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宇莉
新課改后,關注核心素養成為教育改革的新理念。音樂教育已不單單只是學習簡單的演唱,而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要讓學生們通過對藝術知識、音樂技能的學習,向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的方向轉化,培養學生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與基本能力,使學生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并在生活中得以升華。音樂教育實施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音樂課堂教學。
那么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優化課堂教學呢?這是作為音樂教師要共同探討的問題,下面是我對優化課堂教學的一些淺顯認識。
一、課前認真備課
備課是教師的基本功,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才能把握住教材,把課講得生動有趣,受學生喜愛。
1.備教材,要做到備課時要認真學習。仔細鉆研課標和教材,明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策略文化等目標,備課前通覽全冊教材,閱讀教參,注意單元內部關聯性,確認學生認知點和現實生活中聯系(因為學生現在了解音樂的途徑眾多)把握學生可主動參與的切入點,進而確定教學目標,更好調動學生積極性。備課時應注意教材的內涵與外延。
2.根據不同的學生的不同情況因勢利導。不同的學生對音樂有不同的喜好,所以在備課時還要備教法、備學生。以學生為本,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欣賞學生。
3.強調學生的學法。教學各環節中,都應考慮到學生的學法,讓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
二、遵循科學性的原則,各項教學內容形成既系統完整又靈活多樣的布局
以下分別從欣賞、歌唱、基本樂理進行闡述。
1.欣賞
A.從欣賞教學入手,以音樂情緒作為突破口,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入地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例如欣賞《瑪依拉》時,先讓學生初聽一遍曲子,讓學生去考慮它的音樂情緒。再從音樂情緒進入到音樂要素,進一步分析音樂作品。復聽時分析《瑪依拉》的性格,打節奏跟著唱,做到將自己融到歌曲中,真正全面欣賞理解歌曲的內容。
B.欣賞教學對于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學中要以聽賞為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準確、生動、富于啟發性。如在欣賞《狩獵》時,根據樂曲讓學生自己描繪一幅狩獵的場面。這樣既利于學生體會音樂表現手段在塑造藝術形象中的作用,又能達到開發學生右腦,鍛煉他們抽象思維的效果。
C.欣賞的目的在于通過欣賞中外優秀的音樂作品,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欣賞各民族優秀的音樂作品,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如《我愛你塞北的雪》教學中,通過欣賞這首歌曲,啟發學生熱愛家鄉。像《喜洋洋》、《春節序曲》、《二泉映月》等一些大型的民族管弦樂曲,讓學生通過欣賞了解中國民樂的精華所在,民樂的多姿多彩。
D.在欣賞過程中,為了使學生進一步領會作品的內涵,還應多介紹一些音樂知識。如在欣賞蒙古族民歌《牧歌》、《銀杯》中,介紹民歌一些知識,如長調、短調等。一種民歌的幾首曲目對比欣賞,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民歌,加深他們的記憶。
2.歌唱
A.針對中學生正處在變聲期階段,如何在這期間進行歌唱教學。根據初中學生聲音變化特點,教變聲期學生唱歌應注意以下幾點:
(1)調查摸底,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2)解除顧慮,講解知識,輕聲歌唱。
(3)課堂要安排多樣化,形式輕松活潑。每節課歌唱時間不宜太長。應防止喊唱、用嗓過度。學習嗓音的保護方法。
B.在小學的基礎上,進行唱歌基本技能練習。要做到音高、節奏準奏,咬字、吐字清楚,合唱時聲部和諧均衡。
C.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藝術性、發展學生的音樂想象力,正確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
D.歌唱時注意歌曲表現力,達到“以情帶聲”,人、歌、情三者合一的效果。這需要對歌曲進行透徹的分析。
3.樂理知識。
A.克服畏懼心理,認識到五線譜的重要性。音樂是無國界的,全世界發達國家,如英美日法德等音樂教科書皆用五線譜。五線譜有獨立的科學性,無論從旋律走向、結構節奏的疏密,還是和聲起伏,均有鮮明的特點。
B.采用生動多樣的多種教學方法,找到讀識五線譜的規律。讓學生借助自己的五指手形熟悉五線譜線間位置,讓學生以左手的五指代表五條線,用右手指著左手進行練習,還可用約翰.柯爾文手勢幫助學生理解音調唱名法體系中音級之間的高低差異,及調式音階的音高傾向。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時,向學生講授的知識屬于學生們的未知領域,學生無法形成直觀的印象,則需要創設情景模式的方式進行教學。如,京劇教學,前期調查發現,學生們普遍對于京劇藝術了解不多。針對這一情況,即采用營造情景模式的方法。從臉譜知識入手,學生通過自己查找,自己講解,加上教師補充對臉譜的產生發展、分類、色彩掌握的非常好。學生對京劇有了初步的興趣,這只是低水平不專一,不穩定的興趣。要想讓他們對京劇感興趣,并且穩定專一,這就需要他們掌握一定京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且從中找到樂趣。這就是樂趣階段。
教師不應搞“一言堂”,應起到一個點撥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每一節課都給他們留下一個感覺,即盼望下一節課的到來。這就需要教師做到上面所談的四點。課堂上用多種教學方法來調動課堂氣氛。如在演唱《歡樂頌》時,可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用口風琴吹奏,另一組演唱。使學生達到互相伴奏伴唱的效果。還可以采用一個樂句分開對唱的形式。在欣賞《龍船調》時,初聽先讓學生考慮它的音樂情緒,再讓學生通過音樂來描述自己心中的一幅畫面。鼓勵鍛煉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最后讓全體學生男女對唱此歌。兩找兩名學生根據歌詞的意思一個扮演船夫,一個扮演過河的小姑娘,用舞蹈的語匯來表達這部作品。使每一個學生在這堂課都能得到一個嶄新的收獲。真正達到了寓教于樂。
以上是我對優化音樂課堂教育一些淺顯的認識。優化音樂課堂教學需要大量的音樂教育實踐和正確的理論指導,還需要教師努力鉆研學習。使音樂課堂教學面向每一位學生,不但讓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更要通過音樂課堂教學的學習,讓學生有一個健康審美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