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亞東 龍金蓮 牛昱舜


[ 作者簡介 ]
薛亞東,男,陜西延安人,延安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
龍金蓮,女,陜西安康人,延安大學體育學院,中教二級職稱,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牛昱舜,男,安徽宿州人,延安大學體育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籃球、體育教育教學。
[ 項目名稱 ]
2021年陜西省體育局常規課題“新時代”背景下延安精神融入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模式研究(2021164)。
[ 摘要 ]
延安是我國重要的革命圣地,延安具有著良好的文化背景,是當代人傳承愛國主義教育以及延安精神的重要區域。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項青少年課外活動,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能夠幫助青少年培養健康的體魄。延安精神是我國重要的紅色精神,將延安精神融入我國的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當中,能夠幫助我國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紅色體育精神,讓青少年在體驗體育活動的過程當中,也能夠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精神境界,理解當前生活的來之不易。
[ 關鍵詞 ]
延安精神;體育主題活動;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4.025
1 相關概念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獲得革命勝利的保證。延安精神同時也代表著馬克思主義在革命中所具有的徹底性,能夠表現出無產階級不放棄的勇敢精神。當前,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了延安精神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認為:延安精神應當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方針,向正確的道路上持續發展。
2 延安精神的形成背景
2.1 社會基礎
延安精神是在我國艱難的革命年代產生的,同時在先輩不斷革命的過程中實現了持續的改良和完善。1938年,毛澤東提出:在政治發展的過程中應當持續堅持延安精神,工作作風上應當始終堅持艱苦奮斗的基本原則,在抗戰的過程當中應當切實展開因地制宜的革命政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核心是“以群眾為基礎,堅持獨立自主和實事求是的精神”。而延安精神與毛澤東思想的核心內容是相匹配的,毛澤東思想與延安精神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延安精神產生的前提是對原有的毛澤東精神進行補充和改良,此外,延安精神也是在國內實踐馬克思主義后,誕生的理論成果。
2.2 現實基礎
在抗日戰爭中全國人民聯合起來,共同抵抗外來侵略者,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聯合起來,共同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出現了延安精神。延安時期,國內經濟形勢受到外來侵略者的封鎖,區域內經濟形勢惡劣,戰爭過程中需要消耗的基本物資難以得到保障。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大生產運動,帶領全體軍人和百姓共同參與生產,努力創造,最終戰勝了惡劣的經濟形勢,在這一共同生產的過程中產生了延安精神。
2.3 革命基礎
在北伐戰爭開展的過程中,愛國主義與紅船精神共同延伸出了延安精神。國民黨右翼勢力違背了原本的革命理想,對共產黨人展開了持續的屠殺,使中國革命受到了嚴重的迫害。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指引了正確的方向,樹立了現代共產黨人對革命的信心,在這一危難的階段中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革命根據地中的人民再共產黨的引導下,始終艱苦奮斗、持續進步,最終抵抗住了國民黨右翼勢力持續的進攻,獲取了革命的勝利。
3 延安精神在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中的價值
3.1 有助于創新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的內容
青少年時期是人們學習最主要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重視對延納精神的傳承和發展,充分利用體育主題活動中的紅色理論資源,在青少年的戶外活動中拓展延安理論。最主要的是要重視對相關理論的探討,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延安精神的相關理論,讓學生能夠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理解延安精神的相關內涵,深化青少年對延安精神的進一步認識,讓其在將來為社會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3.2 有助于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產生崇高理想信念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應當把延安精神融入體育主題活動當中,合理運用延安精神,幫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三觀,有助于提高青少年道德素養。在體育主題活動中借助延安精神培養青少年的道德素質,首先,應當培養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價值信念,讓青少年意識到良好道德素質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應當在體育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加強對延安精神內涵的講解,增強青少年對于延安精神的深入了解,讓青少年認識到自己身上擔負的重要責任。
3.3 有助于發揮延安精神的教育功能
延安精神為中國共產黨的理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同時也是我國共產黨的珍貴財富。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在體育主題活動中合理融入延安精神,在開展活動的過程當中應當把德育教育作為主要目標,將社會主義作為主要的發展目標,促進青少年的身心發育。依據當前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教師應當深入探索讓延安精神融入體育主題活動的方法,在活動中鑄造延安精神的靈魂。在帶領學生展開體育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弘揚延安精神是一種主要的教育措施,同時也是當前青少年獲得精神食糧的最良好途徑。
4 延安精神在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中的應用現狀
本次研究針對體育主題活動中的參與教師以及青少年展開調查、訪談,對他們在主題活動中取得的成果進行總結。
如圖1所示,在對青少年進行訪談調查的過程當中,在詢問到當前青少年對于延安精神的認識狀態時,發現70.11 %的青少年表示他們對延安精神并沒有一個較為明確的了解,僅有6.4 %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對延安精神有很充分的了解,還有19.45 %的青少年雖然聽說過延安精神但對其缺乏充分的了解,剩下4.04 %的青少年對延安精神的內涵有少量的認知。所以能夠看出,青少年群體對延安精神的認知狀態并不好,隨著當前時代的快速發展,在體育主題教育的過程中應當要增強與延安精神的融合教育。
如圖2所示,大多數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繼承和傳播延安精神,人數占比達到了74.87 %;而只有少部分的學生認為并沒有必要去繼承與傳播延安精神,人數占比僅有16.10 %;剩下9.03 %的青少年則認為不清楚該不該繼承。從以上的數據可以表明大部分青少年認為延安精神值得弘揚與傳承。
在調查的過程當中,針對校園的體育主題活動中,對教師是否講授過延安精神進行調查,通過分析問卷,可以發現有將近一半的青少年表示教師在體育主題活動中沒有講述過延安精神,學生占比達到49.24 %。而僅僅只有個別青少年認為在校園的體育主題活動中,教師經常講授延安精神,占比僅為4.46 %。還有35.87 %的青少年表示教師在校園的體育主題活動中講過一點兒延安精神。剩下的10.43 %的青少年則表示不清楚教師有沒有在課堂中講授過。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當前的戶外活動當中,教師對延安精神的重視程度不足,校方對延安精神的融入程度也不夠。面對這一現象,國家、社會與學校都應該重視起來。
5 延安精神融入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開展措施
5.1 深入挖掘延安精神
為促使延安精神有效融入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首先需要活動策劃者深入挖掘延安精神。可以從兩個角度入手,首先,政府部門應該積極發揮其引領作用,對當地存在的延安紅色精神進行整合,建立健全的針對延安紅色精神的管理機制,組建紅色文化群體,通過紀錄片、書籍等多種形式形成延安精神資源體系。其次,由相關員對歷史進行描述,配以相應資源,形成延安紅色精神系統介紹,這為體育主題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最后,延安紅色精神不是一種靜態資源,是動態發展的文化思想,因此在挖掘延安精神時,應該結合當代青少年教育需求,讓延安紅色精神通過體育主題活動以動態化、立體化的方式展現在青少年面前。
5.2 完善延安精神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環境
為真正發揮延安紅色精神對于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將延安精神與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進行結合,需要為延安精神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的舉辦提供良好環境。首先是文化環境,學校可以與當地政府一起拓寬紅色實踐教育基地,在學校內部營造起延安精神文化氛圍。其次是物質環境建設,除了要在學校內營造起良好的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文化氛圍之外,更需要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加大資金投資力度,在學校內部建立起屬于學校自身的延安精神教育場所,作為開展延安精神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的空間,以保障活動順利進行。
5.3 強化延安精神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理論指導
為有效將延安精神與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進行結合,真正在延安精神體育主題活動中塑造青少年思想,首先,應當注重在活動過程中的理論指導作用,從多個角度進行理論價值指導。其次,學校需要加強對延安精神文化的挖掘,注重對延安精神理論的研究。需要學校研究者以及專家學者將延安精神作為一種動態的活的教育資源進行研究,注重延安精神與青少年教育之間的結合,不斷通過實地調研,將延安精神轉化為教育資源,并將教育資源融入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真正發揮延安精神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的教育作用。
6 延安精神融入青少年體育主題活動的保障
6.1 促進延安精神活動資源交流
在校園戶外活動中發揮延安精神對學生的促進作用,提升延安精神的相關研究機構與校園之間的長期協作。校園因為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對延安精神內涵的研究往往不夠深入,因此需要增強雙方之間的協作,促進雙方的深入交流和學習。讓專業化的研究人員前往校園的戶外活動中,引導教師將延安精神融入體育主題活動當中。研究人員既能夠作為體育主題活動中的輔導教師,又能夠作為體育教師的引導者而存在,幫助學校對體育教師進行培訓,從而有效提升教師的實際能力。
6.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校園創新建設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培養具有高素質、高標準以及業務能力良好的師資隊伍。所以,校園的師資隊伍應當持續地努力與學習,持續增強教師所具有的政治素養以及業務能力等,教師所具有的政治素養是保障延安精神能夠與體育主題活動相結合的關鍵。
在校園課程中應當持續探索與研究延安精神,持續應用新時代思想來對自身進行完善,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應當不斷提升對延安精神的宣傳,增強對理論知識的宣揚。此外,體育主題活動的優良程度與教師的能力切實相關,所以需要持續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幫助教師持續改良教學觀念,從傳統的教學形式轉化為互動性的學習模式,激發青少年具有的主動學習能力,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延安精神。
6.3 增強校園宣傳
在當前校園的體育主題活動中對于延安精神的宣傳力度嚴重不足,所以應當在校園中持續增強對延安精神的改良與教育。延安精神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選取延安精神來作為主要指導方針,能夠持續增強體育主題活動中的延安精神文明建設,營造出積極、健康向上的體育主題活動氛圍。增強對延安精神的宣傳教育,需要把立德作為其自身追求的目標,教育的過程需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先,持續完善校園的體育主題活動。
7 結論
青少年時期是促進青少年養成正確觀念的一個階段,能夠為青少年未來的發展打下重要的基礎,通過在校園體育主題活動中融入延安教育,能夠幫助青少年提升思想道德素質,促進青少年養成堅定的信念。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延安紅色體育精神的代代相傳,將為中國體育事業貢獻強大的支撐力量,推動中華民族體育精神再出發。
參考文獻
[1]柳鳴毅,王梅,張毅恒,等. 新時代中國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公共政策與治理路徑研究[J]. 中國體育科技,2019,55(6):59-70.
[2]柳鳴毅,張毅恒,胡雅靜,等. 中國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趨勢調查與分析——基于2018年全國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的網絡調查[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9,53(7):25-33,42.
[3]柳超. 陜西省特色體育文化發展思路與途經研究[D].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9.
[4]孟祥樂. 體育鍛煉對主觀鍛煉體驗的影響:延安體育精神的中介作用[J].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1(3):15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