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眾傳媒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對體育活動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體育新聞事業迎來了一個“黃金時代”。文章對近年來出現倫理失范的體育新聞報道進行分析,發現如今體育新聞報道的倫理失范現象主要體現為新聞報道失實、過度娛樂化、主觀色彩濃和缺乏人文主義關懷。這不僅不利于受眾的信息獲取,更損害了媒介公信力和體育新聞工作者的形象。文章針對體育新聞存在的媒介倫理問題,從選拔機制、從業者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議,旨在解決體育新聞報道中存在的倫理失范問題,構建良性的體育傳播環境。
關鍵詞:體育新聞報道;媒介倫理;失范現狀;危害;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8-0152-03
《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對“體育”一詞的解釋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人的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目的的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因此現代體育包括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三大部分[1]。如今,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平臺,所刊發的體育新聞報道大多以競技體育類新聞為主。這主要得益于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各大體育賽事頻繁舉辦,競技類體育新聞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日益凸顯。然而,如今的體育新聞報道仍然存在許多倫理失范問題。因此,文章的研究集中于競技類體育新聞中倫理失范問題,在下文中所提及的“體育新聞”均是指“競技類體育新聞”。
一、體育新聞倫理失范現狀研究
(一)新聞失實現象頻發
1.添枝加葉,夸大事實
每個體育記者都希望自己的報道在發出后能獲得轟動效應,這本無可厚非。但一些體育記者對此卻著過于片面的追求,不負責任地夸大事實就是一種最典型的體現,這在正面報道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例如,在報道姚明的傷病情況時,有美國媒體報道稱姚明的左腳有16個鋼釘,這可能不利于姚明新賽季的發揮和傷病的恢復。
國內的某些媒體在聽到了這一消息后便開始肆意夸大,稱這次受傷可能導致姚明提前結束職業生涯。最后,姚明本人不得不出來澄清:腳上只有3個鋼釘,并非媒體報道的16個之多,而且不會影響自己的職業生涯。
2.捕風捉影,合理想象
人們在體育類新聞APP或網站上瀏覽體育新聞時,經??梢钥吹较瘛捌靥K寧近期將簽下韓國主帥”“爆料:國足邀請51歲世界名帥擔任教練被拒絕!”之類的新聞。而“曝”和“爆料”的信源往往是一些捕風捉影的“小道消息”,并加上記者的合理想象推測出來的內容。這些“小道消息”的真實性無從考證,而記者的合理想象又是一種純粹主觀的活動,因此以這種方式生產出的新聞往往與事實本身相去甚遠,有些前期“爆料”的內容與之后事件的走勢甚至完全相反。長此以往,受眾對這類捕風捉影的新聞也越來越反感,不利于體育新聞事業的良性發展。
3.非故意性失實頻發
非故意性失實并非新聞工作者有意為之。這種失實有的是因為參考的原始材料失真,有的是因為記者采訪不深入,有的則是因為審核把關不嚴。例如,齊魯晚報在2022年1月曾在官方微博賬號發布了一條消息,消息稱山東泰山俱樂部的國腳在1月11日就要到集訓隊報到,幾乎沒有休息時間。但隨后就被網友指出這條新聞事實有誤,足協官網發布的消息是參加足協杯決賽的兩支球隊,即山東泰山和上海上港的國腳1月14日才到集訓隊報到。這種非故意性失實損害了媒體的公信力,有網友在該條微博下批評齊魯晚報做新聞缺乏嚴謹性。
(二)過度娛樂化
體育新聞報道從誕生之初便是“黃色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如此,一些體育新聞媒體就錯誤地認為體育新聞的本質就是娛樂化,將娛樂性作為體育新聞的第一要素。
例如,虎撲體育論壇足球社區在2020年10月發布了這樣一則新聞:“真慘!烏干達22歲后衛失誤導致丟球,被隊友群毆致死”。這則與體育賽事無關的新聞本不該出現在虎撲這樣的體育類論壇中,但該網站的編輯在流量的驅使下還是發布了這則新聞,而且用一種情緒性的、夸張的標題吸引受眾點擊閱讀。
另一種情況就是過分關注體育明星的私生活,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14歲的全紅嬋在東京奧運會上奪冠之后,迅速成為各大媒體熱議的焦點。然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報道都有關她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甚至有些報道與事實完全不符。國際泳聯副主席周繼紅表示,一些媒體尤其是自媒體做出一些不太負責任的報道,很可能會誤傷到運動員,全紅嬋年紀這么小,還需要成長,公眾不應該“消費”她。
(三)新聞報道的主觀色彩濃烈
客觀性原則是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之一,體現在體育新聞中就是要對報道的雙方都予以平衡、公正的報道,不能帶有感情色彩和個人好惡。體育新聞報道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
民族主義并不是一個純粹的貶義詞,其中既包含對民族的理性認知,也包含非理性表達。狹隘的民族主義就體現為排外和閉塞。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自2019年起,中國男子足球隊開始引進一批歸化球員。從2021年12強賽開始,關于國足引進歸化球員是否確有必要就是各大體育新聞媒體熱議的焦點,這其中不少媒體人就抱著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他們不關注這些歸化球員在場上的比賽態度,不關心對手的實力,甚至不關心本土球員的發揮。當比賽失利之時,他們就將責任歸咎于歸化球員,認為歸化球員只是為了賺錢才加入國足,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投入比賽,因此完全沒有上場的必要,中國足球也不需要歸化球員。這種盲目的排外情緒,就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在作怪。
2.強烈的地方主義情節
地方主義情節在體育新聞報道中是指:地方新聞媒體失去客觀公正的立場與態度,在體育新聞報道中以有利于本地與本方作為取舍事實的出發點與標準。主要表現有兩種,一種是從我方運動員和隊伍的角度進行報道,新聞報道往往缺乏客觀性。武磊是中國男足目前唯一留洋的球員,因此其效力的西班牙人隊的比賽往往備受國內球迷和媒體關注,當武磊沒有進入大名單時,就有一些媒體將其解讀為教練用人不當。而當武磊積極跑位卻沒有得到隊友的接應時,又有一些媒體將這解釋為隊友不信任武磊、隊友太獨等,新聞報道很大程度上是站在武磊的角度進行報道,缺乏客觀性。
另一種是本地媒體將大篇幅的新聞報道都留給了本地區的賽事和運動員,關于本地運動員的新聞報道不僅數量多,而且篇幅長,角度多。這種報道方式常常使得一些與本地區無關但卻非常精彩的比賽不能被報道,無形中降低了新聞報道的整體質量[2]。
(四)缺乏人文主義關懷
比賽的輸贏是競技體育的意義所在,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僅僅關注比賽成績,將成績的好壞作為衡量一則消息是否有新聞價值的標準,則顯得過于功利。國內許多體育媒體和媒體人常懷著這樣一種功利的心態,對于那些摘金奪銀成績好的運動員大肆贊揚,對于那些成績一般的運動員就毫不關注甚至冷嘲熱諷,這種唯成績論的思想缺乏人文主義關懷,不僅違背了體育精神的核心,也違背了新聞職業道德。如在2008年奧運會劉翔因傷退賽事件發生后,某報就發表文章稱劉翔的退賽是一場“由劉翔主演的,早就已經編排好的鬧劇”,將劉翔的退賽行為上升到“缺乏競技體育精神”“消極對待比賽”的高度,甚至給劉翔扣上了“沒有國家榮譽感”的帽子,這種行為毫無人文關懷可言,無疑是不可取的。
二、體育新聞倫理失范帶來的危害
(一)不利于媒體公信力的樹立
20世紀90年代,中國傳媒業開始走向市場,從而引發了媒體間的激烈競爭。如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媒體之間的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與此同時,近年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汽車、房產、大消費等產業的增長乏力導致媒體廣告市場的萎靡,媒體的生存壓力也越來越大。精神產品不同于物質產品,當精神產品面對激烈的競爭時并不會像物質產品一樣追求“物美價廉”,而是會為了增加受眾數量降低自身格調,從“陽春白雪”走向“下里巴人”。這也是許多媒體不惜嘩眾取寵、放棄身為媒體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選擇用炒作、夸大、標題黨,甚至憑空捏造的手段吸引受眾注意力的原因。雖然這種無視社會責任和媒介倫理的做法在短時間內會造成一定的轟動效應,但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受眾和社會對媒體的不信任,甚至形成一種“這家媒體的新聞報道都是假新聞”的刻板印象,使得媒體的公信力蕩然無存。
(二)損害體育新聞工作者形象
記者是新聞生產的主體,而在體育新聞界,名記者同樣有著較大的影響力。隨著媒體競爭的日益激烈,傳媒大環境越來越復雜,加之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約束和系統的新聞倫理規范教育,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倫理道德問題。有的是因為記者自身體育專業知識素養不足而導致的,而更多的是因為記者自身的意志不夠堅定,面對利益的誘惑會將新聞的倫理道德拋之腦后。即便只有一小部分的新聞記者出現問題,也會損害整個新聞工作者隊伍的形象。
(三)不利于受眾獲取有效信息
受眾是新聞傳播活動的起始點與最終歸宿對象。按照議程設置理論的觀點,新聞媒體有為受眾設置議程的能力。因此,體育新聞的媒介倫理示范也對受眾的信息獲取行為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憑空捏造的假新聞違背了新聞最基本的原則,受眾在接收到不實信息之后可能會形成錯誤的判斷、做出不當的行為。過度娛樂化的內容過多,可能會導致受眾關注的焦點轉移到這些娛樂化的新聞信息上,而忽視了真正有價值的新聞內容。這就使得那些真正關注體育比賽的小部分受眾陷入無效信息的海洋,難以獲取到他們感興趣的新聞信息。受眾的感受最后又會通過各種形式反饋給媒體,媒體再根據受眾的反饋來進行內容生產。這就使得新聞媒體陷入一個惡性的死循環。
三、如何應對體育新聞倫理失范
(一)建立標準化的選拔任用機制
媒體在選拔任用體育新聞工作者時應有一個標準化的選拔任用機制,當前的體育新聞人才選拔機制缺乏統一的標準,選拔模式不嚴格[3]。這就直接導致內容生產質量下降、倫理失范現象頻發。因此,各大體育新聞媒體應建立一個標準化的人才選拔和任用機制,媒體在招聘一名體育新聞工作者時,不僅要考核其新聞專業能力,還應考核其體育專業知識。除此之外,還要審核其是否了解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和法規,是否有違背職業道德的“前科”。只有專業能力過硬、體育知識豐富、了解職業道德要求和基本法規,能夠恪守職業道德的體育新聞工作者才是一名合格的體育新聞工作者。
(二)不斷提高體育新聞從業者專業素養
體育新聞工作者是體育新聞內容生產的主體,體育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高低直接影響了體育新聞報道內容質量的高低。因此要想解決體育新聞倫理失范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體育新聞從業者的職業素養[4]。
1.加強對體育新聞記者體育專業知識的培訓
體育新聞和財經新聞、軍事新聞一樣,是一種專業性極強的新聞,因此體育新聞記者除了要擁有基本的采寫能力之外,更需要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否則必然會因缺乏基本的體育知識造成報道失誤。梅西本是阿根廷著名球星,但在2018年世界杯期間,央視體育頻道某位記者在賽前報道時卻說成了“西班牙著名球星梅西”。由此可見,媒體應重視對體育新聞記者專業知識的培訓,建立崗前培訓和日常培訓為一體的系統性培訓體系。
2.提高體育新聞記者的心理素質
體育新聞具有時效性要求高、報道節奏快的特點。要在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保證工作質量,遇到突發事件能夠沉著應對,需要極強的心理素質。記者過硬的心理素質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就是見識過“大世面”。
如今,許多體育新聞媒體都采取了“老帶新”的模式,即在大型賽事中由年輕記者負責具體工作,老記者負責把關,讓青年記者通過實踐,熟悉大型賽事報道的整體流程和具體工作要求。在“大世面”中逐漸形成過硬的心理素質,提升其新聞敏銳度,形成一種即使面對突發事件和高強度的新聞采寫工作壓力也依然能做到全面、客觀、公正地完成新聞報道的能力[5]。
(三)重視對體育新聞記者職業倫理道德教育
有媒介管理者表示,記者的職業倫理道德教育一直處于一種“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丟掉”的尷尬處境。要解決倫理失范的問題,必須增強記者的媒介倫理意識,讓體育新聞從業者將職業倫理道德的要求內化于心。首先,體機構應合理安排時間,在平時常態化開展媒介倫理知識的培訓工作。其次,各大媒體應積極表彰那些恪守職業倫理道德報道的新聞工作者,公開批評甚至處分那些有悖職業倫理道德的記者和新聞報道,為廣大新聞工作者樹立正面的榜樣、提供反面教材。最后,各大新聞媒體應經常開展關于職業道德倫理的討論會,讓新聞工作者勇于批評和自我批評,不斷反思,加深對職業倫理道德的認識[6]。
四、結語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新聞就一直處于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并且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新聞門類。綜合類報紙的體育新聞版面不斷擴大、專業體育報紙迅速增加、各類體育新聞APP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體育新聞報道不僅影響體育環境的建設,而且對體育生態也有重要影響。因此,在當前這個全媒產業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如何保證體育新聞報道既能吸引受眾,又不出現道德失范的問題,正是未來應該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鄒英,李芳.“純競技體育”新聞報道的問題與反思[J].新聞戰線,2007(12):60-62.
[2] 亓軍.競技體育新聞報道缺失現狀與對策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2.
[3] 劉濤.體育新聞記者的素養要求及提升策略[J].新聞戰線,2016(20):33-34.
[4] 宮超.我國體育新聞報道現存問題及其應對策略[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0.
[5] 羅俊,胡丹,劉瀏.體育新聞報道的“地方主義情結”[J].青年記者,2010(12):55-56.
[6] 王琰.和諧傳播視域下的電視災難報道[J].新聞愛好者,2010(16):50-51.
作者簡介?蘇永浩,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輿情分析與危機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