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開喜
慢性乙型肝炎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傳染性疾病,若未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隨著病情的進展,大量肝細胞壞死,可以使肝功能發生失代償或嚴重障礙,且乙型肝炎病毒不斷復制所導致的持續性炎癥,進一步加重了肝臟結締組織增生,繼而增加肝硬化與肝癌的發生風險[1]。同時,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改善與飲食結構的變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也不斷攀升[2]。有研究發現,我國成年人脂肪肝的發病率高達12.5%~35.4%,位居所有肝病之首,其中3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二者合并不僅增加了抗病毒治療難度,且病情進展十分迅速[3]。目前,恩替卡韋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線藥物,具有較高的耐藥基因屏障與抗病毒活性。然而,恩替卡韋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應用報道甚少。鑒于此,本研究選擇2018年8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52 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同期收治的50 例單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應用恩替卡韋治療,旨在完善此類患者的抗病毒藥物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8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52 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為研究組,選擇同期本院收治的50 例單純乙型肝炎患者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非酒精性脂肪肝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 更新版)》中的診斷標準;慢性乙型肝炎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的診斷標準;HBeAg 持續6 個月以上呈陽性;ALT 持續1 個月以上≥80 U/L;HBV-DNA 載量≥2 log10 IU/ml;本次研究已向患者進行充分的告知,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方案取得了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類型肝病;其他病毒感染者;正在接受其他抗病毒藥物治療;肝硬化、肝癌;腎功能不全;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有精神疾病史。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恩替卡韋(山東魯抗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62,規格:0.5 mg×7 片)抗病毒治療,口服,0.5 mg/次,1 次/d。治療期間每個月監測1 次內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若Ccr降低在50 ml/min 以下則將恩替卡韋減量至0.25 mg/次,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慢性乙型肝炎病程、HBV-DNA 載量、肝功能指標、HBeAg 水平。肝功能指標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聯合比色法檢測白蛋白(ALB)、ALT、谷草轉氨酶(AST)。HBV-DNA 載量:采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儀聯合熒光定量法檢測。HBeAg:采用全自動免疫分析儀聯合化學發光法檢測。②對比兩組治療24、48、72 周時HBV-DNA 清除率(<2 log10 IU/ml 即為清除)、HBeAg 轉陰率(血清學轉陰)、ALT 復常率(<40 U/L 即為復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兩組性別、年齡、慢性乙型肝炎病程、HBV-DNA 載量、肝功能指標(ALB、ALT、AST)、HBeAg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n,)
注:兩組對比,P>0.05
2.2 兩組治療24、48、72 周時 HBV-DNA 清除率、HBeAg 轉陰率、ALT 復常率對比 治療24 周時,研究組HBV-DNA 清除率、HBeAg 轉陰率、ALT 復常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8 周時,研究組ALT 復常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HBV-DNA 清除率、HBeAg 轉陰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2 周時,兩組ALT復常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24、48、72 周時 HBV-DNA 清除率、HBeAg 轉陰率、ALT 復常率對比[n(%)]
非酒精性脂肪肝與慢性乙型肝炎均屬于肝臟基礎性疾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發病后肝臟中的膽汁持續累積,繼而引起肝功能損傷,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則是由非酒精因素所致的彌漫性干細胞大泡性脂肪病變,二者合并后若未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可進一步誘發肝硬化、肝癌等嚴重后果,嚴重危及了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4]。目前,臨床針對慢性乙型肝炎主要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以期延緩疾病進展,改善患者的預后。然而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受肝細胞脂肪變性的影響,能夠加重毛細膽管中膽汁淤積,進一步損傷肝細胞,極大程度上干擾了抗病毒治療效果[5]。可見,隨著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發病率的日益加劇,如何通過有效的抗病毒用藥方案改善此類患者的預后已成為臨床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恩替卡韋屬于新型核苷酸類藥物,口服后可將磷酸轉化為活性三磷酸鹽,繼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三磷酸脫氧鳥嘌呤核苷競爭,阻斷病毒多聚酶啟動途徑,減少核糖核酸逆轉錄負鏈形成與HBV-DNA 正鏈合成,繼而緩解肝纖維化進展速度,具有選擇性強、起效快、安全性佳等優勢[6]。同時,恩替卡韋還能夠增強肝臟蛋白質合成作用,促使細胞重生,達到保肝護肝的目的[7]。本研究選擇52 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50 例單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應用恩替卡韋治療,結果顯示治療24 周時,研究組HBV-DNA 清除率、HBeAg 轉陰率、ALT復常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能影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韋治療的血清學、病毒學與生物化學應答。機制可能為:①非酒精性脂肪肝能夠引起肝臟脂肪代謝功能障礙,促使肝細胞內蓄積大量脂肪物質,不僅扭曲了肝組織的正常生理結構,且抑制了細胞色素P450 酶活性,減少恩替卡韋與肝細胞膜接觸面積,降低恩替卡韋的生物利用率,繼而影響整體抗病毒效果[8-10];②肝細胞脂肪變化進一步加重了肝組織纖維化與炎癥損傷,影響恩替卡韋抗病毒的生物化學應答[11,12];③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體內T 淋巴細胞亞群功能異常、自然殺傷細胞活性降低,致使特異性與非特異性免疫應答強度下降,干擾了恩替卡韋對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效果[13,14]。本文研究還發現,治療48 周時,研究組ALT復常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HBV-DNA 清除率、HBeAg 轉陰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2 周時,兩組ALT 復常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延長恩替卡韋治療時間利于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物學應答,保障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能夠影響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血清學、病毒學與生物化學應答,而延長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時間可以減少非酒精性脂肪肝對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療效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