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瀚
摘要:對高職院校學生必須要強化法治教育,幫助他們提高法治意識,建立法治信仰。新時代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需要技能型、創新型和遵紀守法人才,高職院校學生是國家社會經濟建設者,需要將他們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守法人才,助力社會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法治教育;存在問題;對策研究
高職院校對學生開展法治教育活動,利于提高學生法律意識與法律信仰,促進他們堅持依法規制自己言行,規避出現違法與犯罪行為,助力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與法治教育工作開展,推動依法治校,培養或培育學生構建法治理念,提高他們法律素養,幫助他們成為新時代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所需新型實用人才。
一、高職院校進行法治教育具有的意義
高職院校育人的根本任務是要進行立德樹人。這樣,不僅需要學校向學生傳授必要的職業專業技能,培養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質,還要讓學生具有一定的法律素養。這樣對學生進行這樣的培養或培育,才能將他們培養成為新時代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所需的合格人才。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具有一定的法治思維,具有重大意義。學生具有的法治意識程度,既能體現學校法治教育成果,又能體現學生堅持依法辦事素質。高職院校培養學生,需要體現全面性,既要傳授職業技能,又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還要強化法治教育,讓學生變成綜合型人才。
二、高職院校開展法治教育的存在問題
(一)法治教育觀念比較陳舊落后
在有些高職院校中,因為對法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將其放在普法教育這樣一個層面之上,僅僅對學生進行一種靜態式的法治教育,不能將其進入到一種必要的深度,致使法治教育效果不明顯,難以建立學生的法治意識,造成學生嚴重缺乏必要的規則意識、權利意識、義務意識與程序意識。又因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狀況比較復雜,他們反映出來的素質參差不齊,再加上學校運用威懾管理方式居多,淡化了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法治教育,不能使學生對法律產生較好的認同感。
(二)法治教育的模式比較單一
有些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模式比較單一,它們將法律知識的教育等同于法治教育,在概念混淆中,不能厘清法治教育的實質。同時,所表現的法治教育形式,往往以政治思想教育作為一種載體,對能涉及到的法律知識,順勢進行一下法治教育,如果未能涉及到法律知識,則不進行法治教育。不僅如此,還往往以課堂教育形式為主,并僅僅運用理論,進行簡單的內容灌輸。這樣,就難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既降低了學習效果,又不能促進學生形成必要的法律意識。
(三)學校的法治教育制度欠缺健全
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法治教育,是高職院校一項比較重要的任務。但是,在有些高職院校中,沒有建立專門負責法治教育的機構,更沒有確定必要的責任部門,致使學校的法治教育缺乏一定計劃性與規劃性,造成學校與各部門之間,班級與各部門之間沒有明確的必要分工,出現了各自為政現象。因為沒有形成有效的法治教育聯動機制,致使學校宣傳部、團委、學生處或保衛處等部門之間,都可對學生進行非系統性的法治教育,造成法治教育資源的分散與浪費,不能形成合力,根據計劃,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失去了法治教育應該具有的規范性、系統性與有效性。
三、解決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法治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構建完善的法治教育制度
想要做好法治教育工作,需要高職院校構建法治教育領導與管理工作機制,責成一名領導進行主抓,落實主管部門具體執行,其他部門實施協調配合,構建法治教育長效機制。只有建立了這樣法治教育制度,才能協調做好高職院校法治教育工作,并能將法治教育同思想道德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緊密聯系或結合,讓法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材,走進課堂,促使學生入腦入心,真正起到法治教育作用,提高學生法治意識,建立法治信仰。
(二)強化師資隊伍的管理與建設
高職院校設置的輔導員與班主任,是促進學生實現健康成長的引導者,他們同樣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具體實施者,需要高職院校強化師資隊伍的管理與建設。在現實中,能夠發現有些輔導員、班主任或教師,并非真正了解或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它需要高職院校對他們進行比較系統的培訓,并強化學校與學校或學校與社會的聯系與溝通,鼓勵他們可以走出校園,了解、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促進他們增強自身法治教育能力,助力學校開展好法治教育工作。
(三)依托課堂教學進行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是高職院校學生的必修課程,它需要學校整合必要的法治教育資源,用以豐富法治教育內容,這是實施法治教育的一個關鍵性環節。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設置,乘勢教育教學改革東風,創新法治教育方法,既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又要增強法治教育的趣味性與互動性,依靠規范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理解必要常識性法律知識,并增加法律案例解析課教學內容,訓練學生法治思維,建立法治信仰,增強法治意識,提高他們的綜合性法律素養,用以引導學生堅持依法辦事,不做違法或犯罪之事,成為模范遵守國家法律的人。
(四)積極開展法治教育第二課堂活動
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需要運用多種教育形式。開展好法治教育的第二課堂活動,能增強法治教育效果。因為第二課堂活動,往往具有專題性或實踐性,容易引發學生接受教育興趣。比如,利用第二課堂活動,可以定期開展一些法律專題講座,舉辦法律讀書會或組織參加開展國家憲法日等活動。通過這樣的法治教育形式,能讓學生發生又被動學習法律知識,向主動學習法律知識方向轉變,促使他們對法律知識進行入腦入心,增強他們法治意識,構建堅強的法治信仰,提高法律綜合素養。因此,高職院校要根據學校或學生法治教育實際情況,利用好第二課堂活動這給較好的教育載體,鼓勵學生創建法治教育校內社團,進行必要的法治教育活動。
結束語
開展高職院校法治教育活動,需要立足依法治校觀念,并積極構建法治校園文化,營造濃厚法治教育氛圍。要轉變法治教育理念,開展教育方法創新活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既要利用課堂教學,又要利用第二課堂,強化法治教育。
參考文獻:
[1]李昂.高職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8(27):112-113.
[2]凌敏.新形勢下高職法制教育問題與措施[J].山東青年.法制經緯,2020(9): 338-339.
[3]潘永斌.高職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9(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