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來說,紅色文化是其珍貴的資源,對加強高校立德樹人、培養大學生家國情懷、增強高校思政課的感染力具有重要意義。但二者的有效融入還存在學生認識不足、實踐教育匱乏、網絡平臺不完善等問題。所以,我們要將紅色文化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論主課堂、社會實踐活動主陣地、新興網絡媒體新課堂,努力實現紅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將高校立德樹人落到實處。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路徑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57
習近平曾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強調我們要傳承紅色文化,挖掘其時代價值,發揮其教育意義,進而推進文化強國的治理理念。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建立百年的實踐中生成和凝練的一種本土文化,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呈現,更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一種精神財富。高校是以文育人的主場域,大學生是中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因此做好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直接關系到民族未來。因此,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的融合便是一個重要課題,它有利于紅色文化的傳承和高校思政的創新。
1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價值
紅色文化是中國人民在艱苦奮斗中誕生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珍貴資源,紅色文化與其融合,對我國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極其重要,它對于高校立德樹人的落實、學生愛國精神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紅色文化也增強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
1.1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務。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理念、內容和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紅色文化的融入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完善、學生課堂積極性的提高非常重要。高校應重視紅色文化,對其加以宣傳和弘揚,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化當代青年。紅色文化包涵著先輩的奮斗精神、蘊含著豐富的道德養分,是一部可充分利用的生動教材,給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用什么培養人”的現實問題提供了鮮活素材。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教育,使學生在學習中領悟和成長,實現高校立德樹人。
1.2培養大學生家國情懷的題中之意
紅色文化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資源,將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為當代大學生提供豐富且真實的紅色知識教育,使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的歷程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也讓學生體會到革命英雄的艱難和中國一路走來的不易,與現在的和平穩定形成強烈的對比感,強化學生對愛國主義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學生只有將愛國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中,堅定信仰,才能充分地展現自我,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1.3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感染力的重要選擇
紅色文化蘊含著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和理想信念,生動逼真地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程,為大學生提供了正確的價值觀導向。關于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都可以在紅色文化里找到鮮活、有說服力的材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融入紅色文化,將其作為載體,有效擴充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使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更活潑,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使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紅色文化的真正內涵,從而也真正接受中華文化,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也更加活潑豐富,以此發揮出它最大的效應。
2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紅色文化與思政的融合是提升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關鍵,但就當前我國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實踐成效來看,還存在一部分問題,教育實效性的提升還存在諸多困境和挑戰。必須高度重視并認清紅色文化在高校傳承的現狀,克服存在的問題。
2.1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識不足
大部分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識不足,對其理解有偏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紅色文化并不僅僅是類似于爬雪山、過草地等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化,它還包括諸如載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總之,大學生的認識缺乏深度和廣度。對于紅色文化的教育,部分高等院校存在表面性和形式化,只是簡單地完成工作任務,進行機械化地宣傳,達不到教育效果。并且,由于缺乏有力地監督和整治,網絡上出現許多錯誤的信息,詆毀、抹黑有突出貢獻的人物,“抗日神劇”的出現,偏離了正確方向,沒有有效彰顯紅色文化。再者由于社會環境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是考試及格,從來不關注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極易使學生對紅色文化產生錯誤理解,達不到教育效果。
2.2紅色文化實踐教育匱乏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當今社會傳播主流聲音、培育主流價值的主陣地,必須講出自信,說服人心。但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大多數是一種形式與任務,高校并沒有整體上把握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接受程度,單純采用傳統的灌輸方式,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趣味性、親和力,難以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這種教育方式嚴重依賴教材,缺乏互動性與親和力,實踐教育不足。采用現代技術感受文化魅力的方式還沒有廣泛使用,展現紅色文化的形式極其單一,二者的融合存在缺陷,難以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
2.3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不完善
網絡為紅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同時也帶來了巨大挑戰。目前,許多高校已經打造了紅色文化傳播與學習的專屬網站,但其效果不盡人意。主要原因是紅色網站普及率低,網絡平臺不完善,難以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而且部分高校對于紅色網站的建設不夠重視,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內容大多為長篇幅的理論及對其的解讀、上級文件政策的轉發,內容和形式上單一枯燥且呆板無趣,難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存在網站內容更新不及時、管理人員隊伍不健全等情況。
3紅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青年是中華民族的希望與未來,高校必須深入探索和全面發揚紅色文化,將其多方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打造理論主課堂,創建實踐活動主陣地、創新網絡媒體新形式。
3.1營造具有紅色文化氛圍的思想政治主課堂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場域和平臺。將紅色文化融入其課堂之中,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需深入研究紅色文化并探尋二者的最佳契合點,營造課堂中的紅色文化氛圍。首先,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整合優化。推進紅色文化進課堂、進學生視野。在整體把握現有教材體系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當地文化特色,整合設計新的教學材料或專題講義作為補充,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多樣化,讓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更為豐富精彩。其次,要注重方法的完善與創新。要想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就要完善創新其方式方法,紅色文化有效進入學生視野,不斷創新講授方法,采取情景再現法、角色扮演法、真實案例分析法等,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學習興趣,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讓課堂豐富精彩,通過各種方式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生接受的效果。
3.2打造富有紅色文化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主陣地
只有將大學生置身于真切的紅色情境中,才能使他們在情境中感知紅色人物、再歷紅色往事,才能增強其對紅色文化的情感認同。高校應積極開展各種紅色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走訪、調研,通過組織座談、交流心得等,將其調研結果整理成歷史資料或故事匯編,將實踐活動轉化為鮮活的文化成果。各高校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地理特點、校情實際,加強與地方紅色基地之間的合作,建立紅色文化資源實踐教育基地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以甘肅為例,甘肅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八步沙林場、高臺烈士陵園、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等,這些革命遺址皆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依托這些基地進行現場教學,增強教育活動的吸引力,將甘肅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豐富的精神養分。通過紅色文化主陣地的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入了紅色文化,使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知革命先輩的偉大精神,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3.3創新突出紅色文化主旋律的網絡媒體傳播新形式
將紅色文化融入網絡媒體新課堂,創設新的紅色文化網絡傳播形式,凸顯紅色主旋律,打造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校園紅色文化傳播方式。首先,要注重網絡紅色文化的內容打造,可以通過調查問卷、訪問訪談等形式了解學生對于紅色文化地關注點,充分研究紅色文化資源,將其最新成果與學生的關切點緊密連接,打造紅色網絡精品,從而完善和豐富網絡紅色文化的內容,并滿足當代青年大學生的需要。其次,要加強紅色文化傳播形式的創新。在校園網站開設紅色文化主題專欄,建設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紅色版塊,通過多種方式向學生傳遞紅色文化網絡教育資源,緊跟時政熱點,實時更新網站信息,提升其實效性。借助社交軟件傳播紅色文化,比如微博、應用小程序、短視頻、微信公眾號等,展現紅色文化魅力,提升學生興趣,發揮“線上線下”協同作用,發揮網絡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同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獨特資源。高校要通過各種方式探索更貼近現實生活和符合學生關切點的教學方法,把握好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點,將其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共同發力,培養具有高品質、有才干、有智慧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貫徹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N].人民日報,2014-12-16.
[2]安邦.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課的三重邏輯[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03):49-50.
[3]滿鑫垚,李忠成.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1,(23):157-160.
[4]王春霞.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機制與實踐路徑論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1):29-32.
[5]馬文萍,王慧.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太原市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05):22-24.
作者簡介:李轉運(1995-),漢族,女,甘肅平涼人,蘭州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