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珍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步伐的逐漸加快,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教育行業受到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家長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有提高。因此,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成長奠定基礎。文章從深度教學視角出發,找到影響小學高段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因素,提出優化小學高段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小學高段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教學策略
小學高段數學教學的內容相對較難,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問題解決能力。目前小學生在學習高段數學課程時,總會表現出能力欠缺的情況。例如,對數學問題的思考不夠全面,缺乏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此,教師要在小學高段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中融入深度教學理念,加強培養小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提升其在小學高段數學的學習質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基礎,實現全面發展的人生目標。
一、深度教學的內涵與特征
深度教學能讓教師跨越學科的束縛,幫助學生提升思維能力。深度教學的內涵主要包括兩點:一是深度教學是一種教學理念。有學者提出,深度教學并不是一種教學手段或者教學工具,而是一種跨越表層的教學理念。深度教學既能根據時代特征,讓學生找到符號背后的本質,又能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深刻;二是深度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及學生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方式。有學者認為深度教學是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智慧生成和實現課堂成為對話場所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方式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變成自身智慧,并將智慧融于實踐中。深度教學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進一步深化,讓學生具備延伸知識并進行探究的能力。深度教學還具有理解性、反思性、體驗性及挑戰性的特征。這些特征不僅能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提升對知識的深度探究能力,還能幫助教師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二、培養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性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主要是利用題海戰術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學生通過大量習題的訓練逐漸找到解題技巧,達到學習目標。但這種培養模式使得學生在面對創新型考題時難以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而具備小學高段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學生基本沒有這種困擾。學生的學習成績會隨著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得到提高,這能讓學生建立信心,對學習產生熱情,進而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加積極地學習與思考,從而開啟良性循環,實現人生的長遠發展目標。
三、影響小學高段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因素
(一)教學理念不先進
教師的教學理念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在傳統的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目的是提升考試成績,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及思維能力培養缺乏重視。很多教師將解決問題作為一種教學目的,只教授學生解題技巧,不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得很多學生在遇到新題目時難以找到解題方法。在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方面,教師通常會采用題海戰術,這種方法看似讓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了提升,實際反而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束縛,沒有進行深度思考與探究。另外,教師的教學能力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教師在開展教學時,經常出現表達能力不足,教學設計不成熟及多媒體使用不熟練等問題,這都會對教學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二)信息技術水平不高
在深度教學視角下,開展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時要重視知識的豐富性及關聯性。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融入教師創設的教學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思維高度活躍的狀態下學習。然而,當前階段絕大多數學校對信息技術的利用還有待加強,有的甚至連基本的設施都不夠完善,這給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平臺,并與每個學生建立聯系帶來一定難度,阻礙了教師開展情境教學,進而對教學的質量產生影響,不利于學生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深度教學視角下小學高段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優化策略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
教師要想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深度教學理念融入教學中。傳統的教學主要是教師發揮主體作用,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而高效的課堂教學要求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教師發揮指導作用。這不僅需要教師轉變固有的教育理念,還要求教師具備相應的能力,不能將書本中的知識照本宣科地灌輸給學生,而是要加強、豐富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融入教學課堂中。
(二)創造數學問題情境
在深度教學背景下,教師開展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時要將教學內容從抽象變為形象,將知識轉化為智慧,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創造數學問題情境提高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度,使其借助已掌握的知識對新知識展開學習,從而達到深度教學的目的。在創設問題化教學情境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場景融入教學中。例如,教師在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的教學中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將教材中購買風箏的背景圖片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展示,并向學生提問:“小明、小華和小紅周末去公園玩,遇見一個賣風箏的小攤,他們都選擇了同一款風箏,這款風箏售價3.5元,同學們有什么方法能算出一共要支付多少元?”這時,學生會被帶入教學情境中,有些學生可能會利用學過的知識,使用加法進行計算。有些學生會使用乘法進行計算,但因為存在小數,學生進行乘法計算時會遇到困難,這時教師就可以及時進行指導,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教學反思評價
教師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視角去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這樣才能讓教學更貼合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在反思過程中,要客觀地分析在數學教學中是否存在欠缺,對問題的設定是否缺乏深入思考。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應該針對學生的錯誤解題思路反思自身在教學中是否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了有效引導、是否尊重了學生的每一種解題思路。有些學生雖然在解題時并沒有使用教師教授的解題方法,但最終也獲得了正確答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能盲目否定學生的解題思路,而應在尊重的前提下與學生交流,鼓勵學生進行多角度的探索,從而提升學生思維的活躍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惠美.核心素養視角下深度教學策略的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7):84-85.
[2]糜曉蓓.小學數學課堂深度學習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時代,2020(10):76,79.
[3]許梅花. 小學數學深度課堂的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35):77-78.
[4]楊智華,康丹,李霞.深度學習理論視角下的教師數學教學策略研究——以大班《超市和銀行》區域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0(5):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