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姬
摘要:歷史是一條發展脈絡,需要學生由“點”到“線”,建立整體認知。基于歷史特點,教師應用問題主線教學法實施初中歷史教學。本文重在介紹問題主線教學法內涵和應用問題主線法實施歷史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問題主線教學;內涵;教學策略
眾所周知,歷史不是簡單的是歷史史實的堆積,而是由各個歷史“點”構成的一條發展脈絡。《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基于歷史特點,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經歷歷史發展過程,整體認知歷史。眾所周知,思考是學習的開始,而思考以問題為起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途徑之一。基于歷史特點,新課標要求以及學生學習途徑,教師嘗試應用問題主線教學法實施歷史教學。所謂的問題主線教學法是指以教學目標為指導,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將歷史主線與問題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教學方法[1]。如此方法,便于學生們沿著歷史主線,一步步解決問題,進而從“點”到“線”,整體認知歷史內容,提高歷史學習效果。具體地,教師應用如下實施歷史問題主線教學:
一、開門見山,呈現主問題
主問題是基于歷史主線而設計的問題,是驅動學生整體認知歷史的關鍵[2]。在實施歷史教學時,教師要站在整體高度,研讀歷史內容,確定歷史主線,并以此為基礎,設計主問題。在課堂上,教師應用開門見山的方式,提出主問題,使學生初步地整體認知所學,為深入探究每個歷史“點”奠定基礎。
以《秦統一中國》為例,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之一是引導學生了解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權措施。立足此目的,教師確定教學主線:秦的統一,并設計主問題:秦是如何統一中國的?在實施課堂教學之初,教師先播放《大秦帝國》的相關片段,吸引學生注意力。在視頻最后,學生們看到秦統一了中國。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本節課的課題,使學生了解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然后,教師提出主問題:“秦是如何統一中國的?”如此問題很容易調動了學生們的探究興趣。大部分學生自覺走進歷史教材中,探尋秦統一中國的過程和具體措施,順其自然地推動了課堂教學發展。
二、貫穿課堂,提出分問題
分問題是問題主線教學的重要構成,是學生逐步探究歷史生“點”的有力“工具”[3]。在實施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教學時機,提出不同的分問題,并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一)提出分問題,學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學生學習歷史的方式之一。已有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內容,可以對學習內容建構認知,尤其積累學習經驗,鍛煉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果。初中生剛剛接觸歷史內容,歷史儲備不足,歷史認知不深刻。立足學生的如此情況,教師在實施歷史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較為簡單的內容,向學生提出分問題,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機會,使學生發揮自主性,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建立歷史認知。
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例,新課標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情況。教材主要介紹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三項內容。基于新課標和教材內容,教師設計主問題: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經濟體制發生了怎樣變化?之后,立足具體教學內容和主問題,教師提出分問題,驅動學生自主探究。比如,在講到家庭聯產整包責任制時,教師先利用課件呈現《鳳陽花鼓詞》,引導學生吟誦,并提出分問題:“鳳陽小崗村為什么要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問題的作用下,學生認真吟誦,邊讀邊思,了解鳳陽小崗村的生活情況,進而探尋到問題答案:貧窮落后。教師肯定學生給出的答案,繼續利用多媒體呈現《鳳陽縣糧食生產三年三大步》,引導學生關注數據,思考問題:“家庭聯產整包責任制給鳳陽小崗村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其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同樣,學生帶著問題研讀史料,獲取問題答案。實踐證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問題,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構了深刻認知,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二)提出分問題,學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基于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方式。歷史教學內容與歷史學情間存在差異。部分學生難以自主探究歷史。合作學習可以彌補學生自主探究不足。如,在小組中,學生可以就歷史問題進行思考,提出個性觀點,與其他成員共享,順其自然地碰撞思維,點燃思維火花,由淺入深地探究歷史內容,逐步深入地認知歷史。對此,在實施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立足復雜知識點,提出分問題,并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以《五四運動》為例,教師立足這節課內容,設計主問題:為什么說五四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圍繞主問題,教師設計分問題:為什么會爆發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如何發展的,其結果怎樣?五四運動有怎樣的歷史意義?在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將分問題展現給學生,引導他們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梳理五四運動的起因、發展和結果,之后與小組成員交流,完善梳理內容,深入探究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然后,教師鼓勵小組毛遂自薦,展現討論成果。同時,教師根據小組的討論成果,有針對性地分析歷史事件,輔助學生深入認知。比如,在講到火燒趙家樓的時候,教師利用課件呈現火燒趙家樓視頻,并發問:“‘五四’運動從開始到火燒趙家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繼續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探究五四運動的發展。通過一次次合作交流,學生們解決了一個個問題,深入地理解了歷史內容,同時儲備了合作學習經驗,便于提高學習質量。
綜上所述,有效地實施問題主線教學,便于學生們通過思考、解決問題,從“點”到“線”,由淺入深地建立歷史認知,同時鍛煉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提高歷史學習效果。鑒于此,教師在實施初中歷史教學時,可以立足歷史特點,根據教學需要,精心設計主問題和分問題,依據教學過程,靈活應用主問題和分問題,或導入課堂,或貫穿課堂,或收束課堂,驅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一步步解決問題,掌握歷史知識,鍛煉相關能力,增強歷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玲.初中歷史課堂“問題主線教學”應用研究[D].魯東大學,2021.
[2]馬福祥.“問題主線”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智力,2021(08):81-82.
[3]馬永春.“問題主線”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20(4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