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娜
(甘肅省蘭州市生態林業試驗總場,甘肅 蘭州 730085)
月季為薔薇科薔薇屬植物,是我國的傳統名花,在我國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其花形優美、花色鮮艷多樣,廣泛應用于園林綠化、庭院、花園以及室內盆栽[1-2]。而盆栽月季以其株形優美、易于移動和管理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3]。本試驗通過設置土壤栽培和無土栽培條件,進行控釋肥和普通復合肥在盆栽月季上的肥效試驗,旨在探討控釋肥和栽培基質對盆栽月季基質養分和生長發育的影響,以期獲得較佳組合,為高效生產提供理論依據。
1.1.1 供試材料 試驗所用月季品種為辛巴,剪取一年生枝條,每個插穗的長度、莖粗一致,長度為15 cm。
1.1.2 栽培基質 土壤栽培供試土壤為當地林木培育基地挖取的黃綿土,同時加入少量珍珠巖,黃綿土與珍珠巖比例為5∶1,其中黃綿土采集于蘭州市生態林業試驗總場林地,pH 為7.1,珍珠巖購于肥料市場,有土基質中銨態氮、速效鉀、有效磷含量分別為 23.3 mg/kg、89.5 mg/kg、6.8 mg/kg;無土栽培供試基質為草炭和珍珠巖的混合物,其比例為 7∶3,pH 為7.0,銨態氮、速效鉀、有效磷含量分別為 26.5 mg/kg、96.2 mg/kg、8.1 mg/kg。
1.1.3 肥料 本試驗選用2 種肥料,控釋肥和普通復合肥,其中控釋肥使用花卉專用控釋肥,由北京京農地德沃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普通復合肥選用氮磷鉀復合肥,總養分≥45%,由山東萬豪肥業有限公司生產。
1.1.4 花盆 口徑為21 cm,深度15 cm。
試驗設為2個大組,第一大組為土壤栽培處理,其中每個肥料設3個梯度,控釋肥每盆分別施用3 g、5 g、7 g,復合肥每盆分別施用 2 g、4 g、6 g,以不施肥為對照;第二大組為無土栽培處理,每個肥料也設3個梯度,施肥梯度同于土壤栽培梯度,不施肥為對照。共14個處理,每個處理3個重復。試驗設計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基質和肥料試驗設計
試驗于2020年4月5日開始,在溫室內實施,每個花盆扦插5個枝條。扦插后,每盆澆入等量的水,此后每天觀察生長情況,并保持澆水量一致,使花盆土壤保持濕潤。30 d 后統計插穗的成活率,每盆拔出2 株統計生根條數及根長。于當年10月5日測量株高、莖基粗,統計分枝數,并觀察記載長勢。
生長期主要做好病蟲害防治。月季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銹病、黑斑病等,實驗過程中用抗霉菌素防治白粉病[4],銹病可噴灑粉銹寧,黑斑病可噴灑多菌靈;常見蟲害有紅蜘蛛、蚜蟲、薊馬等,實驗過程出現紅蜘蛛,用霸螨靈、蟲螨凈等藥物防治,蚜蟲用吡蟲啉和阿維菌素防治,薊馬用吡蟲碄、啶蟲脒、噻蟲嗪等防治[5]。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10 和DPS v16.05 數據處理軟件分析。
從表2可看出,土壤栽培條件下,不同施肥處理的插穗生長情況均有一定差異。其中,成活率以YK2、YK3、YF1 最高,均為 87%,其余幾個施肥處理的成活率均為80%,對照處理最低,僅為73%。不同處理之間,生根量的差異較大,其中以YK3 生根最多,達24 條,其他施肥處理生根量12~21 條,對照處理僅為5 條。方差分析結果表明,YK3 處理的生根量與YF2、YF3 相比,無顯著差異,但與其余處理相比差異顯著。根長以YK3 最長,達3.4 cm,其次為YK2,為2.8 cm,對照的根長依然最短,僅為2.0 cm,但從所有處理來看,根長均大于2.0 cm。不同處理的莖基粗 0.6~0.9 cm,其中以 YK2、YK3、YF2、YF3 最粗,對照處理最細。從方差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試驗中全部有土控釋肥、有土復合肥處理的根長之間、莖基粗之間差異均不顯著,說明對月季根長、莖基粗影響不大。株高以YK3 最高,達45.6 cm,對照最低,僅為36.5 cm;各施肥處理間,除YF1 株高為38.7 cm 外,其余處理均高于40 cm。分枝數則以YK2、YK3、YF2最多,均為4個,對照最少,僅為2個,其余處理均為3個。可以看出,YK2、YK3、YF2 三個處理,無論是株高,還是分枝數,均顯著高于對照。長勢除了對照為細弱外,其余處理均為健壯或較健壯。總體來看,所有施肥處理的形態指標,均優于不施肥處理。

表2 土壤栽培下不同施肥處理對月季扦插生長的影響
無土栽培條件下,不同施肥處理下月季插穗的生長情況如表3 所示。可以看出,WK1、WK2 處理的成活率最高,均為93 %,其次為WK3、WF1、WF2,均為87%,對照最低,僅為73%。不同處理間的生根量也有較大差異,其中以WK3 最多,達28 條,其次為WF3,生根24 條,對照處理生根量僅為6 條,方差分析顯示,WK3 處理的生根量與WF3 相比,差異不顯著,但與其他處理相比差異均達顯著水平,這與土壤栽培下的結果基本一致。不同處理間根長以WK3 最長,為3.6 cm,對照最短,僅為 1.8 cm,WK2、WK3、WF2 三個處理的根長均高于 3.0 cm,WK1、WF1、WF3 的根長2.7~2.9 cm。莖基粗以 WF3 最粗,達 1.1 cm,其次為 WK2、WK3、WF2,均為 1.0 cm,WK1、WF1、CK2 的莖基粗均小于1 cm。株高依然以WK3 最高,達48.2 cm,其次是WF3,為47.9 cm,對照最低,僅為35.7 cm,但從整體看,各施肥處理下的株高均高于40 cm。分枝數以 WK2、WK3、WF2 最多,均為 5個,WK1 和對照最少,都為3個。方差分析顯示,WK3 處理的根長與WK2、WK2 處理相比,無顯著性差異,但與其余處理相比差異顯著;各施肥處理下的莖基粗相比,差異不顯著,但顯著大于對照;WK3、WF3 之間株高差異不顯著,但與 WK1、WF1、CK2 相比,差異顯著;WK2、WK3、WK2之間分枝數差異不顯著,但顯著大于WF3、WK1、CK2三個處理。各施肥處理下的插穗長勢均為健壯,不施肥處理為細弱。

表3 無土栽培下不同施肥處理對月季扦插生長的影響
不同肥料和基質對植物生長均有一定影響[6-7]。李雪[8]等人研究發現,不同基質對軟棗獼猴桃扦插處理后,草炭土∶河沙(1∶1)處理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根長最長,根粗最粗,而河沙與珍珠巖混合后作為基質生根效果較差。潘月[9]等人通過不同基質處理,研究大葉繡球扦插生根情況,結果發現,1.0 mg/L 吲哚乙酸(IBA)處理后生根效果最佳,明顯優于萘乙酸(NAA)處理,1.5 mg/L 的 IBA 處理后生根數量最多。楊永花[10]等人研究了有機肥料對月季生長及開花的影響,結果發現,不同有機肥及不同施肥時間處理對月季生長和開花均有一定影響,早春土壤中施入有機肥可促使植株生長健壯、枝繁葉茂,且以施高美施腐殖酸液肥效果最為顯著。耿文娟[11]等人研究發現,對野生歐洲李綠枝扦插最好的基質為珍珠巖+草炭(1∶1),扦插成活率高達80%。孫海楠[12]等人研究不同基質栽培對月季盆花產量的影響時發現,基質中泥炭體積含量達50%~75%時,月季植株生長狀況最好。本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是土壤栽培還是無土栽培,在各施肥處理下,月季插穗的生根量、根長、株高均以WK3 最好,同時該處理下的莖基粗最粗,分枝數也最多,由此可知,每盆施入控釋肥7 g 時,插穗生長情況最好,這與杜彩艷[7]、劉晨[13]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施入一定量的控釋肥最有利于月季的生長。此外,比較本試驗土壤栽培和無土栽培之間的各處理變化關系,發現施入相同肥料時,無土栽培處理的月季各項生長指標均優于土壤栽培,說明無土栽培更有利于月季插穗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