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云


摘要:英語學習的過程就是語言學習的過程。在語言學習中,口語表達能力是一項重要的環節。在小學英語的口語學習中,教師更要采取有效的途徑來去強化學生的口語訓練,加強學生在英語的語音、語氣、連通性等方面的改善,更要避免 學生學“啞巴”英語,鼓勵他們大膽說和練。不管在課堂還是生活中,都要大膽去說英語。
關鍵詞: 英語口語;語言技能;實踐探究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
語言是一種有聲的交流工具,現在社會發展進步飛快,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對英語的運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普遍的現象是學生學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會用所學的英語進行交流。因此,如何改變"啞巴英語"現狀,真正把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使用是我們身為英語老師,尤其是小學英語啟蒙老師要面臨的新挑戰。在幾年的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們的英語口語的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
一、欲想說、先會聽
小學是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學習一門語言,“聽”是首要環節,教師應當抓好“聽”的環節。英語同時屬于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想要學好口語,就需要多聽多練。所以,作為英語老師要為學生提供多樣的渠道去多聽多說多實踐,使學生在不同對話情境活動中感受英語,通過有聲的語言活動使小學生逐漸形成語感,掌握英語的語言規律,提高口語能力。本人也一直在為學生尋求各種新穎的學習方式。
1. 設立專門的聽力作業本
英語口語教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而對我校的大多數學生來說,真正用英語交流的時間只有在英語課堂上,離開了英語課堂,英語就形同虛設。沒對話的對象和相應的情境,一下課英語的學習交流就戛然而止,談何語音語調?縱觀三至五年級的課程,一個星期真正是英語課的只有三節,多數學生除了上英語課接觸英語外,其它時間較少有機會接觸英語,以致形成了我校許多學生少說、不敢說英語的現象。
針對這種現象,從三年級學生開始學英語時,設立專門的聽力作業本,命名為“C號”本。聽、讀作業從一開始學英語就成為常態作業,家長監督學反饋意見,老師跟進指導。也正因為從開始學英語就很用心去模仿和練習,所以所帶的學生英語讀書的語音語調有模有樣,朗朗上口,洋聲洋氣。
2. 一起作業
“一起作業”是一款新興的網上作業,它與課堂教學完全同步,通過娛樂性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與玩相結合,強化學生英語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英語成績和綜合能力,非常適合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本人選擇它,是因為它強大的聽、說、跟讀的功能,在學習新課之前或者學新授完后,都會布置一起作業讓學生去跟讀、模枋。一個星期平均約兩次這樣的作業,堅持一年半下來,學生的語音語調,發音連讀,咬字的清晰字,均有了質的飛躍。
3. 英語趣配音
這是一個新興的英語學習軟件。通過給短視頻配音,讓英語學習過程中充滿趣味性,激發英語愛好者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學習和英語愛好者可以擺脫以往枯燥的背書學習方式,自由選擇模仿或者跟讀喜歡的視頻,從而真正愛上英語學習。
把英語趣配音介紹給學生后,學生非常喜歡,還成立了自己的班專屬小組,通軟件集合了非常多的視頻短片,軟件把視頻中的每一句都單獨列出來,讓學習者先一句句地聽,再一句一句地去配音。經過一年多的練習,學生們的口語水平提高很多,能配出來質量較好的作品。
二、在學中用,在用中學
1. 創設教學情境
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特定的語言環境,教師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同時,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語言環境,引導學生開口說英語。例如:例如,在教學了PEP 3B unit 2 A Lets talk “Whos that man?”“Hes my father?”等句型后,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對話進行情境表演。學生戴上自制頭飾,爭著扮演各種角色,除了根據課本內容演繹外,還引導學生課后改編人物情景,創設自己生活中真實的情景對話。這樣具有情境性的課外活動作業,很容易調動學生做作業的興趣,有利于發展他們的個性,更發展了他們創造性思維。
學生有活潑好動、愛表現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參與課本內容的表演活動,非常符合這種心理特點。在課堂有充裕的時間里和課外活動中,經常讓學生自己找Partner,兩人一組進行英語對話練習。經過一學期的練習,孩子們找到與自己相當的固定的Partner,兩人經常一起練說,一些組合可以進行得像母語一樣正常速度地問與答。這有效地練習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英語思維敏捷度。
2. 發散拓展思維
小學生好問、記憶性強、思維敏捷、想像豐富,教師若能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去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往往能起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效果。例如:在講授The night before April Fools Day.時稍為提點一下“在我生日前一晚”怎么說?學生是很容易說出:The night before my birthday.
英語教學容豐富多彩,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去采訪、調查、group work,學生自己能把學習的英語內成自己的語言。如:在教授PEP 3B Unit Five Do you like pears?教授完相關的單詞和句型:Do you like xxxs? Yes, I do. / No, I dont.后,我立即讓學生設計調查表,然后去采訪你想采訪的同學。學生的設計各有特色,有些畫畫、有些寫單詞(如下圖),采訪全程都是全英文,效果很不錯。經觀察,發現許多學生會把以前學習過的知識糅合在一起,很好地達到發散與拓展的效果。1056AC8E-4657-45B7-9FE6-8DE3A5E9A0AB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像以上這樣的對話是很完整的輸出,何況是他們自己對知識內化整合后的輸出。
除了以上的方法引導學生“說”的方法外,平常還注意引導、鼓勵孩子們脫口就說英語,讓一部分能說的帶起其他羞于去表達的學生。501班的某些同學就是張口就說英語的典范,他們性格開朗大方,學習能力強記性好,每次課學習完,一下課張口就是那節內的內容,他們經常把英語掛在嘴邊。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于天真漫爛階段,對于這樣的學生,老師在班上給予適當的鼓勵,他那積極的小宇宙就會暴發得更強烈,學習更有動力。
三、參加各類活動促進學生口語質的飛躍
本人平時除了自己在班內組織一些英語競賽和游戲外,還會組織學生開展英語單詞背誦比賽以及朗讀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此外,也會利用社會的平臺讓有能力的學生參加更高層次的比賽,讓孩子們從小能站在比較高的平臺上鍛煉。每一次,大面積的鼓勵學生參加,重在參預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只有學到真本領才能成為佼佼者。
1. 英語口語比賽
四年級開始就有目的地組織開展或者讓學生參加各種口語比賽,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通過開展口語訓練,讓學生能夠首先拋卻膽怯,大膽地交流。逐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世界觀、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與創造能力,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
2.話劇排演
現代心理學之父皮亞杰也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英語話劇排演是學生學習英語非常感興趣的活動。日常教學中,學習完Lets talk本人就會讓學生把所學的愉容演繹出來,同進也會引導孩子們進行文本重構,把自己的idea融入進去,創造性地輸出(如下圖)。
另外,本人也在班上挑選一些口語比較強、表演欲比較強的孩子進行額外輔導,成立話劇小組,定時進行排練,把相關的經典的英語話劇加以新意指導學生演繹出來。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英語話劇的創作和表演,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激發和提高了學們們對英語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團隊合作精神和自豪感,在排演中提升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提升個人整體素養,而且在創作和排練的過程中增進了師生情誼,促進本人的教與學,師生共成長。
3.參加國際英語精英賽
IEEA國際英語精英賽,此項比賽主要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英語風采展示活動,全面提高少年兒童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為在英語方面學有專長的少年兒童提供向高一級學校展示自己才能機會。
復賽以考察選手聽、說、應試能力為主,進行英語口語、才藝、演講等形式進行。第一次參加此項比賽的我們,獲得了喜人的成績!顏同學以總分第一獲得了小學高年級組“個人全能”金獎、“英語達人之星”的榮譽稱號;王同學獲得了“個人全能”銅獎、“看圖說話之星”的榮譽稱號;4位同學榮獲個人單項一等獎;3位同學榮獲個人單項二等獎。在團體賽中,英語配音《超能陸戰隊》榮獲二等獎,《冰雪奇緣》榮獲三等獎;話劇《Sweet Candies》榮獲三等獎。本人獲得了優答領隊稱號。
學生參加比賽后,因為得到肯定并開拓了眼界,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大增。比賽回來后,他們一改以前害羞,日常能用英語表達他們不會說中文;而且還自發地進行英語Chant改編,課后大聲說唱;課堂上課非常積極,搶著回答問題;表情陽光燦爛,積極參加跟英語相關的所有比賽帶領著全班同學進入學英語的新境界。
4. 參加歌唱比賽
為展現東莞良好的對外形象,展示我市群眾英語水平和音樂文,抒發市民對未來的向往和對東莞的熱,我市推出“快樂唱享”東莞市首屆英文歌曲大賽。為了提升孩子們的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孩子們的英語口語水平,本人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了I sing! I enjoy! 東莞市首屆英文歌曲大賽。
四、 結語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對比細研下來,本人所帶的學生基本能達到目標。英語學習的過程就是語言習得的過程。教師多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生活中多用英語,避免學生學“啞巴”英語。這樣在提升小學英語口語的實踐探究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他們獨特的個性、特長,讓學生真正做到“在用中學,在學中用”。每個年齡段的孩子均有其個性特點,身為教師必須學會抓住了學生的特點進行口語引導。
參考文獻:
[1]唐素云. 朗讀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J].2012.6.5
[2]楊亮濤,湯春蘭.活動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8
[3]劉嫻敏.大膽地說,開心地學,創造地演——淺談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策略[J].科技信息,2008
[4]顧龍. 小學英語口語能力培養實踐與探索[J]. 校園英語:教研版, 2012
[5]徐蔚. 適度·多元·自主·創新--小學英語口語測評實踐與探索[J]. 教學月刊(小學版), 20061056AC8E-4657-45B7-9FE6-8DE3A5E9A0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