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一直在尋找能實現自我價值、讓自己發光發熱的道路,而最初走上教師崗位時并非水到渠成,但終歸結局圓滿。這兜兜轉轉中是我對教師職業的態度轉變,是對教育工作的深入理解。關于偏執與釋然,關于探索與傳承,關于愛與責任,這是我從出生到現在28年時間里,與教師結緣所經歷的三個階段。
偏執與釋然——我和我的教師母親
我的母親是一名從教三十余年的教師。我可以十分驕傲地說,她真的特別優秀。優秀不是說她有多么淵博的知識,有多么厲害的教學方法,教出了多么好的成績,而是她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兢兢業業,樂此不疲。她敬業到什么程度呢?我和我母親同在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她教書,我念書,但我在學校可能兩三天也見不到她一回,就算見到,她也是在和學生談話、批改作業以及備課等等。我甚至很羨慕她的學生,一直有她的陪伴。我那時候太小,哪里懂那么多道理,只知道她把更多的時間和關愛給了學生,而忽略了我,我心里滿滿的委屈。當有人對我說,長大了也和媽媽一樣當個好老師吧,我的偏執告訴我:我不要!
時間教會人成長,也帶給我們看待事情不一樣的眼光。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看到的是媽媽越來越多的辛苦,心里少了抱怨,更多的是心疼。媽媽的工作真的是強度和難度并存。強度在于24小時隨時準備進入工作狀態,難度在于班主任經驗豐富的她一直接管的是學校的“燙手山芋”,調皮搗蛋的學生每天花樣百出。但是她一直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對待,耐心指導,苦口婆心,嚴慈相濟。她從來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努力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以此為契機,讓他們變得更好。
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需要信仰,沒有信仰就不是教育,而只是一種教學技術。媽媽不僅給學生傳授知識技能,更注重教會學生做人,讓他們少走岔路。她的信仰簡單純粹而直接,就是希望每個學生可以越來越好。后來她因為工作調動離開了那所學校,但經常會有之前的學生給她打電話或者上門問候,他們說著自己的近況,談著以前的往事。媽媽滿是自豪,這是她精心栽培的孩子們啊,后來他們在各個地方發熱發光。
18歲以前,身為一名教師子女,說來慚愧,我并不想當老師。我理解媽媽,并以她為驕傲,但是不想成為她。做一名好老師,可是要傾注全部心血,我應該做不到吧。高考后填報志愿,我覺得母親對我最大的寬容就是允許我不報師范院校,但我能隱隱感覺到她的失落。她一直以她是一名教師為榮,在她看來,我是有天賦的。可是那時候的我,不想過那種可以預見未來的生活,總想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探索與傳承——流星劃過的夏天
我沒有想到在以后七年的時光里,深深掩埋在我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一顆種子會慢慢發芽。
2019年的暑期,對我來說不再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夏天,而是現在回想起來依舊熱血沸騰的日子。那一年,我參與了學校的關愛留守兒童暑期支教,來到了偏遠山區。那是我第一次直面八十多個孩子,他們性格迥異,水平不一,但都是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個體。他們會拉著你一起做游戲,會給你講他們讀過的故事,會問你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當然也會哭著跑來告狀,會上課開小差,會做一些調皮的事情讓你生氣。那是一段我想起來就覺得手忙腳亂的日子,卻也是一次洗滌心靈的旅程。認識了那樣一群讓我頭疼、讓我感動、讓我哭笑不得、讓我手足無措的孩子后,我深刻體會了教師的酸甜苦辣。后來結束支教,我們依然會聯系,他們會給我講在學校發生的趣事,我也會給他們寄去新的故事書。這種情節我在媽媽的故事中有所耳聞,但親身經歷卻感覺很奇妙。那個夏天,就仿佛流星劃過,雖稍縱即逝,但留下過一道耀眼的光亮,深深印刻在我的心里。
到山區支教的日子,是一次機緣巧合。我待過明亮寬敞的教室,也走過坑坑洼洼的泥路;體驗過大城市的思想碰撞,也見過落后地區孩子對知識的渴望。我的心境悄然發生了變化。
我可能真的可以做老師吧?我應該可以做好老師吧!研究生畢業后,我放棄了大學輔導員與國企財會的工作機會,在媽媽的鼓勵下,帶著探索的心態,來到了雄安這片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和媽媽一樣成為一名教師。教育之火,傳承不息,我從此開啟人生的新篇章。
愛與責任——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正如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教育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來到樂民小學,我還沉浸在初為人師的忐忑與喜悅中,但我已經成為一名班主任了。聰明可愛的學生很多,但是部分學生出現問題的頻率和復雜程度是我始料未及的。備課上課、聽課教研、管理班級、德育活動、課后服務、看管午飯午休等等,忙碌而緊張的生活,讓我無暇顧及其他。我突然理解了,我的媽媽那時候為什么那么忙,真的是身居其位,才能感同身受。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我們班有一個孩子的問題困擾了我好久。剛來學校,他的父親就給我連發三條微信消息,內容大概是以后讓老師多費心了,孩子來自單親家庭,有點調皮,有什么事情老師和家長多溝通,他也會好好教育孩子。本來我想這家長也太周到了,誰家孩子沒有調皮搗蛋的時候。后來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調皮。他下課會在教室和樓道里又跑又跳,在地上爬來滾去,趴在地上學小動物叫,他的書本和衣服以及垃圾會散落在地上;他上課隨意走動,蹲在別人旁邊聊天;他還會撒謊,時不時地欺負同學。我們對這個孩子軟硬兼施,苦口婆心地講道理,嚴聲厲色地批評,但是收效甚微。
我和媽媽聊起這個孩子,她千叮嚀萬囑咐:哪怕他處處不好,也總有閃光點,你就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用愛去溫暖他,孩子是能感受到的。慢慢來,別著急,千萬不能放棄他。她還給我講了很多她教育學生的故事,我可能還不能完全懂,但是我愿意嘗試。
每個課間,我把那個孩子叫到辦公室聊天,一是想讓他消停一下,別再鬧騰;二是想更多了解他的內心世界。當然我也會給他安排簡單的事情做,比如清點作業本和人數等。我發現其實他也是想好好做事情并且能夠做好的,這就是進步啊。我的內心滿是驚喜與期待。
有一天午餐時發生一件事情,讓我有了更深的觸動。他吃完飯跑到我身邊,把頭輕輕地依靠在我的肩膀上,就這樣靜靜地待著。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他這是想媽媽了嗎?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要與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我不是很了解他的家庭具體發生了什么,但是可以看出來,他缺少母親的陪伴,需要我多一些愛心、耐心和信心。
初為人師,不要居高臨下,要多換位思考,主動體會學生的情感和想法。孩子知道你是全心全意對他好,你才能走進他的心里。雖然他還是會經常性地違反紀律,但我會慢慢引導,他需要的時間也許很長,時間會告訴我答案。生活還在繼續,來日方長,小樹苗終究會長成大樹,鮮花也會鋪滿來時的路。
是啊,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比媽媽幸運的是,在成為一名好老師的路上,我沒有家庭的顧慮,有更多的良師益友。“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我會滿懷熱情與敬畏,堅守在這片沃土上。而我的教育故事,才剛剛開始……
(作者單位:河北省雄安容和樂民小學)
(插圖:譚小青)FF633DD0-476C-4BDB-926A-4EA3F5688B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