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佳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物質條件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相比于過去只在乎溫飽問題,現在的人們更加關注精神層面的需求,各地方學校都在陸續開展多方面的素質教育,而其中最備受關注的問題則是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因此本文在這種前提下主要探析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希望能夠通過對相關數據和文獻的分析找出目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找對應的策略以此來強化對留守兒童的情感教育。
關鍵詞: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 農村
[正文]在我國城鎮化工程的不斷推進下,越來越多農村的年輕人都開始到城里生活,進城打工儼然成為農村的一種普遍現象。而有的年輕人即使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為了生存依然會選擇去城里奮斗,所以目前農村中比比皆是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雖然這些兒童在家中會有老人的陪伴,但是對于年紀較小的孩子而言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位置,所以就會導致部分農村兒童出現性格內向、不愿意與外人交流的現象。這些都說明農村兒童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因此社會大眾需要重點關注這部分兒童的心理健康,結合當下的實踐經驗以及現實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并探討出相應的優化改革策略。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主要心理問題
1.1學業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表現在平常的言談和行為中,在學業上也會有一定程度的表現。而根據對相關數據和資料的調查發現,常見的農村留守兒童學業問題為了吸引老師注意力而故意做一些破壞班級紀律、違反校規的事情,甚至還會在上課過程中故意頂撞老師,或者是對學業表現出懈怠心理,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常常錯課、逃課等,這兩大現象都是目前農村學校留守兒童中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第一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這部分留守兒童缺少家庭和父母的關愛所以心里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扭曲,根據著名教育學家斯金納的研究發現表示,處于6~9歲的兒童會擁護權威因此會為了博得某一部分人的關注從而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正常健康心理的兒童為了吸引家長或教師的注意力會去獲得一些比較出彩的成績,而心理健康有一定問題的兒童就會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而博眼球,所以教師要特別關注一些成績大幅度下滑以及有嚴重缺克現象的兒童。
1.2行為問題
除了學業其實最能表現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還是他們的一些行為,比如日常生活中與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是否有障礙以及在面對一些平常的事情上處理方式是否偏激等等這些都可以看出來,而常見的農村兒童心理問題的行為表現為該學生不愿意與他人交流、過度注意自己的隱私、無法融入集體中等等,這些都說明了這部分農村兒童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他們有的可能是原生家庭的不美滿造成的,有的可能是后天遭遇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給他們留下了陰影,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出發都是一件悲傷的事情,因此學校和教師在日常教學時要特別留意班級中經常一個人行動的兒童,要嘗試去了解這些孩子背后的故事并且多多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幫助他們打開心扉融入到集體中。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家校合作,全面保障兒童心理健康
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其實都離不開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的共同扶持,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 都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最密切接觸到的,然后這兩種角色的職責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如果在學校中不能夠很好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那么學生在回到家之后家長就會進行持續性的關注,因此為了全面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使農村留守兒童能夠有一個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環境,學校和家長應該聯合起來共同守護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學校可以開展一些親子活動,如親子運動會、座談會等等,同時教師也要時常進行家紡去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內心深處的想法。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多多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業,比如觀察某個植物的生長規律或者給爸爸媽媽寫封信等等,最好是可以與家長一起完成作業,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加強家長與兒童之間的聯系,同時也不會讓兒童感到孤單,使他們的內心得到慰藉從而促使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2.2學校社會優勢互補,共同關注兒童心理健康
孩子是祖國未來的棟梁,是祖國的花朵,并且未來的建設還需要靠新一批學生去完成,而且雖然現在都在普及義務教育,但是仍不能避免有部分群體因為個人原因導致無法上學,所以這部分群體的兒童很可能接觸不到先進的教育知識也有可能會產生心理障礙,因此除了學校和家長要密切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以外,社會各界也要共同關注兒童心理健康,比如制作公益海報和視頻,給學生普及當代新的法治觀念以及正確的價值觀,比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等,也可以給山區的孩子捐贈物資、不定時上訪慰問,這些都是保護農村兒童心理健康的好辦法。除此之外,當地政府也要積極配合社會各界的活動,在相關工作人員慰問之后當地政府也要持續跟進,這樣才能夠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性。
總結
總而言之,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現在儼然成為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無論是社會各界還是學校、家長都需要特別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首先要明確農村留守兒童具有特征意義的行為含義,必要時學校可以開展家校合作活動以此來拉攏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同時社會各界也要給予一定的扶持來幫助構建適合農村留守兒童生長得健康的環境,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促使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正;張君延.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21(07)
[2]李小霞.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困難與對策探討[J].天津教育 ,2020(12)
[3]伍世億;胡珊,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