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鵬翔
摘要:美術課堂上,欣賞教學作為重要的一環,學生通過動用自身的感官、情感、審美經驗等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理解和評價,以此來獲得審美上的享受,對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非常重要。但是,一直以來,我國小學美術教學中,采用了與其他課程相似的教學模式,該種教學方式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生參與欣賞作品的興趣,自然難以保持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前則需要改變教學策略,優化美術欣賞教學工作。對此,文章之中探索了小學高年級美術欣賞教學的實踐途徑。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美術;欣賞教學;實踐途徑
小學階段的美術課程主要是為了傳授學生繪畫技巧和欣賞能力。而在新課標實施以來,更為關注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從高年級的美術教學來看,一般情況下學生側重的是繪畫技巧與繪畫設計的教學,反而忽視了對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與新課標要求明顯相悖。所以,當前美術教學則需要重視高年級的美術欣賞教學,以合適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從而實現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
一、依據心理特點,精選美術作品
小學時期高年級美術教學期間,美術作品是學生欣賞的對象,也是教師組織欣賞教學的載體。站在美術作品分析的角度來看,美術作品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如表達內容的生活性、表達形式的生動性、表現色彩的豐富性、表現材質的獨特性等。從美術作品的這些特點來看,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通過為學生展示美術作品,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自然可以增強高年級小學生的接受度,還可以誘發小學生參與美術欣賞學習的興趣,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改善。因此,對于美術作品的欣賞教學,教師需要考慮到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篩選出最為相符的作品,并將這些作品以多樣式的形式呈現給小學生,以此來達到教學目的。以《元宵節里掛彩燈》一課的教學為例,課堂上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多幅美術作品,通過欣賞后,教師發現色彩鮮艷、構圖獨特的美術作品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花燈》、《猜燈謎》等畫作,深深地吸引了小學生。作品不僅色彩明艷,構圖突出了小朋友拿個各種各樣的花燈在游玩,這樣的玩樂場景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且學生在欣賞的時候,可以通過豐富的語言來解讀作品,還能夠感受到元宵節濃厚的節日氛圍,帶給學生愉悅的心情。可見,在小學高年級美術欣賞教學期間,美術作品的選擇上有著一定的藝術,需要美術教師結合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的篩選美術作品,確保能夠在刺激學生心理的基礎上,帶領學生有效的欣賞作品,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
二、采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興趣
目前,小學時期正是培養學生智能的重要時期,培養學生的智力則是重要的一部分,非智力因素在其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且很多情況下需要教師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非智力因素的內容涉及到語言表達能力、鑒賞能力、概括總結能力等,在小學的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現在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上,美術教師需要結合教學需求選擇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誘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和收獲。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輔助美術欣賞教學工作,借助多媒體聲、圖等優勢來刺激學生的感官,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以《水墨畫——動物》一課的教學為例,指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對于作品的展示,可以通過圖片,可以通過視頻,以聲音、畫面等形式來呈現出有關動物的水墨畫作品,帶領學生體驗水墨畫的魅力。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齊白石畫作《蛙聲十里出山泉》、《群蝦圖》等作品,通過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來向學生展示水墨畫的魅力,使得學生全面地了解水墨畫,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
三、創設教學情境,突出情感體驗
在小學高年級的美術欣賞教學中,主要涉及到四個環節,即視覺感受、意象感受、審美心理、心境共鳴。也就是講需要帶領學生在視覺上產生快感,隨之進一步的體驗作品的情境和思想情感,體驗其中的美,最后對作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所以,為了帶領高年級更好的欣賞美術作品,實現欣賞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來開展欣賞教學,帶領學生在濃郁的情境體驗中獲得不一樣的體驗。在美術欣賞教學方面,創設豐富的情境,既可以通過情境的感染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欣賞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帶給學生豐富的藝術感受,實現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目前,對于高年級的美術欣賞教學,需要學生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在課堂欣賞教學的時候,教師就要收集一些相關的東西,創設相應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其中體驗和感受,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以《珍愛國寶——古代的青銅藝術》一課的教學為例,在帶領學生欣賞青銅作品的時候,由于教師不可能將青銅藝術作品帶到教師,所以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青銅藝術作品,或者將青銅藝術作品圖打印出來,發給學生欣賞,這樣就可以勾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具體欣賞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來搭配相應的古典音樂,引起學生的聯想,或者借助古詩詞來描述青銅藝術作品,幫助學生實現情感體驗的內化。通過多種因素所渲染出來的欣賞學習情境,既可以促使學生聯想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還能夠通過青銅藝術作品學習相應的文化,獲得多種素養的提升,這對于小學生欣賞能力、學習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時期的美術欣賞課程,對于培育學生欣賞能力、審美能力、創造性能力等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以往的美術鑒賞課,在一定的審美思想指導下,圍繞著欣賞某一作品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教學模式,但是缺乏活力,必然影響教學效果。對于高年級的音樂欣賞教學,則需要使得學生全身心保持最佳的狀態,方可真正的發揮欣賞教學的價值。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必須突破思維限制,以多樣化手段來引導學生參與美術作品欣賞,從多個角度獲得不同的體驗和感受,實現自身審美鑒賞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美紅.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1(32):144-145.
[2]盧立成.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探究[J].新課程,2021(32):82.
[3]楊陽.在美術欣賞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吉林教育,2019(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