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玲
摘要:分層設計作業不僅能有效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還能夠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初中語文教師應立足于“雙減”要求,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有效分層設計作業。本文基于此,從作業數量分層、作業難度分層、完成時間分層等幾方面探討了初中語文作業的分層設計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業設計;數量分層;難度分層;時間分層
引言:
“雙減”的目的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但不減學生學習的質量,這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尤其是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雙減”要求下,什么樣的作業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什么樣的作業既貫穿課堂教學,又能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后?什么樣的作業更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這些都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初中語文有效作業設計的方法和策略略作梳理和歸納,與同仁交流探討。
一、推出作業“自助餐”,實現作業數量的分層
“雙減”工作要求“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這明確了作業設計的方向:作業數量在精而不在多。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差異性,導致他們對作業量的承受能力也具有差異性。如果教師給全班學生布置相同數量的作業,就有可能導致“做不完”“不夠做”等兩極分化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設計千篇一律的語文作業,不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對此,筆者向學生推出了作業“自助餐”。
如在學習了七年級上冊《春》后,向學生推出了如下幾種作業“自助餐”,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選擇作業的類型與數量,但要求每個學生至少選擇3道題,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此基礎上可多選。
作業一:觸類旁通。按著《春》的寫作思路,從“夏、秋、冬”這三個季節中任選一個季節進行描述(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對這三個季節均進行描述)。
作業二:妙筆生花。課文一共有幾幅關于春天的圖景?請任選一幅,把優美的文字以畫面的形式表現出來吧。
作業三:放聲歌唱。搜一搜、找一找有關春天的歌曲,并自由地歌唱。
作業四:詩意盎然。想一想,已經學習過哪些與春有關的古詩。
二、立足課標要求,精準設計單元實踐作業
(一)開展集智備課,凝聚教師集體智慧。
結合國家“雙減”政策及語文課標要求,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教師根據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一次圍繞單元語文要素和訓練重點的語文學科活動單元實踐作業,通過組織開展學科實踐活動,讓語文知識真正轉化為語文能力,讓語文學科素養生長在每個孩子的身上。為了讓單元學科活動作業的設計和組織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積極發揮團隊的力量,凝聚教師的智慧,堅持每周開展一次統一時間、統一地點的學科組集智備課活動,學校將作業設計與研究納入教師每周一次的集智備課活動中,在青年教師手寫備課記錄、省市級教學能手單元導讀引領記錄表上分別增加了“作業設計”欄,引導全體教師明確作業設計是備課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業布置必須和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在每周一次的集智備課過程中,每位老師在研讀教材,獨立設計的基礎上,由備課組長組織一起商討,精心篩選優質作業并布置給學生,讓作業真正回歸鞏固知識,提升能力與素養的育人功能。在集智備課周交流的基礎上,學校語文教研大組會每個月召開一次優秀作業設計交流展示會,各備課組就自己本月設計的優秀作業在教研大組中從設計理念、單元設計內容、設計意圖、學生優秀作業展示分析等方面進行分享交流,從而推動全校教師對于作業設計的深入研究。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在優化學生作業的同時,也提升了教師作業設計能力與專業水平。
另外,語文備課組在每學期開學前制定教學計劃時,就將教材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和單元訓練重點進行了統一梳理,每個備課組結合每一單元目標提前設計確定好了單元學科活動主題。在組內教師統籌分工的前提下由主備教師提前完成單元學科活動作業設計方案,集智備課時再由備課組長組織對活動方案進行深入研討,共同修訂,已達到通過活動訓練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最終目的。開展教師集智備課活動,凝聚教師集體智慧的同時讓學科活動方式更加靈活、創新、多樣,大大開闊了學生視野,深受學生喜歡。
(二)立足單元目標,提升作業設計能力。
按照兩辦“雙減”工作的要求,減負必須同時提質。減少了機械重復,題海戰術式的書面作業,要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必須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作業創新設計與批閱反饋能力,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完善提升自己,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語文教材每一冊書,每一個單元都有其訓練的重點,根據單元特點結合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創意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豐富載體形式,優化形成機制模式
在語文組全體老師的實踐探索與共同努力下,我們基本實現了借助學科實踐活動的精準設計與組織,讓作業理念轉過來,作業數量減下來,作業形式活起來,作業成果亮起來的“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新樣態。全體老師朝著低年級作業游戲化,中年級作業情境化,高年級作業主題化的作業新目標不懈努力。
三、創新性作業
這類作業是為了檢測學生能否靈活運用課文的語言材料表達個人見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達到學以致用。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精心挑選的名家佳作,文質兼美,是學生習作的最佳范例。可結合所學篇目,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寫練筆,使學生在快樂寫作中習得方法,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如學習了七年級上冊的《春》和《濟南的冬天》后,讓學生仿照寫一寫“合肥的秋天”,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創新的熱情,充分展示他們的創造活力和才華。
結論:
作業設計是減負增效的重要抓手,是化解“教育沖突”的必由之路。“雙減”要求下,在語文作業的設計上,我們一線語文教師要敢于嘗試、勇于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作業的育人功能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劉麗霞.初中語文作業分層布置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1(22):49.
[2]李燕.關于初中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的研究[J].學周刊,2021(17):57.
[3]段春燕.初中語文作業分層次布置的思考和嘗試[J].新課程,2021(2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