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遠娥
(閩南科技學院,福建 南安 362332)
計算機輔助設計作為一門技術性課程在城市管理專業的教學體系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學習讓城市管理專業學生掌握計算機輔助制圖能力,實現城市規劃圖紙繪制,從而培養良好的專業素養,打下牢固的專業基礎。城市管理專業城市管理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開設順應了城市管理學科專業化程度不斷發展的客觀趨勢,對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城市管理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以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城市交通規劃等城市規劃為主線,以CAD、PS、SU軟件為操作基本平臺,通過實際項目案例,向學生教授常用的計算機軟件基礎操作知識、輔助城市規劃設計技能和方法。該課程教學涉及CAD、PS、SU相關軟件的學習與應用、專業規劃設計知識及實際工程實踐等,具有實用性強、操作性強、技能性強、實踐性強等特點。
城市管理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為城市管理專業的專業理論課,課程涵蓋了AutoCAD、Photoshop、SketchUp等多個軟件教學內容。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更好地利用軟件進行城市規劃方案計算機輔助設計及相關圖紙的繪制,是學生廣泛認識、了解和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進行城市規劃管理的重要課程。
學生對城市規劃管理設計中最常用的輔助繪圖軟件AutoCAD、Photoshop、SketchUp的軟件操作進行學習,包括二維平面、三維立體圖紙的基本繪制方法、編輯、渲染等以及修建性詳細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不同城市規劃類型計算機輔助設計方案的表現等知識。通過本課程的教學與設計實踐,使學生能夠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方法,具備繪制二維、三維圖形的能力;能夠進行初步的三維實體建模與編輯;初步掌握修建性詳細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不同城市規劃類型規劃總圖及相關圖紙的繪制,能夠熟練地進行方案的設計。
通過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以下任務:
⑴ 知識任務:通過課程教學,對常用的輔助繪圖軟件AutoCAD、Photoshop、SketchUp的繪圖功能進行練習,使學生掌握一般操作方法,包括二維、三維繪圖的基本繪圖方法、編輯、尺寸標注和文本標注,修建性詳細規劃圖、控制性詳細規劃圖、規劃總圖的繪制及渲染等基本知識。
⑵ 能力任務:通過該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具備繪制二維、三維圖形的能力;同時初步了解修建性詳細規劃圖、控制性詳細規劃圖、規劃總圖的繪制及渲染的一般方法等。依據城市規劃設計法規和技術規范,較為合理地構思完成城市規劃方案圖紙計算機繪制,能夠初步進行二、三維實體建模與計算機命令編輯運用。
⑶ 素質任務: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綜合運用素養,培養學生不同軟件的綜合運用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本專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一個較好的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操作能力基礎。
構建一個系統性、整體性、專業性強的城市管理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框架,該框架內容由教學模塊、教學內容、實踐操作和教學模式四個方面構成(如圖1)[1]。教學模塊階段主要是對課程的教學時序、學時等教學安排進行設計;教學內容階段主要是對軟件基礎操作技能、輔助專業設計知識等教學需求相對應的課程教學任務的安排;實踐操作階段主要是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上機實際項目實踐操作;以上三部分緊密聯系,構成“基礎模塊—實踐模塊—應用模塊”的教學模式,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圖1 課程教學框架圖
該部分主要工作是構建城市管理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的整體框架,修訂專業培養方案,合理安排課時,在低年級課程中加入CAD、PS、SU等計算機輔助設計基礎課程,描述城市管理專業軟件技能需求的整體框架,構成“基礎模塊—操作模塊—實踐模塊”三個模塊體系。與此相對應的是城市管理專業對規劃設計軟件的三種主要技能需求,包括:CAD、PS、SU軟件上機基礎操作教學模塊、與軟件相結合的專業規劃設計技能需求、與實際項目結合的課程作業實踐操作技能需求。每種需求間都緊密聯系,環環相扣,形成教學框架的系統性、整體性,前者需求為后者需求奠定基礎,后者需求是對前者所要求的技能進一步檢驗與加強提高,課程作業實踐操作技能是前兩種技能的效果體現。
從課時安排的角度來講,本課程的課時共計64個學時,將分成三個課時段,使之與前三個模塊內容對應,具體學時分布比例大約控制在3∶4∶3,其中的每個學時段又可以分為理論教授和實踐操作兩部分,其中理論教授共20課時,實踐操作共44課時,理論教授與實踐操作按照大概1∶2的比例調配。實踐操作遠遠多于理論講授,既滿足操作技能類課程的教學需要,也體現操作技能類課程注重操作實踐的教學特點。
教學內容設計是對教學模塊設計的進一步深化,總體上分CAD、PS、SU軟件基礎操作模塊、與軟件相結合的專業規劃設計技能需求、與實際項目結合的課程作業實踐操作技能需求三個部分,三個部分緊密聯系,教學工作也依此規范有序開展。教學內容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⑴ AutoCAD軟件的學習:熟練掌握AutoCAD的基本命令、二維平面基本繪圖、編輯等基礎方法;圖層設置、地形圖導入的相關命令、用地色塊的填充、面域創建的命令等城市規劃總圖繪制;地塊信息標注、相關規劃信息導入等地塊指標圖繪制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圖繪制;夠熟練將CAD圖紙導出等操作。
⑵ PhotoShop軟件的學習:了解Photoshop界面的各組成部分;熟練掌握Photoshop中各種基本命令的使用技巧,能對圖形圖像進行簡單處理;熟練掌握圖層、濾鏡、通道和蒙板的運用;了解圖像的打印輸出,能夠將CAD中繪制的平面圖導入到Photoshop中進行后期處理,城市規劃相關圖紙的制圖規范與流程教學等操作。
⑶ SketchUp軟件的學習:熟練掌握SketchUp基本功能,如矩形、直線等繪圖工具,移動、推拉、旋轉等編輯工具,對三維對象的創建和編輯;組件、材質、貼圖、燈光與攝像機的創建和運用;對效果圖的渲染輸出,使學生具備繪制三維效果圖的能力。
該部分在教學內容階段的基礎上,進行具體操作應用。分三部分,分別為上機基礎操作階段、專業規劃設計操作階段和項目式課程作業操作階段,三個部分分別與前三個課程模塊一一對應,不同階段的教學目的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對學生軟件操作技能的要求在每一層次逐步提高,通過這樣一個由淺入深,漸進滲透的階梯型教學體系,進而培養出高技術、高水平的專業人才,構建契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城市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在項目式課程作業操作階段通過項目教學法,引入富有挑戰性的城市規劃實際項目任務,讓學生根據城市規劃設計常規流程生參與實踐操作(圖2),使教、學、做融為一體,并強調了學生的主導地位和交流合作能力的培養,通過討論交流進行探索以實現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形成一定的項目解決模型。教師在教學過程的基本角色是一位引導者,為學生探究知識提供必要時的幫助,開展積極的評價,處理好教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和探究。

圖2 城市規劃設計常規流程(以詳細規劃步驟為例)
教學模式的設計首先應明確教學目標,由于城市管理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是一門注重學生操作技能培養,同時又與城市規劃管理的基礎理論相關的課程,而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學方式與手段的采用既要重視對理論知識的教授,也要重視軟件上機操作練習,構建“基礎技能操作—專業規劃設計演練—項目實踐應用”的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則應加強師生教學互動,做到注重基礎理論講授,強化上機操作演練,明確項目實踐應用。
本課程教學主要采用課堂演示與實踐性教學相結合,把操作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方法直接引入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重視對操作能力的培養,在操作技能的示教中,要求學生能獨自進行演示模仿,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本課程培養的核心目標是讓學生綜合運用計算機進行城市規劃圖紙繪制和輔助設計,以實踐性為導向,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上機軟件操作技能。課程教學設計圍繞增強學生的操作技能以掌握計算機繪制城市規劃圖紙的方法和流程,熟練掌握三個軟件之間的銜接并運用這三個設計軟件進行輔助設計[2]。其教學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⑴ 理論與演示結合:該階段注重基礎技能操作,主要進行軟件基礎技能的教學。首先制定完善的教學內容,包括計算機圖形圖像基礎概念、基礎命令的運用、軟件專業術語等。其次,分塊講授,把理論講授學習與軟件基礎命令操作演示結合起來,重視對基礎操作能力的夯實,培養和提高各專業軟件之間規劃設計操作技能的高效協同交互使用。
⑵ 演示與實踐結合:該階段注重專業規劃設計演練,主要是對三個軟件之間在專業規劃設計上的協同操作運用。可以通過實現課程實踐價值的基本途徑——案例教學來展開,分兩個階段,首先在電腦上通過屏幕廣播演示城市規劃的專業圖件(如控規圖則畫法等)的繪制方法和設計流程,其次讓學生按照教師所演示的內容進行獨自操作繪制,通過該方式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應變潛力,讓學生能熟練掌握各類城市規劃項目圖件的繪制方法及設計流程。該階段是讓學生形成專業規劃設計的知識結構,屬于導學達標階段。
⑶ 實踐與專業結合:該階段注重項目實踐,主要是對各種城市規劃管理實際項目的運用。將實際項目作為課程作業實踐,并根據實際適時更新教學內容,靈活設計課程作業實踐及考核內容。通過讓學生參與實際城市規劃相關項目來調動學生參與興趣,使其進一步消化和掌握已學的專業規劃設計技能和高效的繪圖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該階段是實現教學效果的保證,屬于教學成果的檢驗階段。
本課程的考核方式為考查,課程成績評定由平時考查和期末命題操作考查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由平時作業成績和考勤成績構成基礎評定。改革考查成績評定方式,提高平時考核的力度,布置課間、課外作業讓學生對當節所學習的軟件命令及規劃管理案例進行演練,并繪制相關內容,學生在這過程中學會融會貫通,并拓展所學的知識。根據教學重點對平時的操作練習給出成績,學生在每一次操作練習中都會認識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的操作練習中得以調整和改進。
期末命題操作考查是對所學的內容的全面、系統、綜合的檢驗,該部分考核以上機技能操作為主,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相關軟件的命題操作。要求學生根據考核方案給出的設計要求,從居住區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選擇一個項目,并選擇項目的設計任務書,進行設計草圖構思,利用所學CAD、PS、SU等軟件進行總平面、效果圖等的繪制,該部分考核涉及所學軟件的操作。
城市規劃管理計算機輔助設計是一門集應用性、專業性、操作性、實踐性于一體的課程,課程的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三年,基本完成了相應的課程建設內容,構建的課程教學框架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教學方法有效合理,教學設計包括教學模塊、教學內容、實踐操作和教學模式四個部分,形成“基礎模塊—操作模塊—實踐模塊”的教學模式,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新技術與專業需求相結合的思想。
從學生學習情況的追蹤來考察教學改革的實施效果,雖有成效但也存在不足。未來應該將焦點集聚在之前出現的不足上,對呈現出的問題在后續課程改革中再進行進一步調整與完善,形成適應新時代社會需求,突出城市管理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構建應用型城市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