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肖玲
【摘要】高中階段要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展,學會做人。課堂是高中生活的縮影,也是高中教育的主陣地,學生在課堂內不僅能獲得顯性的學科知識,更能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或個體活動中體驗領悟出一些隱性的道理或獲得技能,為未來的進一步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石。因而,教師每節課的設計都與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思維鍛煉息息相關。在英語的讀寫課堂上合理科學設計教學任務和活動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也能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為今后英語學習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英語;讀寫教學;學生活動
在新課標、新教材和新高考形勢的驅動下,在教學中使用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研究英語課堂,突破瓶頸,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是當務之急。筆者思考如何從英語的讀寫課堂上入手,設計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嘗試提升學生的英語讀寫素養。
一、提升英語讀寫課堂的教學活動效果的意義
(一)依托本校“兩案五步”的教學改革,能夠創新英語讀寫教學模式并為我校導學案的實施創新教學模式
我校自2017年3月實施教學改革,使用導學案和練習案進行課堂教學。其中導學案分成五部分“導、學、展、結、測”——首先導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學生學習活動分成三個環節(獨自學,對子學,小組學),學習完畢就展示,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表現小結本節課的要點,最后進行堂上限時測試,評估學生掌握情況。在編寫導學案時,要考慮獨學,對學和群學的任務,每個任務要有梯度,也要有邏輯聯系。有競爭,有合作才能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實現課堂的高效,才能有效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
(二)能夠發展學生英語讀寫素養
閱讀素養應該包括獲取信息、理解信息、反思信息、選擇信息、評價信息等的能力,只有具備這些閱讀素養,人們才能很好地適應未來社會。同理,現代寫作能力觀要求學生用文本體現出揭示與評價社會現實的能力。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世界,學習語言就是要學會并掌握一種力量,形成一種質疑并挑戰現有語言傳統的意識及能力,通過寫作評價社會現實問題,博取眾說,有獨立的思考和見解。有任務,有交流,有交際的課堂才能體現語言學習的社會性和互動性,需引導學生認真準備,積極參與有主題意義的課堂,有意識地運用語言辦事。
(三)能夠提升農村英語讀寫教學成效
我校是地處鄉鎮的一所農村高中,每年都是招收廣州市最后一批初中升高中的學生,入學成績很低,英語是傳統薄弱科目。針對讀后續寫這一全新的高考題型,較為新穎有創意,也有挑戰性,因此,農村中學的學生不存在心理落差,甚至認為這是一個相對公平的機會。這樣良好的心態能提高學生英語讀寫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并將其應用于農村高中英語讀寫教學中,能夠讓英語落后的農村高中生有機會嘗試突破,拿到不低的寫作分數,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二、讀寫教學活動的設計的原則
(一)啟用故事的基本結構分析文本
去年一月八省聯考揭示了新的高考題型,八省聯考的讀后續寫任務是關于助人為樂,愛心傳遞的記敘文。給出故事的內容如下:作者三次經歷在高速公路上壞車卻沒有人幫助,這次愿意給20美元求盼一個千斤頂,路過的墨西哥一家三口熱心幫助他修車并邀請他共進午餐。這則故事具有敘事篇章的模式:開頭—發展—高潮—結局,這模式適用于分析敘事的篇章結構。敘事篇章主要用來描述過去發生的事件,這個事件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是虛構的故事、軼文、笑話都屬于敘事篇章的范式。 同理,2021年6月廣東英語高考讀寫的任務同樣是一篇故事性記敘文:母親節早上,雙胞胎兄妹想做一份早餐作為禮物送給媽媽,但是遇到困難,最后在爸爸的幫助下完成了美食制作。這一題型采取的文本材料都是記敘文,記敘故事,描寫人物,表達某一主題。學生在動筆寫作前要按照敘事模式去讀懂文本,包括讀懂文本大意,清楚故事情節的發展,推斷出主要人物的情感變化,明白故事人物或事物之間的沖突,領會作者的寫作目的。
(二)強調讀的文本和續寫部分的一致性
文本材料是故事類記敘文,故事線索明顯,有情節線和情感線,邏輯性非常強。這類文本給出的續寫段落的首句非常關鍵,指明了續寫的方向。讀透材料和續寫同等重要,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續寫不同的內容,情節和細節并不唯一,但是必須符合一致性原則:續寫段落的主題、人物、線索和語言風格與原文一致。學生一定要緊扣文章主題,續寫時不改變原文中角色性格發展的方向,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續寫出的故事要完整故事,上下文銜接自然,前后照應。
在2004年,Pickering & Garrod提出互動協同模式,他們認為協同體現在互動中,是人際交流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所在。該模式的一個基本理念是:發生在一個層面的協同會引發其他層面的協同。也正是協同理論支撐,使學習者在語言訓練上從讀的能力轉變到寫的能力,從一個輸入過程轉為輸出的過程,從一個讀者的角色轉變成作者的角色,目標只有一個,將一個未完結的故事寫完整。因而,續寫者與原文本作者在認知層面、情感層面和語言上層面越是協同一致,所續寫的部分就越完美。
(三)用反復遞進模式操練學生進行語言運用
為了讓作品語言豐富準確,表達得當和得體,需要訓練學生使用某些句式和模板。模因是文化資訊傳承時的單位,語言本身是一種模因,模因孕育語言之中,任何字、詞、短語、句子、段落甚至篇章可以通過模仿得到復制和傳播就有可能成為模因。寫作被認為是語言學習的最高端的技能,因而通過復制和傳播模因生成輸出作品也是最高階的學習方式。英語學習者的語言組織能力、語法基礎、詞匯運用能力、結構安排能力及思維能力都可以由作為一種產生性技能的寫作體現出來。訓練學生用一些句型描寫人物的動作和心理活動,豐富文本內容,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可以使語法正確性提高,詞匯豐富、準確和地道,同時是使篇章更有畫面感,可以運用下列句式。2B7CCB68-5888-4D49-99B6-4EC09500785F
A. Doing…, 主語+謂語…
B. 形容詞/過去分詞,主語+謂語…
C. With +名詞…,主語+謂語…
D. What surprised +sb was that….
E. 主語+謂語1…+謂語2…
學生要想靈活使用這些句式,就必須在自己習作過程中反復操練,教師設計教學任務應該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深入淺出,層層推進,使學生完成由機械操練到有意識的使用。經過反復的強調和練習,這些語言因子就能在學生腦海里生根、發芽并開花了,在他們的寫作中就會有意識或沒意識地使用這些短語和句式。如,學生在完成主題為遠離手機,親近大自然的讀后續寫中,運用了一些指定的短語和句式,如Appreciating the scenery,...; What was equally incredible was...; Without a cellphone,...等。寫作思路清晰,語句基本上正確,靈活有效地模仿了句式,語言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讀寫教學活動的實踐
(一)調動學生積極性進行文本的解讀
教會學生如何讀,就要設計一些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活動。閱讀圈活動可以激發學生讀的興趣,也可以為續寫做鋪墊。閱讀圈是一種由學生自主閱讀、自主討論和分享的閱讀活動, 它的目的是鼓勵閱讀和思考,由個體的讀和思和小組的討論和分享共同組成。每個篇章風格特點各異,在 實際教學中這些角色可以調整。如,在一個主題為遠離手機,走近大自然的讀寫故事的公開課中,筆者設計了閱讀圈的教學活動。其中小組長總覽全局,組織討論,設計了五個角色:負責全文大意、主題和六要素的discussion leader、負責梳理情節的summarizer、負責聯想自我和社會的connector、負責找重點詞匯短語的word master、負責提煉語篇結構和段落大意的passage person。學生課前充分準備,課中展示,把文本解讀得深刻透徹,課堂反響熱烈。
(二)多角度打開學生寫作思路
寫前輸入非常重要,要有足夠的鋪墊學生才能動筆。筆者在2021年1月八省聯考讀寫公開課,展開了以下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情感思路上和語言使用上做好準備。前一節課已經對給出的文本進行了解讀,這是讀寫教學的第二課時。
課堂開始是觀看一分半鐘的視頻,場景與讀寫任務背景相同:高速公路旁,汽車拋瞄,修車,千斤頂。第二個活動是根據五個關鍵短語,要求學生復述前文,目的是口頭上重溫前文,關注關鍵信息。第三個活動是回顧段落大意,明確寫作方向,根據故事情節發展,要續寫的第一段的大意是作者與墨西哥一家共進簡單午餐,第二段是作者發現他的20元鈔票又回來了,感恩這一家人,以此傳遞友善。為了豐富語言,活躍思維,學生就兩段的大意進行了小組討論來收集語料。接著句子練習,要求學生選擇或銜接得當的句子,同時進行句式練習,最后是給10分鐘完成續寫的第一段。以點評學生作品結束本節課。
此文本情節生動,趣味性強,詞匯和句式在課堂中不斷通過各種模態重復,幫助學生個體內的注意資源在語言產出的準確性、復雜性和流利性方面得到有效分配。課堂上幫助學生梳理文章脈絡,收集寫作材料的圖片和學生續寫第一段的詞匯和句型指引。在完全讀透文本的基礎上,堂上限時10分鐘讓學生完成第一段的續寫任務,發現完成的效果很好,參加聽課評課的老師對課堂效果表示肯定,給出了較高的評價。
四、結語
要有成效地搞好農村高中英語讀寫課堂,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把“任務和活動”貫穿于課堂教學全過程,并且要以活動為教學主線。讀寫將理解和產出、模仿與創造、學習與應用相結合。遵循認知規律,閱讀是語言積累的過程,寫作是產出,閱讀促進寫作,是模仿和復制內容的載體,而寫作是語言模仿和復制的成品。這關系不僅僅體現在外語學習上,同時也體現在母語學習上,因而,這是一個長期學習,終生學習的過程。英語學科的讀寫教學是語言教學的一個縮影,非常值得語言教學工作者和學習者堅持長期有效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初明.讀寫如何有效促學[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5.
[2]陳則航.英語閱讀教學與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3]徐昉.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4]曹啟鋒.基于經典敘事學理論的高考英語讀寫指導[J].中學外語教與學,2020.
[5]史煜.英語“讀寫”教學及其評價[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5.
[6]陳麗云.基于模因論的高中英語寫作評講模式探索[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20(9):9.
[7]Furr Stories for reading circles[M]? Hong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2B7CCB68-5888-4D49-99B6-4EC0950078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