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照福
摘要:六項核心素質是現(xiàn)代學生必須具有的,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和終生發(fā)展的需求。學校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指導下,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質為宗旨,不斷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生活力,讓每一個學生都具備良好的成長能力,為學生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生活教育;向善;向上;充滿生機
前言:
要建立核心素養(yǎng)體系,并在此基礎上確立培養(yǎng)學生的必備的素質。所提出的六項核心素質,都是促進學生在終生發(fā)展、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這一點與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力教育”是一致的。近年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我校的先導,關注學生的良好成長,在校園教育中滲透“生活力”,為學生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突出潤澤、強健與責任,注入新的時代要素
(一)滋潤
陶行知的生活力教育的推行,就是要讓學生懂得生活,并以此為依據,享受人生。享受,是指在豐富的生活中,更具美學趣味,提高藝術趣味。在陶行知的70種生活力中,“會唱歌”、“會彈琴”這些生活力,都是用來滋潤生活的,而今天,審美趣味已成為六大基本素質之一。除了音樂、美術等課程,我們還開設了校本課程,通過各種社團活動,讓學生感受藝術,欣賞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使學生的生活得到滋潤。
(二)強健
陶行知先生在提出“生活力”這個概念時,所說的“強健”就是一個健康的身體,能夠抵抗疾病的痛苦。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影響,學生在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之前,就已經面臨了競爭與不斷增長的壓力。近幾年,全國多起中小學生自殘、傷人事件,都表明了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緊迫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如耐力、抗壓力、自我調適等,已成為新時代關系到學生健康與生活的重要“生活力”。“強健”,既要使學生身體健康,又要使學生有一個健康、陽光的心態(tài),才能使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得到鍛煉。
(三)責任
從對外交往,展示祖國的文化,到班級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一種責任。承擔,是一種責任和使命,是一種開放和融合,這也是新時代對學生生存能力的需求。
二、以德育為依托,增強學生的生活力
(一)強化對學生的培養(yǎng)
強化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在:加強對學校的管理、班級文化建設的監(jiān)督與宣傳,積極拓展少先隊、班級文化建設的渠道,充分發(fā)揮文化育人的作用;設置紅領巾檢查崗,由各班推薦的紅領巾志愿者,對學生佩戴紅領巾、眼保健操、食堂用餐、教室衛(wèi)生等一日常規(guī)事務進行檢查,督促學生學會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和衛(wèi)生習慣。而在此過程中,紅領巾志愿者也逐步學習到了自我管理、與他人交流、社交技能的提升。
(二)實施生活化德育教育
在學校德育處與少本部聯(lián)合舉辦的“八禮四儀”活動、美德少年評比、一日警營體驗、研學活動等多種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動。尤其是研學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研學即是一場行走的課堂,讓學生充分體會大自然的感覺。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合作,學會了承擔,學會了創(chuàng)造,生活的活力得到了積極的發(fā)展。
三、學科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力
(一)增強生活能力的勞動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了“勞”字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質,為新時期的學校勞動教育開辟了新的道路。所以,學校可以利用勞技學科進行拓展教學,如家政體驗、校園種植等;可以是參觀考察,通過實地觀察,豐富生活體驗;可以是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如制作滴水瓦、編制籠、衍紙手工……在各種勞動實踐中,學生有了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學生的勞動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的精神和身體都得到了鍛煉,從而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突出生活力的科學教育
科學精神與創(chuàng)造力是對學生進行未來教育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力。所以,學校對科學課程的重視,開設科學實驗室、研究室,讓學生通過觀察、實踐,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此外,我校還組織了科學講座、科技夏令營、科技節(jié),承辦縣、鄉(xiāng)鎮(zhèn)科技競賽等活動,促進了廣大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科技創(chuàng)新的喜愛。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學校還引進了教育機器人教學,邀請了專家來學校授課,并對學生進行了輔導,并與校外的老師們進行了合作,讓老師能夠更好地學習和探索,為學生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展示生活力的運動教育
陶行知認為,要培育有生活力的學生,必須要使他們有一個強健的體格,而一個健壯的體格,則是他們將來人生的根本。上好每一節(jié)體育課,是學校體育教學的根本。大課間活動、陽光體育、體育活動等活動,使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更加活躍,增強了體育健身的積極性,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除了體育課,學校還成立了足球隊、籃球隊、田徑隊、啦啦操隊。在老師和學生的不懈的努力下,我們學校在各種運動競賽中屢獲佳績。
(四)展示生活力的美術教育
藝術教育通過藝術美學的途徑,使學生在人生中獲得更美好的生活,這也是一種生活力的表現(xiàn)。我們擁有一批高素質的藝術老師,我們的音樂、美術、書畫等課程都能得到完美的展示。同時,學生還可以參與各種形式的藝術活動,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使學校的藝術教育更加絢麗多彩。在完成國家指定的藝術課程的同時,學校還積極開展各種社團活動,以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力、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書法社、兒童畫社、素描社、衍紙社、漆藝社……每一個社團都是學生展現(xiàn)自己才華和技能的地方,合唱團、舞蹈團、民樂隊在各種活動中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四、結論
綜上所述,生活力的教育,既要以生活為基礎,又要以生活為歸宿。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向往,使學生能夠對社會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讓學生學會愛生活,會生活,讓每個學生都能擁有向善向上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辛世俊.向上向善:新時代德育的價值導向[J].中國德育,2018
[2]陳嘉映.何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應于心[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5:234.
[3]習近平.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