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煒鑫


初見李云云,我一下就喜歡上這個笑起來眉眼彎彎、極具親和力的女老師。李云云身材嬌小,一張鵝蛋臉小巧精致,說話溫聲細語,讓人如沐春風。在她的課堂上,學生既是自由的,又是紀律嚴明的。從教二十年來,她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心中有愛、敏而好學的學生。
拳拳師愛的傳承者
說起自己最初對三尺講臺的向往,李云云提到了她的初中數學老師——一個富有責任心和愛心、受人愛戴的老師。當時,這位數學老師的家庭經濟狀況不太好,一家人租房住,雖然日子過得不寬裕,卻仍心系學生,他經常去九江市的書市買書,精心為學生挑選參考資料。有一次,這位數學老師的自行車在書市門口被人偷了,他只好一路走回來,卻不忘把淘到的好書帶給學生。得知此事,當時作為班長的李云云發動所有同學,湊錢給老師買自行車,錢很快湊齊了,卻被老師退了回來。老師鄭重地說:“給大家買書,是讓你們利用課余時間提高自己,為的就是你們將來可以像我一樣,有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李云云大為觸動,暗暗下了決心:要成為像數學老師一樣的人。
拳拳師愛,從上一代教師那兒傳下來,不斷向下流動,如今已扎根在李云云心間。自2002年畢業至今,李云云一直在九江外國語學校擔任英語教師。一直以來,她的信念是:要像母親愛孩子一樣愛自己的學生。“學生是能夠感受、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的。”李云云說,“要變成學生喜歡的老師不難,只要用真心對待每個學生,學生自然就會真心待你。”作為英語教師,為了扎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李云云會認真批改每一篇英語作文,常常一改完就到了凌晨,不知度過了多少個這樣的漫漫長夜。為了激勵學生,她和學生簽訂考前小協議,自費給達標的學生準備小禮品。到了假期,好不容易能喘口氣,她卻常常邀請學生到家里做客,請學生吃水果、喝奶茶,鼓勵學生一天寫一篇英語日記,并承諾學生,只要寫了,她就會認真看,會提出修改建議。
在這樣與學生的交往中,李云云收獲了學生的真心。有一次,她因為家中事請了幾天假,等回歸講臺時,學生給予了她熱烈的歡迎,不僅報以長久的掌聲,更有學生當堂大喊:“李老師,我愛你!”還有一次,全班學生張羅著給她過生日,并送給了她一個“美稱”——“最具忍耐力”老師。李云云說,自己很喜歡這個稱號,因為它意味著自己在工作中的耐心、愛心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面對后進生,李云云也絕不敷衍。她認為,教師關切的話語、親切的手勢會給學生帶來無限的溫暖。李云云班上曾有個名叫小馮的女生,從初二開始沉迷電腦游戲,成績一落千丈不說,還經常遲到早退,甚至公然違反班級紀律,成了“問題學生”。小馮的家長一籌莫展,只好采取強制性手段,卻遭到孩子更加激烈的反抗,以至于一度走到要休學的地步。說起來,小馮是個有“前科”的孩子,她曾因為聽寫舞弊一事和李云云大吵了一架。聽說了小馮的事,李云云堅決不同意她休學。她說:“我絕不能看著她那樣孤獨地離開學校,這可能會毀了她,太令人痛心了。”于是,李云云帶著幾個學生到小馮家家訪,不斷做她的思想工作,并承諾每天中午給她補習英語。小馮漸漸放松了,答應去學校上學。通過談心,李云云了解到,小馮認為老師和同學都討厭她,覺得她會拖班級后腿。為了增強小馮的自信,李云云根據她的優點,給她報了學校的詩歌朗誦比賽,并悉心指導。最終,小馮獲得了二等獎,證明了自己,也發自內心地感受到老師對她的關心和認可,當即流下開心的淚水,發誓要好好讀書。在兩年后的中考中,她考取了九江市第一中學。
畢業典禮上,小馮哭得最傷心。她靠在李云云的肩頭,哽咽著訴說自己是多么舍不得她。后來,只要有空,小馮就來學校看望李云云。談及這樣的時刻,李云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是做老師最有成就感的時刻,看著他們走向光明的未來,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態度比成績更重要”的信奉者
李云云始終堅信:態度比成績更重要。“不是所有人都能學好英語,”她很真摯地說,“學英語的目的是讓學生有這么一個體驗的機會,長大了眼界也能更開闊。我從不因為考試成績批評他們,但是我要求他們認真對待學習,端正態度,絕不能敷衍。”
2018年,李云云曾帶領學生參加九江市外國語學校第一屆口語大賽。她帶的是初一學生,而參賽人員以初二的學生為主。當時,大家普遍認為,與初二年級的學生相比,初一學生的英語能力普遍較弱,也就是上臺體驗一下,基本與獲獎無緣。然而李云云不這樣想,她認為既然有這個機會,何不打起精神來,端正態度,讓學生好好體驗,用心參與?于是,她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選劇本,陪學生練臺詞,做視頻,練表演,選衣服和道具……每一項都不曾馬虎。在她的帶領和感染下,學生也十分認真,他們利用每天放學后和周末的時間抓緊排練,從不叫苦。在此期間,學生還曾自信地對李云云說:“您說我們就是去‘認真打醬油的,說不定我們還真能捧回個大獎呢!您別不信!”李云云回答:“只要你們盡力了,就是最好的結果。”在一天又一天的排練中,學生的口語飛速進步,臺詞說得越來越好。比賽當天,學生超常發揮,居然真的捧回了特等獎,李云云也因此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
這次的獲獎讓李云云喜出望外,她說:“教書這么多年,我也獲得過不少榮譽,但這次獲獎經歷給我的印象最深刻。這次經歷讓我明白,不管干什么,都要認真準備,敢想敢做,即使是‘打醬油,也要‘打出有特色的醬油。”
李云云的英語課堂是輕松、充滿活力的。她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注意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第一節課上,她就告訴學生:“大家可以和好朋友組成小組,在英語課上組員可以坐在一塊兒,我會根據你們的表現及發言情況,每周給你們評分,第一名的小組會收到我的獎勵,最后一名的小組要表演一個英語節目。”對此,學生既興奮又難以置信:可以和最好的伙伴合作學習了!他們都非常珍惜和好朋友共同進步的美好時光。在英語課上,他們為友誼、榮譽“而戰”,對英語產生了興趣,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也就更多了。
“雙減”路上的“拓荒者”
“雙減”政策實施后,教學工作面臨許多調整。李云云認為,“雙減”從來不是降低教學質量或縮短教學時間,而是促使廣大教師發揮出更大的育人價值,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要因材施教,有教無類,重視學生的人格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她深入研究新的政策,嚴格要求自我,從沒有停下思考,力求做好新時代的英語教育。
在英語教學中,李云云尤其重視德育。她以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創新為上,注重在發展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學習、理解、鑒賞中外優秀文化,培養愛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開闊視野,逐步提高溝通能力、思辨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并最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李云云說:“德育是教育的基礎,我們的教育首先要培養的是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李云云合理布置課后作業,真正做到“教、學、評”的一體化。她認為,既然“雙減”要減掉學生額外的學習負擔與壓力,那么教師就要結合教學實踐,好好思考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給學生造成了不必要的負擔。考慮到作業就是學生最主要的“負擔”,她將每天布置的作業分為口頭作業與筆頭作業,口頭作業以讀書、背書為主,筆頭作業以練習為主。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設計問題情境,要求學生朗讀、背誦有效的語篇,考查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在作業的質與量上做到細心、謹慎,結合學生的作業情況加強課后輔導,并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
李云云還告訴記者,她認為“雙減”政策的一個重點是凸顯家庭教育及家長陪伴的重要性。談到這一點,她面露歉疚地說:“其實,我的夢想不僅是做個好老師,還是做個好媽媽。作為教師,我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學生身上,常常忽視自己的孩子,心里很愧疚!”她還說:“光說是沒有說服力的,行動的力量大于語言。我希望自己用實際行動告訴家長,家長陪伴孩子一起長大真的很重要!我們要尊重孩子,多傾聽、多陪伴,讓孩子的成長環境充滿愛。”
二十年的辛苦耕耘,李云云收獲了學生真摯的愛,收獲了自己的成長,也收獲了社會的肯定。在為人師表的路上,她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將愛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田,成為教育星河中一顆耀眼的星星。
投稿郵箱:729628267@qq.com6985B0BD-9243-467B-A09D-BB4A46CA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