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
摘 要:中國詩詞擁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詩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歷代詩仙、詩圣、詩王等名士輩出,為中國古代詩詞創作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中國古代詩詞的內容廣泛,可以描寫山水人物,可以贊美美好的人生,也可以表達情感,也可以表現出古典的文學韻味。本文正是以此為基礎,對中學語文經典詩詞的美育滲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美育滲透研究
引言
初中語文課程既擔負著傳授中華傳統文化的重任,又肩負著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利用古詩詞進行教學,不但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而且還可以將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等知識融入到課堂中,可以說是囊括了所有的知識,這對學生的大語文學習觀念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詩歌的美學特征
古往今來,不同的學者都把詩詞視為一種最完美的藝術表達方式,它既有真、善、美的情感,又有深刻的內涵,因而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首先,它涉及到了古典詩詞的“形式美”。古人的詩一般都是用對仗來形容的,比如《黃鶴樓》,就是在黃鶴樓和老朋友告別的時候,那種不舍的感覺,是很多學生都能體會到的,在這首詩里,不僅有悲傷的旋律,也有同樣的氣氛,無論是環境,還是意境、形式、節奏,都是如此。其次,則是對古典詩詞的“意蘊之美”。中國古代詩詞的意境十分豐富,其實質是詩人抒發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抒發的語言中,由學生通過描寫、品讀,把意境表現出來。比如《天凈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簡單的三個詞,就能讓人感受到暮色的凄涼,而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則更表現了一個流落在外的人的孤獨和思念,這種意境,可以使人的心靈得到升華,從而引起心靈的共鳴。此外,音樂之美亦是古詩之一種形態與特征。而形式上的美,則是音樂美的先決條件和基礎,古人以詩為歌,《憶江南》就是一首很好的詩,而且很有韻律,朗朗上口,讓學生們在欣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音樂的美妙。第三,古典詩詞的“情感之美”,是詩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情感,唯有擁有了這種情感的根基與寄托,才能與之相呼應,使人的靈魂得到凈化。我們的古詩,充滿了感情,與生命緊密相連,有詩人對家鄉的思念,有對愛情的渴望,也有對自己的理想,比如:“國破山河在……”。
二、古典詩歌的美育功能
(一)有助于激活學生的審美想象力
古典詩歌作為一種文體,語言簡潔,而且它所包含的美學成分并非直接反映在詩歌之中,因此,在具體的美學教學中,學生要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詩歌語言準確地掌握這些意象,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美妙的意境。這樣,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理解能力
學生的美育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步一步地進行。同時,在古詩詞教學中,全面強化學生的審美意識,可以讓學生通過古詩詞的外在形態,從語言、節奏、意象、藝術手法等角度,對其進行深刻的認識,從而提高其整體的審美水平以及他們的審美理解能力。
三、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的美育滲透措施
(一)引導學生感悟古典詩歌中的美
初中語文主要以散文、小說、記敘文、議論文、詩詞等為主,它們的作品和詩詞中,表達的都是一種精神和感情,或者是尊敬、感激,這些都是一種美,但也有對某些人、某些事情的批評和贊美。因此,從審美能力的培養之初,就要善于從文本中發掘美,培養學生感悟以及發現美的能力。任何美好的東西,都是要通過特定的東西來表現出來的,不管是創造美,還是發現美,都離不開形象,美要有特定的媒介,才能有具體的感覺。不管是人,是動物,是陽光、雨水、大海、微風,都是美麗的載體。所以,要引導學生去體味古典詩詞的美。
(二)巧設詩歌美育情境,激發學生對古典詩歌的興趣
初中生對古詩的學習尚處在初級階段,而初中生又缺少生活經驗,很難深入地領會其中的意境和感情,因此,要給學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巧妙設計詩歌美育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到其中的感情。就詩的內容來說,一件東西能夠表現出一種形象,這是比較好理解的,但是當一段完整的文字組合在一起時,就很難理解了。因此,老師可以根據每個句子所包含的意境,對每個句子進行逐字的講解,并把每個句子之間的聯系和聯系起來,從而讓學生了解整個詩詞的內涵,從而提高他們對詩詞的整體認識。另外,老師還可以指導學生深入了解詩詞的意境,然后再根據這一點,激發學生對詩詞的意象進行肖像,把整首詩的內容分成不同的部分,然后給每個句子都配上一幅畫,再把這幅畫與整個詩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幅圖畫,讓學生在了解了這段詩的內容后,再把它的畫面重新呈現出來,從而對其內涵有更深刻的認識。這樣一種詩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感官,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感受到詩的意境。
(三)重視朗讀和品鑒,感受古典詩歌的審美情趣
語文是構成我們民族文化的根本,因此,在傳統詩詞教學中,要保證經典詩詞能夠朗朗上口,要想讓它變得通順、流暢,就必須要仔細研究它的字句和韻律。老師要有自覺地引導學生背誦經典詩詞,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掌握和加強學生的朗讀節奏和樂感,使他們能夠感受到詩詞的韻律,從而逐步地融入到所設置的意境之中,從而更好地理解。在進行教學之前,老師應首先為學生提供多媒體資料,建立有關古典詩詞的教材,以便更好地掌握音節、聲韻、聲律,特別是在當今的現代教育技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更能使學生對古典詩詞有更深刻的認識。例如,在網絡上,下載一段經典的課文,或者播放相應的音樂,讓學生在聽覺、視覺、情感上都得到沖擊和震撼,從而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及其蘊含的內涵。老師們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些活動,讓同學們自己去找一些詩詞來朗讀,以此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同時,在朗誦的過程中,也能更好地掌握詩詞的韻律,體會到韻律的美感和美感,比如《孔雀東南飛》等,并通過影片中的相關片段來欣賞,從而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結語
總之,初中詩詞鑒賞課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老師們常常把教學重心集中在對詩詞的具體含義的理解上,忽視了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削弱了對詩詞欣賞的興趣,從而讓他們不能真正地感受到詩詞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因此,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運用靈活的語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探索詩詞欣賞的趣味,使其在欣賞的同時,也能提高對詩詞的欣賞水平,提高對詩詞的欣賞水平,促進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參考文獻
[1]田建. 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的美育滲透[J]. 科學咨詢,2021(16):237-238.
[2]祁金花. 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的美育滲透[J]. 中外交流,2019,26(28):286-287.
[3]劉曉梅. 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的美育滲透[J]. 新課程研究(上旬),2019(1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