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


單從拍攝技術的角度來說,2021年上映的《芬奇》,與2007年上映的《我是傳奇》和2009年上映的《月球》,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三部科幻片采用的都是單人演繹的形式——一個人的獨角戲。
有所不同的是,《月球》的單人設定是為了最后揭開“克隆人”的懸疑;而《我是傳奇》并非真的只有一個人,而是只有一個“正常”人(其他人都是染病的僵尸);但《芬奇》卻是一個真正的人。具體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芬奇》與其他兩者更不相同——這部電影想要體現的,不是多么精彩的故事,而是一種溫馨的親情。
影片一開始并沒有具體交代故事背景,不知為什么整個世界就剩下了芬奇一個人。隨著情節的發展,謎底才被逐步揭開:由于太陽磁暴,導致地球環境變得極為惡劣;而人們的爭搶掠奪,又加劇了文明社會的崩潰。加上室外的紫外線照射過于強烈,整個世界淪為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發明家芬奇(湯姆·漢克斯飾)成為最后少數存活的人類之一。但他也身患絕癥,命不久矣。
芬奇原本生活在一個掩體里。這里儲藏了各種飲食和生活用品。但有一天,芬奇突然決定駕駛房車前往舊金山。與他相伴的,是一只名叫古德耶爾的小狗,以及一個不會說話的簡單機器人杜威(其實它更像一只機器狗)。但在動身之前,芬奇又制作了一個新的機器人杰夫。機器人杰夫與機器狗杜威不同,它具有一定的辨識能力,而且能與人進行語言交流,更重要的是它十分善于學習。
于是,芬奇帶著機器人杰夫、機器狗杜威和小狗古德耶爾,一起踏上了征程。
一路上,他們經歷了很多事情——龍卷風中的險象環生,尋找生活物品時的各種趣事,不幸落入隱秘的危險陷阱(杜威因此而解體“喪生”)……為此芬奇與杰夫還進行了一番有關信任的哲學探討。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中的科學設定比較到位,雖然沒有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在一些鏡頭上還是很用心的。比如在強紫外線下芬奇必須穿上防護服;玉米粒暴露在空氣中則會被自動爆成米花;比如夜晚遍布天空的美麗極光,而這時它們已不只是在極地地區才會出現。
芬奇一行快要到達舊金山的時候,沿途開始顯現出生機勃勃的生命跡象。原來這里的紫外線照射程度已經降低了,環境變得宜居起來。芬奇非常高興。他身著盛裝,在路邊擺好桌椅,愉快悠閑地與小狗玩耍,與杰夫聊天。芬奇甚至談到了自己的父親,談到了明信片上的舊金山金門大橋。
但此時此刻,芬奇的身體狀況已經相當糟糕了。他知道自己正在走向生命的終點……
將芬奇的遺體火化之后,杰夫感覺自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但經過一番思考,最終它還是決定沿著芬奇的道路走下去。
最后,杰夫帶著小狗古德耶爾,來到了雖已廢棄但依舊壯觀的金門大橋。
提到機器人,我們就不能不提到著名的機器人科幻大師阿西莫夫。在阿西莫夫之前,很多機器人科幻影片充滿了悲觀絕望的色調;故事的結局都是機器人最終走上了危害社會反叛人類的道路。但阿西莫夫設定了一個“機器人學三定律”——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
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的命令,但是不得違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但是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
“機器人學三定律”為機器人規定了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從此在科幻小說中機器人開始成為人類的朋友。
《芬奇》是一個有關親情的科幻故事。整個故事的情節相對平淡,特別緊張的時候不多,但一幅幅極具畫面感的場景卻令人始終難忘,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我們似乎看到,在末日的余暉下,一個人,一只狗,一個機器人(事實上是兩個),就這么安詳而平靜地看著這個世界,為原本十分凄涼的末日背景,涂抹上一層淡淡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