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董珍珍 段星汝 韓天紅
(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新疆 阿拉爾 843300)
隨著“停課不停學”活動的開展,網絡授課在全國高校全面展開,網絡教育和數字化建設在校園內得以迅速發展,網絡技術和教育事業的結合也成了必然,網絡授課引起很多學者開始探索相關問題。鑒于此,為了更有效地把網絡直播課的“教”與“學”落到實處,本文從釘釘和智慧樹等網絡直播平臺的“教、學”效果現狀調查入手,分析網絡直播課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歸納總結進一步提升教學精準性的舉措,為常態化網絡直播課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使用過網絡直播平臺進行“教”與“學”的高校師生,針對學生群體和教師群體分別設計了不同的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內容分為:問卷說明、基本信息調查、網絡直播平臺使用現狀調查、網絡直播平臺使用滿意度調查、網絡直播平臺滿意度的影響因素調查等五個部分。
設計調查問卷過程中,先小范圍試調查,不斷完善、修改。定稿后,采用問卷星平臺發布,通過微博、論壇、QQ、微信等APP上發放線上問卷,共收集有效問卷1 420份,其中學生樣本1 131份,教師樣本289份。
信度系數Cronbachα值為0.907,KMO值為0.826,均大于0.8,說明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行性強,數據分析結果代表性強。故該研究所設計的調查問卷的實踐與理論具有較高的一致性,有積極的研究意義。
學生群體的調研對象情況如表1所示,男女比例分別為50.83%和49.17%,少數民族與漢族比例為48.22%和51.78%,兩組數據比例接近1:1,在男女比例和民族比例上不存在明顯的傾向性,較為客觀;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所占比例分別為29.97%、23.62%、23.87%、17.77%、4.77%,理工科類占比最多,比例為41.33%;成績排名位于20%~60%的居多。

表1 學生樣本基本情況表
教師群體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從年齡段看,30~40歲教師占比為49.67%,40~50歲教師占比為24.84%;從職位看,講師占比為43.14%,副教授占比為35.29%;從教齡看,教齡在十年以上的占比為51.63%;從所帶年級看,主要承擔教學年級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的教師占比分別為35.95%、30.07%、28.10%、2.61%、3.27%;院系所屬理工類占比57.52%;主要承擔學科類型中公共必修課占比37.91%。

表2 教師樣本基本情況表
3.1.1 高校大學生網絡直播平臺選擇現狀
通過調查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學生選擇使用的網絡直播平臺主要以釘釘和智慧樹為主,其中946(83.61%)位同學利用釘釘進行學習,845(76.48%)位同學利用智慧樹進行學習,使用學習通、騰訊課堂、企業微信、MOOC慕課平臺進行網課學習的學生分別為57.72%、30.64%、14.01%、28.98%,有15.44%的同學通過其他網絡直播平臺學習。釘釘直播軟件因便捷好操作、學習資源豐富,網絡系統等問題處理得當,得到高達83.61%的用戶的信任。企業微信直播軟件由于更新次數過于頻繁、系統功能不夠完善、容易卡頓等問題影響了用戶使用體驗使得用戶人群相對較少。這些數據表明高校在選擇網絡直播時主要以釘釘和智慧樹平臺進行網課教學,其次會選擇學習通等平臺。
3.1.2 高校大學生使用網絡直播平臺的原因分析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發現,有83.37%的同學是因為學校安排網課而使用網絡直播平臺學習的;62.23%的同學因為修學分和選修課而利用網絡直播平臺學習;選擇網絡直播平臺學習是因為考證、興趣愛好、課內學習加強課程的學生比例分別為43.94%、35.87%、21.38%;10.45%的學生因為其他原因選擇網絡直播平臺進行學習。數據表明,網絡已經在學生的學習中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各項優點使之進一步滲透進學生的整個學業當中。隨著“停課不停學”活動開展,高校課程大部分都以線上授課為主,學校安排課程進行網絡直播授課,同時選修課利用網絡直播平臺學習較頻繁,選修課學習也成為學生選擇網絡直播平臺學習的重要因素。所以網絡直播平臺學習的體驗感顯得尤為重要。
3.1.3 高校大學生偏好的教學方式
由調查數據分析發現,有760(67.22%)位同學選擇網絡教學與線下課程相結合教學方式;15.2%的學生選擇純線上教學方式;17.58%的學生更傾向于純線下的教學方式。數據說明大多數的學生更喜歡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線下教學方式互動交流、注意力凝聚等方面有著線上學習所沒有的優勢,面對面的授課使教師與同學之間的交流更加緊密,不可否認網絡授課目前還不能達到這種效果。然而線上教學的優勢也同樣明顯,如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同學和教師的有效學習時間會更多,況且線上軟件的功能也大有改觀,學習內容和渠道更加多元,學生的選擇性更多。綜上所述,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知識的掌握也有較大的幫助。線下教師授課,線上自主復習、自主學習。
3.1.4 高校大學生網絡直播課堂關注度現狀
調查數據分析發現,課業成績的關注度最多,有72.92%的同學更加注重網絡直播課期間的課業成績,其次學習進度也是學生的主要關注內容之一,有70.07%的同學關注學習進度,同時有60.1%、42.76%的同學關注課堂作業以及課堂討論。課業成績和學習進度是學生更為關注的方面,課堂作業次之,可以略微看出對于線上作業,學生會有些許的怠慢,課堂討論雖然相較之下最低,但是也能明顯感覺到和線下相比,學生的活躍度已經大大加強了,借助了直播平臺的便攜,線上更利于和教師的互動。在進行網絡直播平臺進行學習時學生對課業成績與學習進度的關注度高于其他方面。
3.1.5 高校大學生網絡直播平臺學習使用頻率現狀
由調查數據分析發現,52.73%的學生每周學習3-6次;36.82%的學生每周學習6次以上;10.45%的學生每周學習3次以下。47.51%的學生每周學習4~6小時,38.48%的學生學習大于6小時,14.01%的學生每周學習3小時以下。數據主要集中于學生每周學習3~6次,時長為每周4~6小時,說明網絡學習還是有一些局限性,自由度高了,人的惰性也隨之而來了。
3.1.6 高校大學生對網絡直播課堂的優劣勢評價
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在網絡直播學習時,81.47%的學生認為可以直播回放是網絡直播的最大的優勢;70.55%的學生認為不受空間限制是網絡直播最大的優勢;72.45%的學生認為網課無人監督是其劣勢所在;61.05%的學生認為必須借助電子設備是網絡直播課的劣勢之一。
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學生對釘釘、智慧樹平臺的各項指標大都處于“一般”或者“滿意”的態度,直播平臺各項指標的數據在“一般”和“滿意”態度的比例在25%~50%之間上下浮動,平臺的各項指標都處于中立一般的態度;其中對界面設計非常滿意度最大,分別是網絡環境、網絡情況、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拓展資料、案例分析、視頻課件、課堂測試、學習內容、平臺功能;對師生互動最不滿意。
在對釘釘滿意度調查數據分析發現,高校大學生對釘釘平臺的界面設計非常滿意的人數占比為50%,在各項指標中占比最重,說明學生對釘釘的界面設計滿意,從而對釘釘也很滿意,對釘釘的態度和對釘釘界面的態度呈現正相關關系。對釘釘非常滿意時釘釘的拓展資料占比最少為39.39%,在滿意的態度案例分析中占比最少,說明在對釘釘的拓展資料、案例分析滿意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對釘釘不滿意,關系會呈現負相關。課程的課后習題和論壇答疑系統的必要性、復習資料的完善、考試系統的多樣化,直播平臺如果完善和修復這些系統功能就會顯得尤為重要。
在對智慧樹滿意度調查數據分析發現,高校大學生對案例分析非常滿意的同時對智慧樹非常滿意的占比為57.69%,對學習內容滿意而對智慧樹滿意的占比為57.05%。在對智慧樹非常滿意和滿意的態度中,學習內容、案例分析在其他各項指標中占比最重,說明學生因對智慧樹的學習內容、案例分析滿意而認可了智慧樹,其關系呈現正相關。對網絡環境、解決學習中的問題不滿意而對智慧樹不滿意所占比例為57.14%,對案例分析呈不滿意態度而對智慧樹不滿意占比最少為28.57%,對案例分析滿意時對智慧樹滿意,在智慧樹的整體滿意度中學生對案例分析滿意對智慧樹也滿意,案例分析與智慧樹的滿意度正相關。
4.1.1 高校教師教學方式選擇調查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在線下、線上、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線上為輔線下為主的四種教學模式中,59.48%的教師更傾向于線上為輔線下為主的教學模式;28.1%的教師更傾向于線下進行的教學模式;分別有10.46%、1.96%的教師選擇線上為主線下為輔和線上進行的教學方式。線上為輔線下為主的教學模式結合了線下教學中學生好管理、易融入、板書方便的優勢與線上教學中不受空間時間限制、可以直播回放的優勢,得到59.48%的直播平臺教師用戶的支持。而由于單一線上教學模式中,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不高等緣由使得教師群體對純線上進行教學的支持率低至1.96%。這些數據表明高校教師在選擇教學模式時更傾向于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教學模式,其次會選擇線下教學模式。
4.1.2 高校教師對線上教學效果評價
調查數據顯示,52.94%的教師認為,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線上直播教學的整體效果不到線下教學的一半;41.83%的教師認為,線上直播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效果只達到五到八成;僅有0.65%的教師認為線上教學相比傳統教學效果更優。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發現,75%以上的教師還是更加傾向于線下教學的方式,僅有小部分老師認為它效果貼近或是超過線下課堂。
認為使用釘釘、智慧樹平臺會比其他平臺的使用感更好最明顯的教師占比為11.69%;在使用釘釘、智慧樹平臺授課時感覺效果最不明顯的教師占比為9.74%。由以上數據可以得出,線上備課效果與線下備課效果仍有差距,由于線上課堂距離感較強,因此對教師做出更為充分的課前準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釘釘與智慧樹能夠滿足高校教學的基本需求,在這方面教師較為認可,認為更優于其他平臺。
4.1.3 高校教師對釘釘平臺優、缺點評價
調查數據顯示,針對釘釘直播上課平臺優點調查,有84.95%的教師認為釘釘支持課程回放和錄制、方便學生課后復習的功能節省了教師授課精力和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率;71.24%的教師認為可以隨時隨地上課的便捷性是釘釘的優點。分別有55.56%、52.29%、36.6%、28.1%的教師認為釘釘平臺支持手機、電腦、平板電腦,可以點名并自動生成課程數據、方便學生出勤和學習情況,使用釘釘內班級群功能齊全無須第三方軟件(QQ、微信)輔助,課上可用功能豐富。對于用釘釘直播上課的缺點及不足的調查中,有63.4%位教師認為使用釘釘過程中板書不方便;52.29%的教師認為釘釘直播時對設備和網絡的要求高;分別有43.79%、41.18%、15.03%的教師認為釘釘直播時連麥不方便、缺少題庫資源供學生課后自測、課程統計數據不準確;還有23.53%的其他原因導致教師在使用釘釘時遇到困難。
4.1.4 高校教師對智慧樹平臺優、缺點評價
數據調查顯示,針對智慧樹的優點調查,有54.90%的教師認為智慧樹可以隨時隨地上課的便捷,在保證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增加了教師的空閑時間;47.71%的教師認為支持課程回放和錄制、方便學生課后復習的功能極大地改進了學生選擇性學習、隨時隨地學習、重復疑難問題;分別有39.87%、38.56%、33.99%、25.49%的教師認為課上可用功能豐富、支持手機、電腦、平板電腦、可以點名并自動生成課程數據、方便學生出勤和學習情況、使用智慧樹內班級群功能齊全無須第三方軟件(QQ、微信)輔助這些功能可以作為智慧樹平臺的優點;還有15.69%的教師認為智慧樹平臺具備其他優點。針對智慧樹平臺的缺點調查,有54.25%的教師認為板書不方便是智慧樹最不滿意的方面;41.83%的教師在使用智慧樹過程中認為平臺對設備和網絡的要求高;分別有37.91%、31.37%、22.88%的教師認為智慧樹直播時連麥不方便、其他、缺少題庫資源供學生課后自測;有13.73%的課程統計數據不準確原因是教師在使用智慧樹是產生的不滿因素。
4.2.1 高校教師基本特征與滿意度交叉分析
(1)高校教師年齡與教齡、滿意度、平臺掌握熟練度交叉分析。30~40歲的高校教師對釘釘平臺持滿意態度的占比最高,為74.03%;對智慧樹平臺持滿意態度的占比最高為40.08%。而年齡段30~40歲的教師,教齡集中于6年及以上的占比為79.22%;30~40年齡段的教師對網絡直播平臺的掌握更為熟練,年輕教師對線上教學為主更為支持。50歲以上的教師對智慧樹平臺不滿意的占比高達44.44%,同時對釘釘、智慧樹持滿意及以上態度的占比最低,分別為44.44%和22.22%;50歲以上的教師對網絡直播平臺的整體掌握熟練度較之其他年齡段老師更低。整體而言,教師對釘釘滿意度較之智慧樹更高,而年齡在30~40歲的教師對釘釘、智慧樹滿意度較其他年齡段的教師更高。由以上調查數據可以得出,教師年齡與教齡呈正相關,教師自身由于對新事物適應能力不同,從而對平臺滿意度也不同。
(2)主要承擔課程類型與滿意度、教學方式傾向交叉分析。調查顯示,主要承擔公共選修課課程教學的教師對釘釘平臺持滿意及以上態度的占比最高(75%);承擔專業選修課課程教學的教師對智慧樹平臺持滿意及以上態度的占比最高(70%);承擔專業基礎必修課課程教學的教師對釘釘(4.17%)、智慧樹不滿意及非常不滿意占比最高(10.35%)。主要承擔公共選修課課程教學的教師更傾向于線上為主的教學方式(25%),專業選修課次之(20%);承擔公共必修課課程教學的教師更傾向于線下為主的教學方式(91.38%)。綜上,教師更傾向于線下為主的教學方式,同時承擔公共選修課、專業選修課教學的教師較其他教師對平臺的滿意度更高,對線上為主的教學方式較其他教師較為愿意。承擔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必修課課程教學的教師較之其他教師對平臺的滿意度低一些,同時比其他老師更傾向于線下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師對于選修課的學習更加傾向于線上教授,對于必修課更傾向于線下。
4.2.2 高校教師網絡直播平臺滿意度現狀交叉分析
在對高校教師與釘釘滿意度交叉分析中對釘釘平臺畫面及聲音質量、平臺的考核評測功能滿意良好持非常同意態度的同時對釘釘非常滿意的占比為52.94%,在各項指標中占比最重;在對釘釘不滿意的同時對平臺畫面及聲音質量、良好持不同意態度的占比較高(50%),說明因為對釘釘平臺的畫面及聲音質量滿意(不滿意)從而連帶對釘釘滿意(不滿意),關系呈現正相關。對釘釘不滿意的同時對平臺的網絡環境及平臺運行穩定、平臺的考核評測功能、平臺線上教學功能齊全持不同意態度的占比較高(50%),說明大多數教師因為對平臺的網絡環境及平臺運行功能不滿意程度較高,從而對釘釘不滿意。
在對高校教師與智慧樹滿意度交叉分析中對智慧樹平臺界面設計美觀、平臺回放功能可以方便學生課后復習持非常贊同態度的同時對智慧樹也非常滿意的占比為50%,在各項指標中占比最重,關系呈現正相關;對智慧樹非常滿意的同時對智慧樹平臺的網絡環境、平臺運行穩定持非常同意態度的占比最少(30%);對智慧樹不滿意的同時對平臺的網絡環境及平臺運行穩定、平臺線上教學功能齊全持不同意態度的占比較高(25%),說明大多數教師因為對平臺的網絡環境及平臺運行、線上教學功能不滿意程度較高。
4.2.3 高校教師對網絡直播平臺的整體滿意度現狀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開展線上教學時,教師對網絡直播平臺的滿意程度平均值在3.2以上,其中對網絡直播平臺的互動交流的滿意程度最低,其次是網絡直播平臺的網絡環境、平臺運行穩定較為不滿;對網絡直播平臺回放功能的滿意程度最高,其次是對網絡直播平臺的考核評測功能(例如:簽到、點名、自動生成課程數據等)較為滿意。網絡延遲、平臺運行不穩定等問題在線上教學大量開展的時間段時有發生,師生互動依舊是長期困擾教師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改善這些不足可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專注度,引導學生處理好課堂聽課與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數據,研究團隊發現高校教師對網絡直播平臺具有回放功能這點最為認可,對于平臺的考核測評功能也相對認可,這些功能使監督效果更好,對學生起到警示與引導作用。
由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學習積極性差等原因,除了直播平臺需要優化自身以外,學生更應該克制自己,加強學習積極性,強迫自己不受其他娛樂平臺的誘惑,跳離舒適圈,有意識地激發自身的學習能動性,調動興趣,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培訓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在學習中要避免叛逆,減少抵觸心理,學會自行判斷某種決定對自己是否有益,不管是自己的決定還是外界的考量。
直播平臺也應豐富自身功能,多方面發展,根據不同學科類別和不同學生的需求,推出更多具有針對性的功能。直播平臺對實驗的實踐性不強,可開設線上“實驗室”,直播功能結合VR技術增強學習的真實感;平臺也可以做出更多有趣的功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被動為主動;加強和完善課程的課后習題和論壇答疑系統,上傳復習資料以便學生能夠在完成課程后及時復、鞏固課程所學內容;完善考試系統,增強檢驗學習效果形式的多樣性和檢驗學習效果內容的靈活性,拒絕簡單的應試考試形式;美觀、簡潔明了的界面讓學生更樂意使用該平臺;豐富拓展資料、案例分析,平臺需提供更為便攜的交流環境,可以增設相關知識內容的網絡鏈接,盡量消除無關、無良廣告類網絡鏈接,優化教學環境。
學生在進行網絡直播課程學習時會因缺乏與教師的面對面溝通交流而降低學習動力,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能夠汲取兩者之所長,補兩者之所缺,增強知識儲備。學校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開展網絡教學之前對教師和學生進行網絡技能培訓。網絡直播平臺需要完善平臺功能和美化界面設計,增加師生互動功能,發揮網絡在線課程優勢,在為學生提供優質課程和前沿資源的同時,應多將關注點聚焦于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上,不斷開拓創新促進高校教學形式多樣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