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燕燕
摘要:學前教育是幼兒的啟蒙教育時期,陶瓷藝術不僅能夠鍛煉兒童的動手能力,還能促進幼兒的審美和合作能力的提升,最終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此外,幼兒園陶藝手工課除了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能力進行鍛煉之外,還能以瓷器的本身文化內涵,促進幼兒的傳統文化啟蒙,讓幼兒明白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發展其對藝術的熱愛。所以在尊重兒童身心發展水平的前提下,進行幼兒園陶藝課程創新研發就十分重要。
關鍵詞:幼兒園;以瓷養德;陶藝手工課
前言:
從現行的學前教育法律法規來看,幼兒園手工課程的創設和規劃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較為重要的就是要注意手工課程中德育滲透的有效性。手工不只能夠豐富兒童的學習生活,合理的手工課程創設可以調動兒童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思想道德水平和兒童身心的全面發展。而陶瓷手工課程通過陶瓷本身的藝術特征和手工課程的多重功能,實現了兒童思想和行為的全面發展,最終培養兒童良好的品德素養。
一、“以瓷養德”視角下創設陶藝課程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在“以瓷養德”視角下的陶藝課程創設中,不但能夠鍛煉兒童的身體協調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十分符合幼兒的認知和身心發展水平。陶藝手工制作包括拉胚、彩繪、燒制、上釉料等多個程序,在這樣井井有條的創造活動中,幼兒的探索興趣和動手能力能夠被激發,能夠展開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十分有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踐行了幼兒園指導思想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是學前教育教學中的指導性文件,應該引起廣泛的關注和重視。而其中指出幼兒手工課程創設要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幼兒園在“以瓷養德”視角下進行陶藝課程創設就有利于踐行指導思想,能夠發揮兒童學習和活動的主體地位。
(三)有利于兒童的身心發展
在我國大部分幼兒園,孩子們在入學時就被告知要聽話,努力學習,這樣才能得到老師的關愛和細心地培養。這種觀念的灌輸,讓孩子只能跟著老師走,開始被動地成長。在這種情況下,幼兒的身心發展受到嚴重限制,非常不利于兒童感情體驗、道德水平的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而“以瓷養德”視角下的陶藝課程中,兒童的自主創造力被釋放出來,并且接受有效的藝術熏陶。可以開闊孩子的思維,塑造孩子的人格,發展孩子的情感體驗水平,促進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藝術素養的發展。
(四)有利于培養兒童的思想道德素質
維果斯基說過:“主動的兒童與積極的環境合作才產生發展。”在良好的陶瓷手工環境中,孩子們能夠超越思維的極限,充滿想象力地開展創造活動,他們能開展接近生活的實踐活動,給他們的優良品質和整體思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能讓他們在環境中激發自己的才能,與他人合作,協調多方,最終實現自身道德素養的成長。
二、“以瓷養德”視域下幼兒園陶藝課程研發的新思路探索
(一)創設情境,在環境中滲透
環境是影響孩子性格和品質的重要外在因素,而陶瓷工藝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精華,其中的優秀部分對孩子的人格塑造和精神道德品質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陶瓷手工環境,讓孩子在手工制作中滲透優秀的道德文化因子,培養幼兒的勞動素養、審美水平、人文素養、團結協作能力等,優化德育滲透進程。幼兒園孩子此時思想和精神意識已經開始不斷發展,已經開始進行有意識的思想學習,所以教師更應該通過瓷器文化情境的創設,讓孩童的思想道德完成升華。例如,幼兒園可以設置單獨的陶藝手工教室,并且布置充滿文化氛圍的教室環境。比如在教室的墻上展示精美陶瓷手工藝品的圖畫,讓孩子在進行手工創作中獲得靈感,潛移默化的接受道德素質熏陶。教師還可以給孩子們瓷器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感受陶瓷藝術之美。
(二)通過新奇的導入,激發孩子興趣
好的陶瓷手工課堂導入可以讓學生對瓷器所傳遞出來的文化意蘊產生興趣,從而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優化文化和思想滲透效果。同時,導入要注重幼兒教學的規律性和新穎性,不僅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要遵循教學的規律。幼兒園教師在進行陶瓷課堂的導入時,不能超越幼兒的學習范圍,要注意瓷器文化內容的導入合理性,做到有效的“以瓷養德”。例如,教師在進行陶瓷手工活動前,可以給孩子播放新奇有趣的瓷器文化視頻和動畫片等,通過信息化教育手段,在吸引孩子興趣的同時,實現對孩子的文化思想滲透。這樣一來,孩子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自主性也會激發,文化意識也得到了提高,也能踐行“以瓷養德”的教學目標。
(三)寓教于樂,在游戲中滲透思想意識
游戲是孩童認知世界的良好途徑,游戲能夠讓“以瓷養德”的德育滲透更易進行。特別是在學前這個孩子成長的特殊時期要增強游戲情感體驗,讓孩子在陶藝手工課程中更好的進行溝通和互動,培養團結協作的意識。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走出課堂,用陶瓷手工游戲深入到傳統的陶瓷文化中。將傳統文化和游戲相結合,促進傳統陶瓷文化的有效德育滲透。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瓷器手工比賽,創造出自己心中最美的陶瓷作品。這種有益的活動,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還可以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勞動素養。最終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四)多元化評價幫助兒童建立自信
教師不能以相似性為評判標準,而是要通過多種形式的陶瓷手工作品展示平臺,結合幼兒的學習需求,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陶瓷作品,傳達孩子的創造性思想,讓孩子把自己想說的話放到陶瓷作品中。教師要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提升孩子們的創作積極性,保護孩子的與眾不同。要發布形成性評價,而不是最終評價,要讓兒童感知到陶瓷手工的趣味性,獲得榮譽感和參與感,才能促進“以瓷養德”的德育滲透。
結語:
總之,學前教育是塑造兒童思想道德素養的關鍵時期,手工課作為兒童成長的主要陣地,承擔著培養兒童智力、主觀能動性和思想發展的責任。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陶瓷手工課程創設的重要性,結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在“以瓷養德”的視角下,引導幼兒探索瓷器的文化內涵,感受瓷器手工課程的趣味和成果,培養藝術素養,實現內外兼修的德育進程。
參考文獻:
[1]劉美玲. 中班"以瓷養德"陶藝課程的實踐研究[J].? 2021.
[2]林金春. 以瓷養德,內外兼修——幼兒德育本土化的創新實踐[J]. 新課程:綜合版, 2019(6):2.
[3]李麗莉. 幼兒園"以瓷養德"教育活動的開展策略[J]. 啟迪與智慧:中, 2019(5):1.
[4]吳雙燕. 以瓷養德,瓷中尋美——基于瓷都文化的幼兒德育創新[J]. 新課程:綜合版, 2019(6):2.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以瓷養德”視域下幼兒園陶藝課程研發新思路的實踐探究》(立項批準號::FJJKXB20-62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