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波

中學教育越來越強調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個人能力的提高,體育課程成為中學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并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而當前的體育教育僅僅是體育理論和體育活動的簡單累加,缺乏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不能全面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中學體育應通過變革體育教學管理方式及教學模式、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及教學方法、優化中學體育師資結構及創新體育教學評價機制等方式提高中學體育教育的水平,促使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體育運動是以人的身體機能和智力水平為基礎開展的活動,在人類長期的社會活動中不斷發展,促使人類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得到更好的改善。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體育運動不僅能讓人們的身體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還能緩解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產生的壓力。學校體育課的開展不僅能改善學生的身體健康,還能幫助學生有效緩解繁重的學習壓力。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注重鍛煉學生的身體機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確保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能良性發展。
一、變革體育教學管理方式及教學模式
當下,科學教學管理方式被廣泛應用于中學教育教學中。科學教學管理方式應用到體育教學工作中,能有效促進中學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體育教學目標。在改革的過程中,學校要重視信息化發展所帶來的變化,懂得運用科學信息技術,對體育心理健康教學的教育內容進行梳理與整合,轉變體育教師傳統教育中不合時宜的教學觀念,激發學生自覺進行體育鍛煉,幫助學生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讓學生從被動鍛煉改為主動鍛煉,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運動精神,強化自身心理健康建設的意識,從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育心理健康知識教學時,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性,遵循學生的心理特性,以此提升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積極性。學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徹底變革、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方式,不斷加強中學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確保中學體育教學質量。
例如,冬奧會剛結束,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所喜歡的體育項目,以多媒體形式進行展示,然后讓學生就所觀看的內容來討論運動員在賽場中的表現,進而探究其背后的體育精神。如花樣滑冰中日本選手羽生結弦曾經與我國選手閆涵在賽場上相撞,但是二人都沒有被困難打倒,而是依然堅持完成了比賽,這樣堅強勇敢的精神就值得大家學習。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觀看各國選手對此次冬奧會的評價,以及我國為冬奧會所做的付出與準備工作,以此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與民族自豪感。
時代在不斷地發展進步,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發展的需求,且嚴重影響了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尤其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興趣。縱觀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大多以說教及演示動作方式為主,以單一的考試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和考試模式既影響了體育教學質量,又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許多中學的體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偏離了當前體育心理健康教學的需求,甚至有些中學的體育課程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因此,急需進行體育教學模式的變革。
首先,在教學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從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的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課程中進行設計,也可以利用名人的榜樣作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觀念。例如,教師在給學生上乒乓球訓練技能課時,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我國乒乓球名將在奧運會上反敗為勝的視頻,讓學生學習乒乓球運動員在逆境中沉著應戰、不氣餒的良好心理素質,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乒乓球的運動技巧,還能在訓練的過程中幫助學生不斷調整心態,使其既能感受到乒乓球運動的樂趣,又能在體育運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其次,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適當加入音樂和游戲的元素。利用平緩的音樂可讓學生放松心情,利用歡快的音樂讓學生進行跳躍性的運動,利用有激情的音樂來進行小組對抗比賽。在運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中學體育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
例如,在羽毛球訓練課上,教師可以設計集體游戲,讓學生圍著球場接力傳球。在這樣的游戲中,既能讓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釋放學習壓力帶來的不良情緒,又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幫助學生融入集體生活,進而讓學生更愿意參加體育運動,切身體驗體育運動所呈現出的運動文化,進而擺正對體育課的態度。
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及教學方法
中學體育教師要樹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教育理念,堅持運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導體育教學活動,以綜合性的體育教學模式為主要手段,除了對學生進行體育素養理論知識的教育,還要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還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首先,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師不僅要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訓練活動,還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堂,給學生講解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發展。例如,定期組織開展羽毛球比賽、街舞比賽、校園運動會、體育俱樂部等多種體育活動,同時對學生的心理活動進行干預,幫助其克服畏難情緒,引導其更好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并體驗運動帶來的樂趣。其次,教師應改變說教和動作演示的傳統教學模式,要以學生為主體,讓會做的學生帶頭示范,不會做的學生跟著模仿,讓體能強的學生帶動體能弱的學生,培養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良好心態,讓學生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積極上進的心理素質。
例如,在上籃球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訓練的模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訓練。在這種模式下,每個小組選出一名擅長籃球運動的學生,給不擅長的學生進行動作演示,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幫助,最終實現全體成員掌握籃球運動技巧的目的,幫助個別缺乏自信的學生融入集體生活,養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心態。再如,上乒乓球訓練課時,教師可以以分組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讓其能夠自主地練習乒乓球技巧,并且在競賽的過程中培養起公平競爭的良好心理素質。
學生在中學階段的認識水平有限,對自我的心理調節缺乏控制力,家長和教師應共同幫助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教導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過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體育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方法,應注重評價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的表現,而不是評價學生的體育運動成效,應教會學生總結運動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和經驗教訓,感受運動過程中身心的變化,而不是僅僅關注運動的結果。
首先,教師在體育活動中對學生的評價要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肯定,樹立起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例如,對一些體能稍弱、缺乏自信的學生,教師應盡可能地去鼓勵,引導學生去嘗試相對較難的運動,讓其在反復嘗試、多次訓練的過程中不斷增強體能,樹立信心。
其次,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分析運動中出現的錯誤,找出原因,避免學生認為失敗的原因是自己能力不足,從而自暴自棄,對體育運動產生畏難的心理。例如,對一些難以完成體育訓練目標的學生,教師要幫助其分解目標,在每個小目標里找到難以達成的原因,然后引導學生一次次地克服困難,直至完成最終目標。
再次,體育教師要帶頭參與到體育活動中,與學生一起運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在師生之間建立起溝通的紐帶以及信任感,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消除被教師批評的恐懼感。體育教師組織體育運動的過程中,要注意那些存在逆反心理,消極應對體育活動的學生,避免學生出現心理亞健康狀態。當學生存在逆反心理時,教師不能一味地批評教育,而應充分尊重學生,耐心傾聽,幫助其找到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引導其及時釋放、控制和調節不良情緒。對于那些在體育運動或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心與愛護,幫助其樹立起克服挫折、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注意學生的心理以及情緒變化,掌握與學生溝通的尺度和方式。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先了解學生產生問題的原因,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問題予以針對性的解決。如有的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很容易放棄,教師就要分析是由于學生的個性原因還是外在因素影響。如果是個性因素導致,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符合學生興趣且循序漸進的體育學習計劃,培養學生良好的耐心和韌性;如果是外在因素導致,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原因,是家庭情況不允許還是學習壓力較大等等,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并及時幫助學生進行心理教育。
三、優化中學體育教學評價機制
中學體育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在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重要。首先,在當今網絡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中,知識也在推陳出新,教師只有樹立起不斷更新、終身學習的理念,及時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跟得上時代的進步。除了儲備更新體育教學知識,體育教師還應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建設,心理積極樂觀的教師才能教出心理陽光健康的學生。其次,學校在招聘體育教師的時候,不僅要對教師的體育專業知識、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考核,還要對教師的心理素質及其心理健康教學水平進行考核。只有對教師進行綜合全面的考核,才能確保招聘到具有創新能力及整體素質較強的優秀體育教學人員。
在教學管理上,要把具有豐富經驗的老教師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年輕教師組合在一起工作,讓新老教師互相影響,有所碰撞,共同進步。學校還應合理安排好每個體育教師所帶班級的數量和課時,這樣教師才有可能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學校還應定期組織體育教師開展全面的培訓學習,培訓的內容應包含體育教學理論知識、體育活動技能訓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等等,不斷提高體育教師團隊的整體教學水平,促使教師重視體育教學的同時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與品德素養教育。學校還應及時給予優秀教師外出深造進修的學習機會,制定科學合理的獎懲制度,對優秀的體育教師給予獎金嘉獎或職稱晉升,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態度存在問題的教師進行懲罰,以提高體育教師的責任意識和上進心,不斷優化中學體育教學質量,促進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當下,我國中學體育的主要評價方式是對學生的體能訓練效果進行評價,這種以點概面的評價方法不能體現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正確的評價方式不僅要體現學生的體能情況,還要體現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評價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本著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目標,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體能情況和心理特征設置不同的評價指標,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除此之外,還要運用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方式補充完善體育教育評價體系,以及運用開展體育游戲、競賽等方式輔助評價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得出綜合評價的標準,全方位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態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全面提高中學體育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體育教育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當前中學教育已經將體育教學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并將體育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重要的教育層面。體育心理健康教育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教學目標,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為社會培養出身心都能健康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中學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改良體育教學管理模式,更新體育教育理念,既注重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又要注重開展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