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香,李丹莎,曹雨翱,劉鑫昱
(西安工程大學,陜西 西安 710048)
目前市面上關于網絡安全教育的教材,種類相對較少,且更多以信息基礎知識和安全防御技術的介紹為主,針對非專業學生處理網絡安全事件的實踐方法較少。另外資源呈現碎片化特點,系統化的知識資源較少[1]。
高校開展網絡安全課程的模式主要以老師直接授課為主,老師授課的主要資源是以課本為主。而當下形形色色的網絡安全事件層出不窮,課本上案例的更新無法跟上互聯網的發展速度,且案例涉及面較窄,時效性不足[2]。
該課程本身偏于理論化,部分概念十分抽象,同時涉獵的知識較多,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難度且缺乏目標感[3],加之內容的乏味枯燥,更加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往往將授課的重點放在對信息安全的基礎知識上,忽視了該課程的實踐過程。更多是給學生“填鴨式”地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因此難以讓學生充分領悟到網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整體上對于網絡安全教育的實施思路是開展專題講座或主題班會或者以知識競賽的形式進行[4]。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對學生安全意識的教育作用,但效果差強人意。學生并沒有積極參與到課堂或者教學活動中,更多是以“被迫”的心態進行學習,通常遠離預期的教學目標。
互聯網的出現,使得傳統教育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改變。傳統的教學和學習模式因此有了很大的改善。從以前只能坐在教室里上課,到現在只要有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進入課堂。同時,課堂也不再被說教式的氛圍包圍,各種新興可交互式平臺的出現,使得課堂教學方式更靈活、內容更豐富,學生的上課體驗更佳。
MOOC 是匯集了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平臺,涵蓋了眾多知名高校和機構推出的課程,作為本校教學資源的補充十分合適。其可以作為課前準備環節的一部分,為不同程度學生提供難度不同的自學資源。在線開放課程的出現,為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提供了思路,從而能讓優質的教育資源傳播給更多的受教育者。
騰訊課堂作為集直播和錄播功能于一體的在線教育平臺,可以作為“線上教室”實現課堂互動的功能,成為疫情期間線下教室的替代。在“線上教室”中,學生可以開張實現和線下相同的活動:舉手、提問、白板書寫等。教師在“線上教室”的直播授課過程中,平臺可以實現教學課程的自動生成回放,為學生隨時復習提供極大便利。
問卷星作為實現在線問卷調查、測評和投票的平臺,可以用來完成教學環節中課后反饋的部分。學生可以選擇在電腦或手機端登錄,點擊由教師發送的地址鏈接參與課前問卷調查或者課后測評考試。教師則可以查看學生答題情況,并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同時還可以建立測試題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隨時對測試內容進行編輯、發布、分享[5]。與傳統調查網站相比,“問卷星”在學生提交試卷后,即可給出分數和答案解析。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置測試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提高測試的有效性。題目內容涵蓋多種題型:單選、多選、判斷和簡答題等。
釘釘平臺為教師管理班級提供了極大幫助。釘釘平臺可以實現考勤、開會和任務布置等功能。釘盤可以保存大量文件,供學生自由安排時間閱讀及學習。疫情期間還專門推出了健康管理功能,內置模板方便教師收集班內學生的健康情況[6]。同時,釘釘可以幫助教師發現沒有閱讀群消息的班級同學名單,便于他們通過發送DING 消息提醒同學閱讀。不僅如此,當學生小組需要展開討論時,可以隨時通過免費釘釘電話進行。相較于傳統的考勤制度,釘釘考勤將任課教師從班級管理的任務中解放出來,使得教師可以將更多注意力放在教學內容的設置和對學生的引導上。
開課前,教師首先參考MOOC 上的資源進行教學內容設計。然后在問卷星上制作調查問卷,以選擇或主觀題的形式收集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已有掌握程度或者對于課程想要了解的問題。然后根據學生的反饋內容對先前指定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之后,教師利用釘釘建立教學班級群,在班級群中發布預習任務,并在釘盤里上傳參考資料。
接著,教師在騰訊課堂中注冊后,在平臺導入學生用戶。學生在安裝和免費注冊后,通過教師生成的鏈接地址加入到課堂。在騰訊課堂中,教師可以選擇通過發布視頻課程或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們則可以在討論區內相互之間或與老師進行溝通。
最后在釘釘班級群中,學生們則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可以對學生們進行考勤,以及將討論情況視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以上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MOOC+騰訊課堂+問卷星+釘釘”混合模式實施流程
網絡安全教育課程設置的目的,不僅僅要教會學生什么是網絡安全,更多是要教會學生網絡安全防御技術。因此,課程內容更偏于理論,且內容覆蓋面廣,涉及交叉學科,難度大,內容枯燥乏味。傳統上課模式僅以老師教,學生聽的模式,往往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授課效果往往不佳。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環節的中心,就應當采取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即以貼近生活實際問題為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對可能要學習的問題自行思考分析,并以自學的方式尋找問題答案,最終將所得答案與小組成員交流和討論。通過使學生直面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促使其主動查詢資料、動腦解決、相互溝通,從而減少對教師的依賴。畢竟教師的職責更多的是引導,對學生起點撥和幫助的作用。
當學生自己面對具體的網絡安全問題時,往往需要將多種基礎知識融會貫通,這將大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這也將使學生意識到與同伴交流的必要性。以這種模式開展網絡安全教育,其考核模式可根據每次討論學生的發言次數、質量及資料復習、書面報告進行綜合評估,從基本概念、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思路等方面考察。
開課前,教師利用釘釘建立班級群。根據課程內容,在問卷星里,以選擇題或主觀題的形式,圍繞網絡交友陷阱、網絡購物陷阱、網絡游戲陷阱、不良信息誘惑、網絡黑客、網絡危害等問題為中心,考查學生對于網絡安全的已有認知。將問卷星調查問卷以鏈接的形式發送到班級群上,并采用“DING 一下”功能,確保參與上課的各位同學都收到消息。之后教師根據問卷結果評估出學生的水平和需求后,對先前指定的教學計劃作調整,最終將包括課程介紹、課程大綱、參考教材以及考核模式等信息發布到班級群。與此同時,針對最近一段時間內發生的網絡安全事件,挑選最貼近學生生活的兩個案例布置給學生進行提前閱讀與分析,并將相關的視頻課程、知識點文本信息上傳到釘盤上,供學生在開課前預習使用。
在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者,更多的是引導人和解惑者。在線上課堂上,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再是傳授書本上的基礎知識,更多的是引導學生自行思考和交流。首先針對課前布置的兩個案例,傾聽學生對案例的認識。對于比較害羞的學生,要進行適當引導,幫助其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接著,讓學生針對各自的觀點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們討論的內容進行方向引導,避免討論走入“死胡同”。這樣的討論,會促使學生重新梳理已學過的知識,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并相互學習和啟發。之后由教師點評學生的見解,并填補盲點或知識漏洞。
在疫情期間,需要利用線上課堂完成教學任務時,學生的討論可以利用釘釘來完成。學生們可以通過免費的釘釘電話展開討論,然后將最終的討論結果在騰訊課堂上匯報給教師和其他學生。此時教師和學生可以選擇打開攝像頭,實時互動和討論。教師可以根據需要,自由切換分享屏幕,演示PowerPoint,播放視頻以及開啟攝像頭等。其中,騰訊課堂中的交互式電子白板正逐步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主流技術。其不僅可以處理和顯示多媒體課件,還可以在白板上隨意書寫或繪曲線、圖形,進行標注等。在線上課堂的討論區,學生可以實時提問。同時,騰訊課堂平臺提供答題卡功能,可以隨堂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客戶端等進行在線搶答,在向教師反饋信息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課堂參與積極度。
采用線上課堂的好處之一,就是當課程結束時還可以隨時回看上課內容與課件,并不受時間和次數的限制。學生們對于課堂上遺留的問題,可以通過釘釘與教師或者學生及時溝通。
教師在釘釘班級群中布置完課后作業后,能方便地了解到發布的消息有多少位同學沒有及時查看,并及時利用“Ding 一下”功能督促學生盡快查看。課后習題和測試,是為了幫助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進行鞏固以及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習題的內容既包括基礎概念的記憶,又包括綜合應用能力的訓練,考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的能力。問卷星中支持快速搭建線上考試系統,檢查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同時可以將習題創建為模塊化、多梯度的習題庫,方便后續使用。
在每章結束后,可以選擇課堂中某一典型案例,讓學生根據所學到的知識對該案例重新進行系統解讀分析。其后由教師重新點評學生的回答,并與第一次的觀點做對比,幫助學生檢查自身知識點是否完全掌握。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能否全身心投入、對待作業的用心程度以及觀點概括和創新程度去考核學生的表現情況。采用這種考核評價標準比僅用分數來衡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更全面。
基于“MOOC+騰訊課堂+問卷星+釘釘”的混合模式,其實就是將線上學習、線下課堂、課后強化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線上學習,就是通過發達的網絡,緩解資源分布不平衡的問題。借助MOOC 等資源類平臺使得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的授課內容更飽滿,更易于被學生接受。借助騰訊課堂發布專業課程或者教師自己開直播,由學生完成線上自主學習的方式,相比傳統教學模式,減少了教師在基礎知識點的講解耗時,而將主要精力放在解讀疑難知識點和對學生觀點的評估上,使得教師能更加關注學生自身的成長。同時,以案例為核心的學習方式,便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更有目標感和針對性。在對案例的解讀過程中,也能夠深入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覺增強自己的網絡安全意識,將以往“填鴨式”的教育,變為主觀地接受。
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以案例學習的形式使得原本理論性強的知識更形象化,使得抽象的理論得以與具體的事例相結合,降低理解知識的難度。同時,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邊學邊練,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隨時提問,也可以課下反復觀看課堂視頻回放,極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將“預習-學習-測驗-復習”環節構成閉環。
在課堂上,教師不再是主角,他們將成為學生學習的推動者。學生主體推動著整個課堂的節奏,而老師成為方向的帶領者。這樣能迫使學生逐步養成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良好習慣。同時,由于完成這些環節比傳統教學時學生的任務量更多,這還培養了學生對于自我時間管理的能力。在學生對實際案例進行解讀時,學生會融入問題發生的背景,更有助于學生自發的增強網絡安全意識。
由于教學對象的需求更加明確,教師不再單單以自己假設的難點為難點,而可以更多考慮學生的需求,一切教學內容的展開都以圍繞學生的難點展開,更具針對性。并且根據學生在課堂的反應,可以繼續或調整目前的教學計劃,以便能夠適應課堂中更多學生的需求。課堂中基礎知識點的講解可以稍微弱化,教師可以將精力放在解讀疑難知識點上。同時,教師得以安排較充裕的課堂時間讓學生們進行課堂小組討論,以幫助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知識點。教師也可引導學生針對網絡安全知識點進行討論,并通過互動問題以檢驗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
網絡安全教育一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其重要性只會愈發提高。當下,我國已經建設了較為豐富的開放課程資源體系,同時在疫情催化下,又衍生出多種線上直播互動平臺和管理平臺。這些手段的出現,無疑對教育,尤其是網絡安全教育課程的推廣落地有極大的幫助。基于“MOOC+騰訊課堂+問卷星+釘釘”的混合模式的教學模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該模式有效地將時下主流交流工具納入傳統教學模式,迎合了“互聯網+教育”的趨勢。
當然現階段也需要克服該法在運用中的一些難點:
(1)及時掌握學生動態與需求,根據變化的網絡安全事件,不斷添加新的內容,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觀點主要來自課堂,問題解決方案有時會缺乏創新。學生討論會占用大量的時間,整個教學活動的進度不好控制。
(3)對學生的引導,不同教師能力各不相同。
由于網絡安全本身課程難度大,理論性強,且是一項牽扯眾多方面的課程,需要高校給予足夠高的重視,并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不斷對該模式進行調整,使得該法在最大限度地發揮對于網絡安全教育課程開展的優勢。因此,高校在開展網絡安全教育課程的過程中,不應“孤軍奮戰”,應該積極尋求社會相關組織的共同合作以及政府部門的資金、政策支持。同時,還需緊盯學生的學習反饋與需求,對教育形式進行不斷改良,將學生作為教育環節的主體,切實提升網絡安全教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