最終使得社會大眾的生活品質得到提升,提升我國國民的身體素質與健康水平,促使我國健康產業與健身事業的不斷發展,最終使健康保障與服務制度得到完善。也就是說,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是當下社會發展過程中一項重要而堅定的決策工程,同時也是提升我國人民整體體能水平、全民身體素質的重要方法。
雖然我國的健康事業不斷向前推進,但是在現階段,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這兩個重要的因素仍然處于相對獨立、相對分離的狀態,二者還沒有實現深度融合或者相互融合的完美狀態。同時在大眾的認知理念中,人們并不是十分重視健身的方式,對于健身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或者是由于客觀條件的制約,部分群體對于運動的方式缺少正確了解,他們認為只要“動起來”就會有收獲,就會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遠遠沒有意識到盲目的運動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大眾在身體發出“警報”后更加傾向于問診就醫,或者是采用打針服藥的方式,使自己快速恢復健康,通過健身恢復健康沒有被過多采用。
通過政策研究或者是日常觀察,可以看到關于全民健康、健身相關的政策與制度并不夠成熟,部分政策與機制的執行也差強人意。雖然有一部分政策機制涉及全民健身或者是全民健康的相關內容,如文化與旅游產業、養老產業等,但這些政策與干預舉措推行起來力度不夠,沒有得到有效的整理與進一步優化。而非衛生部門在建立健全相關機制體系中,對健康問題的重視度仍然不夠,也沒有注意到我國民眾對于全民健康的訴求。除上述因素外,相關部門也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對社會大眾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考核體系,同時缺乏健全的考核指標及評估指標。與此同時,我國缺乏與健康運動息息相關的法律機制,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如果沒有堅實的法律機制作為保障,將會使得到二者在進一步融合的道路上充滿艱辛。
實際上,無論是用來提供服務的有關全民健身的場地、健身器械以及健身設備,或者是能夠為全民健康事業提供服務的各種醫療器械與器具以及優質的醫藥資源與醫務工作者等各種資源,都相對集中地分布在一線城市以及二線城市,或是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城市等,而貧困地區則少人問津。各個城市或區域間涉及健身和健康的服務存在巨大差異,譬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健身與健康服務內容精彩紛呈,且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也有著優質的醫療資源與完善的制度保障,然而經濟落后的貧困山區,甚至沒有最基礎的健身設施,健康問題也缺乏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健身與健康的融合更是無從談起。同時,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雖然整個社會人口老齡化在加劇,但是很多健康活動和主題活動仍然將服務中青年主體作為主要的利益來源,對于老年群體的重視明顯不夠。
當下,要實現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科學技術和專業的人才已經成為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在我國現階段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融合過程中,存在科學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的情況,我國對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掌握得不徹底,或者是比較片面,缺乏對科學成果認真探索的過程。當前,在發展體育事業與健康事業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專業相對受限,如負責體育指導的工作人員懂體育,不懂醫學;醫師只是對醫學知識掌握得駕輕就熟,但對體育的本質缺乏明確了解,這樣就會導致缺乏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科學技術。
目前,在“健康中國”的大環境下,建議從學校、知名企業以及各個城市的社區等方面入手,積極開展各類與科學健身相關的講座和活動,把握機會向社會大眾滲透醫療衛生相關知識,可以利用專家講座、門戶網站宣傳聯動,或者是兩微一端等新媒體矩陣等宣傳手段,向各個層次的社會大眾全方位普及關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具體內容,從各個角度盡力提高社會大眾的認知與接受程度。同時,可以通過電臺、電視臺開展名家講座的活動,邀請在健康領域比較知名的教授和專家,對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可以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哪些積極的影響來展開多角度講解,并通過各個城市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機構為市民發放關于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宣傳手冊,提高全民健康宣教的宣傳力度與影響性。同時,專業部門還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等手段,通過短視頻、網絡上的百家號、抖音、快手等時下比較受歡迎的宣傳端口進行重復推送,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保證宣傳內容和宣傳形式更加豐富多元化,并盡量做到與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建立積極互動,構建和諧、友善的整體環境。
把握住各種有利時機,盡量做到在國家和各級政府的積極指引下,持續探索與發掘與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深度融合的有利機制和體系,進一步探討和建立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考核指標。這就從客觀上要求政府要發掘出影響與限制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發展的不利因素,并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找到核心問題所在,做到對于政策措施的積極把控,找到這個時代中會對全民健康與全民健身融合產生積極影響的因素,實現正面引導。不僅如此,社會各界也應該行動起來,配合政府建立積極的參與機制,盡可能地集結社會上的各種力量,例如可以成立社區健康運動小組,有效實現社區健康運動小組對于政策實施的促進作用,從基層抓起,逐步實現整個社會各個層面群體健康水平的有效提升。同時,政府部門還要構建起各個職能部門與各行業持續協調發展的有效機制體系,對全民健康運動給予充分重視,從而為全民健身與健康深度融合提供互相制約、相互促進的政策與制度。
當前,在“健康中國”的背景下,要實現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政府應該注重優質資源的統籌協調分配,加大資源稀缺地區的資金投入,并盡快制定與既定目標有關的各種優惠政策,以期能夠為相對貧困地區的全民健康與全民健身融合活動的順利展開以及醫療事業提供系列便利條件。同時,應該沉下心,做好全民健身與優質醫療服務的下沉工作,包括臨床治療等醫療手段,還要兼顧體育健身器材的發放、健身設備的投入以及急需的醫療設備等也要盡快向貧困地區做好發放工作。另外,各級政府要對堅守在相對偏遠、落后的貧困山區任職的體育專業工作者與各級醫師不吝支持,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專業人才的基本生活需求。
首先,在“健康中國”的大環境下,應該多方面拓寬思路,積極利用各種社會渠道,通過利好政策吸引口碑良好的優秀企業與具有代表性的個人投入到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事業中,充實力量,為事業的開展儲備優秀的人才。其次,要靈活多變,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適合的體育項目在目標地區發展適合當地大眾的健身項目。同時,應該廣泛吸引社會投資,大力創建體育醫院,向先進的體育醫院學習經驗,為當地群眾制訂富有且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同時要兼顧到特定群體的身體情況,為他們建立適合、可行的運動方案。
綜上所述,如果沒有“健康中國”背景下的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話題更是無從談起。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作后盾,小康社會也難以實現,全民健康任重而道遠,在尚未形成成熟體系的背景下需要業內人士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同時群策群力,在“健康中國”背景下打造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戰略,積極行動起來,有助于我國更快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加快全民邁入小康社會的步伐。建議加大宣傳力度,將社會各界的優秀人士納入進來,從我國的現實情況出發,大力培養專業的優秀人才,建立健全與全面健康相關的制度體系,以便促進二者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