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兒園教育中,注重對幼兒不良行為進行矯正是教師要完成的重要任務。幼兒的思維認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都相對缺乏,所以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出現不良行為的概率較高。本文詳細分析了幼兒不良行為的類型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矯正幼兒不良行為的建議,希望可以為教師提升整體教學效率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不良行為;不良行為矯正;教師
一、幼兒不良行為的類型及原因
1.幼兒不良行為類型
幼兒的不良行為種類主要包括語言行為、動作行為和心理行為這三種。語言不良行為主要是指幼兒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使用的一些錯誤亦或是不恰當的語言內容,例如不講文明、說臟話以及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等都屬于語言不良行為;動作不良行為主要是指幼兒做出的一些動作具有一定的負面性,例如在園內嬉戲打鬧、追逐、攀高等都屬于不良的動作行為;而不良心理行為表現的相對隱晦,而且往往是通過語言行為和動作行為這兩種非常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如果我們發現一名幼兒或多名幼兒長期保持不良的語言行為或動作行為,教師經過了大量的努力也并沒有糾正,則可以初步判定幼兒存在不良的心理行為。
2.幼兒不良行為的成因
幼兒不良行為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幼兒園教育問題。幼兒園一直未能建立起一套針對幼兒行為管理的科學制度。制度作為一種強制約束力可以對幼兒的行為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制度的存在也有助于切實維護每一名幼兒的正常權益。但是在現階段,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園并沒有建立起一套專門針對幼兒日常行為管理的制度,對幼兒的管理更加依賴甚至完全依靠教師的能力。但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難實現對全班幼兒行為的統一管理和約束,這也是園方存在的不足。
第二,幼兒家長的家庭教育問題。家庭教育的缺失同樣是導致幼兒出現種種不良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是因為家庭教育的整體質量對幼兒自身的成長與發展同樣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也是子女學習的榜樣。在當下的教育中,很多家長對教育的理解不透徹。他們始終堅定認為只有分數和考試成績才是衡量子女學習的唯一標準,而在這種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下往往也會衍生出一些比較極端的教育措施,長期處于這種消極的教育方式下的幼兒,個人不良行為的出現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三,幼兒自身認知問題。幼兒之所以表現出不良行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和主體便是他們自身。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幼兒的自我認知能力以及對客觀事物的評價能力是不健全的,這也就意味著一些不良行為的出現可能并非幼兒主觀故意。
二、教師矯正幼兒不良行為的策略
1.幼兒園對幼兒不良行為保持足夠重視
幼兒園方應當加強對幼兒不良行為的重視程度,制定具體的教育理念督促每一名教師將幼兒不良行為的有效剖析和解決作為重要的教育工作內容充分貫徹并落實下去。幼兒園的管理者作為整個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領導者和責任人,在提升園內整體教育質量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為幼兒創造一個科學穩定的成長環境的過程中更是要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為此,幼兒園管理者要充分重視園內幼兒的個人成長狀況和日常行為狀況,結合我國教育部門對幼兒日常行為規范的一般標準和要求對園內所有幼兒的日常行為進行有效調研和解讀。
2.家庭教育方式的轉變
家長也要加強對幼兒行為的指導。因為給予幼兒一定的自主權并不意味著對其成長放任自由,而是要通過科學的引導讓他們認識哪些行為方式和認知觀念是科學的,哪些思維方式和行為是不科學的。通過父母對幼兒實踐行為的指導,幫助他們確定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這對幼兒自身的成長發育同樣也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例如幼兒園內一名小朋友馬上要過生日,其他同學都想贈送他一些小禮物。而此時家長對幼兒行為方式的影響和指導便充分表現出來了。如果幼兒傾向于選擇那些非常貴重的生日禮品,家長就要及時制止這種行為,并明確表示生日禮物是一種美好的祝福,是不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在家長的有效指導下,幼兒最終選擇了其他的物品作為禮物。在上述行為的發生階段,家長對幼兒觀念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這有助于幼兒形成科學的思維認知觀念和理性的交際消費行為方式。
3.幼兒自身能力的進步
幼兒要積極主動的接受來自教師和家長的教育和幫助。努力改善自身的行為,尤其是堅決避免不合理行為的出現,很大程度上需要幼兒配合教師的教育工作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對實施教育的相關主題保持一定的信心與耐心,堅定認為自己的老師和家長是維護自己正常學習權益的,要對他們保持足夠的信任。只有在心中建立了對老師和家長的信任,幼兒才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有哪些行為是可取的,哪些行為是要堅決禁止和避免的。根據老師的教育工作努力調整個人的受教育心態對幼兒來說是一筆寶貴的成長財富。
三、結語
幼兒園教育是我國啟蒙教育的主體,也是和義務教育相銜接的關鍵教育階段。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要充分注重幼兒園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為每一名幼兒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張志娟,陳傳芝. 小班幼兒不良飲食行為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改善策略[J]. 安徽教育科研,2020,(21):123-124.
作者簡介:姓名:王晶,出生年月:1970.11.24,性別:女,學歷:專科,民族:漢族,籍貫:吉農,單位:吉林省農安縣哈拉海鎮柴崗中心小學。現在職稱:一級,研究方向:游戲化教學和信息技術教學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