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琦



一、寫作教學轉型迫在眉睫
1.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需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尤其應注意發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評價設計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寫作的評價,要重視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可見,傳統的終結性寫作評價方式面臨挑戰和變革。
2.落實統編教材教學的需要
由教育部直接領導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認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該套教材(七—九年級)的寫作教學涉及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良好的寫作習慣,各類文體及實用類文本的寫作,還有各種改編式寫作和作文程式學習。[1]可見,寫作教學相較以往呈現出豐富靈活的特點。對此,一線老師如何有效落實?基于評價方式的寫作教學轉型成為探索的一種可能。
3.解決學生寫作困難的需要
通過調查問卷發現,學生在寫作上的主要困惑是“構思上缺少技巧”“語言不夠生動”“不知道自己如何修改”“很難判斷自己寫得怎么樣”。認為“書面評語”“課堂講評”和“當面交流”這些傳統的講評方式能有效提高自身寫作能力的學生1/3都不到。因此,基于評價方式改革的寫作教學成為迫在眉睫需要研究的問題。
二、基于評價清單的寫作教學課例
下面,轉引統編教材《語文》八下第一單元寫作專題《學習仿寫》中寫作實踐三的任務并以此為例,介紹基于評價清單的寫作教學。
寫作實踐三? 在眾多表現親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懷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實的語言敘寫平凡的事件,傳達真摯的情感。模仿這兩篇課文的寫法,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提示:
1.重讀這兩篇課文,借鑒其具體寫法。如選擇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動情節,貫串全文;注意表現自己對所寫人物態度、情感的變化等。
2.注意觀察,調動記憶,選取印象深刻、確有感想的事件,呈現精彩的細節。
3.安排好文章的線索與結構,并注意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讓文章更有表現力。[2]
(一)寫前
1.研讀“寫作實踐”,明確仿寫要點。通過研讀,明確本次寫作實踐的仿寫點是散文中的“線索”,可以是明線——某一形象,也可以是暗線——態度情感的變化。
2.研讀兩篇范文,明確線索寫法。梳理內容,設計表格(見表1),指導學生研讀“線索”這一寫法在兩篇范文中的運用。
3.根據探究結果,設計評價清單。請學生根據之前的探究結果,自行設計在散文中運用“線索”這一寫法的評價清單,為后續的寫作提供路標。
(二)寫中
1.交流整合,發放評價清單。將經過交流整合的“線索”仿寫評價清單定稿(見表2)發給學生,可根據情況就當中的條目或設計意圖作一些說明。
2.參照清單,擬寫提綱。提醒學生在提綱擬寫的過程中及擬好后,可反復就評價清單中的相關條目用不同色系的筆或不同符號標注,以充分發揮評價清單的診斷功能,從而落實本次寫作的訓練目標。
3.參照提綱,擬寫作文。提醒學生們在作文擬寫的過程中及寫好后,可反復就評價清單中的相關條目用不同色系的筆或不同符號標注,以再次發揮評價清單的診斷功能,從而實現本次寫作的訓練目標。
(三)寫后
1.參照評價清單自評他評。讓同學們根據評價清單進行自評和他評,有針對性地寫下寫作反思和建議,以充分發揮評價清單的發展功能。
2.參照自評他評修改作文。根據自評他評的反思和建議,進行修改或二次寫作,從而最終達成本次寫作的訓練目標。
3.作文定稿上交教師評價。學生把修改好或二次寫作的作文定稿上交,教師參照評價清單批閱講評。
三、基于評價清單的寫作教學反思
(一)教學效果
通過觀察、交談和調查問卷,基于寫作清單的寫作教學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在學生層面,通過對寫作評價清單條目式的探究分解,學生對每次寫作訓練的要求更清晰明確的同時,對相應寫作手法的運用也更得心應手,具有實操性。其次,因為由學生自己設計評價清單,學生寫作、評價和修改的主動性得到明顯提高。最后,學生通過評價清單養成了自評、他評和修改的良好的寫作習慣。這是讓學生受益終身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在教師層面,通過指導學生對寫作評價清單條目式的探究分解、整理匯總,教師能夠準確把握并牢牢聚焦教學內容。同時,給予學生可操作、可應用的寫作方法。如上文中表2中的示例部分,“我那時真是……”“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可我一直都不知道……”等句式的提煉,有效幫助學生掌握雙重視角的寫法,從而讓情感變化的暗線在寫作中得以體現。最后,學生通過利用評價清單養成了自評、他評和修改的良好的寫作習慣,寫作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二)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和同學提出:這樣設計實施寫作教學會不會太耗時了?經過梳理和思考,我認為從短期來看,基于評價清單的寫作教學的確花費課時較多;但從長期來看,將有效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從學生終身學習來看,短期該花的時間是必不可少的。
如前文所述,目前使用的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的寫作教學涉及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良好的寫作習慣,各類文體及實用類文本的寫作,還有各種改編式寫作和作文程式學習等,內容非常豐富靈活,簡要梳理如下(見表3)。
其中,有的寫作內容在不同的版塊、不同的年段會重復出現。如“傳記”,在初中語文統編教材先后出現了四次(見表4)。
可以想見,寫作清單的設計及反復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
其次,隨著基于評價清單的寫作學習的循環,學生對評價清單的設計能力和自評他評、修改能力也將逐步提高。因此,相關學習任務可安排在課外進行,如例文的研讀、評價清單的自主設計、自評他評、修改等。
最后,隨著基于評價清單的寫作學習的循環,學生自評、他評、修改的良好寫作習慣的養成,將最終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八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
[2]教育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八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429B4517D-B414-4B0D-BC00-ABC8F58B90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