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亞榮
摘要:幼兒園教師是幼兒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角色,不只是肩負著管理者的使命,教師還像一個家長一樣,關心著幼兒的方方面面,照顧著幼兒生活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問題。在這些教師工作中,對德育的滲透是最重要的。幼兒的身心發展尚處在初級階段,此時進行德育工作具有莫大的作用。而農村處在復雜的教育環境中,德育工作更是迫在眉睫。本文從當前幼兒園教師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入手,分析原因,并給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工作;德育;以身作則
前言:
德育管理是幼兒園教師進行教學管理的重要一環,是促進幼兒道德啟蒙,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重中之重。在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德育工作不只要求幼兒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還要引導幼兒開展相關道德實踐活動,培養幼兒的全面發展,提高幼兒的道德認知能力,發展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等。好的德育教學管理策略不僅能促進幼兒個體的良好發展,還能優化幼兒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三觀。故而教師要在不斷提升個人道德素養的基礎上,以身作則,采取正確的教學手段進行道德滲透,進行幼兒的道德素養滲透教學。
一、農村幼兒園教師開展德育工作的現狀
(一)德育環境惡劣
由于農村幼兒園的孩子成長環境較為復雜,多為留守兒童,所以父母在教育環節上的缺失,導致了孩子沒有受到良好的道德影響。另外,大部分家長自身的受教育程度不高,道德水平也較低,導致孩子“近墨者黑”,道德基礎較差。例如,父母自身的道德水平不高,就會縱容孩子的一些道德問題的發展,像說謊、講臟話等,都是影響幼兒道德水平的重要原因。
(二)幼兒園教師的德育形象過于嚴肅
在以往的幼兒園德育管理工作中,教師對待德育,有意塑造出嚴格的教學形象,讓幼兒感到害怕,覺得難以親近。在幼兒的畏懼心理之下,幼兒很難進行良好的模仿和思想感知。另外,也有教師教師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不善于交際和言辭,不能和幼兒建立良好的交流關系。比如,教師進行德育時常常不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解釋,或者根本不參與協調,導致德育工作無法開展。
(三)農村教師德育手段落后
很多農村幼兒園教師對于德育沒有概念,或者不能采取有效的先進的教學方法。一提到幼兒的德育教學,教師大多就想到幼兒的年齡較小,德育工作為時過早。這樣,不只是幼兒不能夠得到良好地滲透,德育工作也會受到影響。另外,很多農村教師只會采取威壓的德育方式,對幼兒的不道德行為進行批評,這樣只會讓幼兒產生逆反心理,很難產生道德影響。
二、農村幼兒園教師實施德育滲透的具體措施
(一)以身作則,做好為人師表的榜樣作用
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領導者,象征了集體的整體風貌,教師首先應該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用自己的切身行為和道德風貌來作為表率,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我國的教育鼻祖孔子曾說:“身教重于言傳”。意在說明,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幼兒的影響勝過千萬遍的說教,作為教師就要以身作則,做好為人師表的道德表率。作為一名農村幼兒園教師,此時幼兒已經開始樹立起個人三觀,教師的潤物細無聲的表率作用,將會是影響幼兒三觀最終形成的重要因素[1]。所以幼兒園教師要進行德育滲透,就要在幼兒面前樹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二)德育工作中以幼兒為主體地位
在新時代教育的背景下,要求教師管理工作要堅持幼兒主體地位,將幼兒放在工作優先地位來處理幼兒的德育問題,從而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三觀。首先,在德育工作中會遇到和幼兒思想產生分歧和矛盾的現象,此時就要求教師要以幼兒為主體,包容幼兒,換位思考,學會體諒幼兒,并進行安撫。教師還要注意在進行教師工作時要在幼兒主體的基礎上,巧妙地避免沖突的發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幼兒得到思想層面上的教化。同時,德育工作和幼兒的生活以及個人心理發展情況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德育工作之前充分了解幼兒的想法和生活情況,分析幼兒的不同心理發展水平,聯系幼兒的日常生活情況,實現有針對性地精準的德育滲透。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對幼兒主體地位的認同,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地從實際情況出發,以高效的德育方式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通過班級德育文化增強班級凝聚力
作為幼兒園教師,更要培養幼兒的德育意識、增強班級德育文化、創造友善和諧的班級環境,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班級德育文化是對幼兒有很大影響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優良的道德品質、融洽的同學關系和良好的關系,班級才能更好發展。幼兒園時期幼兒處于思想啟蒙階段,更需要一種班級文化來促進幼兒道德追求的生發。這時候就要求幼兒園教師發揮帶頭作用,打造班級文化,提升幼兒的道德理解,增強班級凝聚力。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各式各樣的集體活動,讓幼兒處在團結友愛的氛圍中,不僅能讓幼兒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還能提升幼兒的道德認知,塑造班級德育文化[2]。
(四)關心幼兒的生活和心理狀態
幼兒園作為思想啟蒙初級階段,幼兒又處在心理發育的關鍵階段,往往會因為生活或者學習中的小事而懷疑自我,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很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養成畸形的性格。所以作為幼兒園教師,在做德育工作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態和生活狀態,確保幼兒以良好的生活心理狀態去面對生活。另外,對于農村特有的留守兒童現象,教師也要盡力去關心去引導,很多道德品質發生巨大問題的幼兒,都是原生家庭產生問題,在教育中又沒有得到悉心開導,最終導致他們思想發生改變。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參與各式各樣的道德實踐活動,讓幼兒在開展活動的同時提升自我的道德認知,并且豐富生活內涵,調整心理狀態。所以教師作為亦師亦友的角色,更應在幼兒遇到問題時及時溝通,并幫助解決,開展德育工作,避免產生道德品質上的問題。
結語
幼兒園教師德育管理是一個長期且需要循循善誘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意識層面和管理方式上不斷摸索和鉆研[3]。其主要要求就是農村教師要在關注自身道德水平的基礎上,了解幼兒,并幫助幼兒解決生活上面臨的諸多道德層面上的問題。故而教師要不斷地實現自我管理水平的認知和道德觀念的滲透,從而達到提升農村幼兒的道德水平,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英. 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德育工作開展策略探究[J]. 成才之路, 2021(15):30-31.
[2]陳芳芳. 幼兒園如何通過開展德育活動來促進幼兒的成長[J]. 科學咨詢, 2020(41):2.
[3]王艷云. 幼兒園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J].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