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承斌 吳飛鵬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蛋白、脂肪以及刺激性食物攝入越來越多,加之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結腸腫瘤已經成為臨床中極為高發的腫瘤疾病,該病在腫瘤患者中發病率較高,在>50 歲的中老年人群體中更為多見,近年來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1,2]。結腸癌合并腸梗阻屬急重癥,以往的傳統手術治療方法為結腸腫瘤切除術,但該術式并發癥較多,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可對結腸癌進行一期切除、一期吻合術。有相關報道中稱,結腸癌合并腸梗阻患者實施不同手術方法治療的效果差異較大[3]。本文通過對本院78 例患者實施治療,探討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結腸癌合并腸梗阻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8 例結腸癌合并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醫學影像學及病理檢驗均符合結腸癌合并腸梗阻的診斷標準;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且治療依從性較好;患者無手術禁忌證或精神類障礙疾病;可進行正常的語言溝通;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參與。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9 例。研究組患者中,男19 例,女20 例;年齡48~80 歲,平均年齡(59.4±3.2)歲;患病時間1~10 個月,平均患病時間(4.12±1.11)個月;癌癥類型:低分化癌13 例(33.33%),中分化癌12 例(30.77%),高分化癌14 例(35.90%)。對照組患者中男22 例,女17 例;年齡47~77 歲,平均年齡(58.3±4.6)歲;患病時間1~11 個月,平均患病時間(4.82±1.71)個月;癌癥類型:低分化癌12 例(30.77%),中分化癌11 例(28.21%),高分化癌16 例(41.03%)。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患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相同的治療,并緩解腸梗阻的癥狀,如對患者胃腸進行減壓治療措施,若患者腸道出現水腫情況則實施抗生素治療,預防和降低感染發生,如果患者經體檢不符合手術要求則需進行對癥治療或調節,以便盡快達到手術要求。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結腸次全切除術治療,取仰臥位,對患者應用氣管全身麻醉(全麻),按照患者實際情況進行手術,在腹部行切口,并對腹腔內腫瘤形態和具體位置進行仔細探查并切除,應用紗布為腸管結扎,常規止血縫合。
研究組患者實施左半結腸切除一期吻合術治療,患者取仰臥體位,選擇合適的入路點,并暴露患者病變位置,將患者腸末完全分離后切除腫瘤,由近至遠把患者結腸中所存的物質排出,并借助腸夾將腸腔閉合,應用生理鹽水對腸道造瘺進行徹底清潔,并對腸內注射一定劑量的碘溶劑,以便對患者腸管回縮情況進行觀察,將導管置入患者盲腸中,從其他腹壁位置穿出從而形成盲腸瘺,并將導管與負壓吸引器相連,手術完畢,將撐管置入肛門處,以便將廢液進行收集,并對患者提供腸內營養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長以及住院天數。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肺感染、腸瘺以及炎癥腸梗阻[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1%(2/39),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5%(8/3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n(%)]
2.2 兩組患者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長以及住院天數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長以及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長以及住院天數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長以及住院天數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結腸癌是發生在結腸部位的癌癥,包括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5]。結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也是臨床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的臨床癥狀有腹痛、大便習慣改變、便血等。因此,對于一些不明原因的消化道癥狀需要到醫院檢查,排除結腸癌[6,7]。對于家族中出現過此類疾病或腫瘤的人群更應加強預防,定期到正規醫院進行結腸方面的檢查,比如結腸鏡檢查,通常腸鏡能早期發現結腸息肉以及早期結腸病變,預防或者治療早期結腸癌[8,9]。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病情及程度不同,選擇的治療手段亦不同。腸梗阻是指腸內容物不能順利通過腸道,臨床主要表現為劇烈腹痛、嘔吐或腹脹,無大便和無肛門排氣,腸梗阻的病情發展速度較迅速,隨著病情的嚴重會導致患者出現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甚至死亡[10,11]。結腸癌合并腸梗阻在臨床時有發生,也是非常棘手的一種疾病,在以往的傳統治療方式中,結腸癌合并腸梗阻一旦發生需要立即進行急診手術,術中需要進行結腸腫瘤切除、遠端腸管封閉、近端腸管造瘺。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及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結腸癌合并腸梗阻可以選擇腸梗阻導管,如果通過腸梗阻導管以及支架的治療能夠解除梗阻,對于結腸癌患者實施一期切除、一期吻合的治療方式,可使患者無需再進行造瘺手術,而針對部分右半結腸合并梗阻患者,僅行一期吻合治療便可以達到治療效果,而部分左半結腸發病患者在一期吻合后會出現結腸吻合口瘺情況[12,13]。所以,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型處理,結腸癌合并梗阻患者應先檢查確診具體梗阻部位,是右半結腸梗阻還是左半結腸梗阻,再選擇具體的治療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1%(2/39),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5%(8/3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手術出血量(159.09±39.21)ml 少于對照組的(249.23±42.67)ml,手術時長(134.59±21.32)min以及住院天數(13.49±1.23)d 均短于對照組的(220.34±25.56)min、(18.90±2.43)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結腸癌合并腸梗阻可使用手術進行干預,并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但傳統的結腸次全切除術會產生更多的并發癥,使用左半結腸切除一期吻合手術則能夠適當的降低并發癥,從而減少患者的痛苦,建議在肛腸科臨床中應認真對患者進行診斷,根據病情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術式。
綜上所述,臨床中對結腸癌合并腸梗阻患者實施左半結腸切除一期吻合術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幾率,且手術各項指標較傳統手術更理想,具有更高的實用性,臨床中可根據患者情況及意愿選擇合適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