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超穎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現代信息技術已被普遍應用到我國各個領域之中,同時,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也猛烈沖擊著我國現代教育體制,以新型教學理念向傳統(tǒng)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資源和教育模式進行整合已成為時代潮流,因此在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中融入現代信息技術也是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高中音樂;信息化教學;現狀;措施
高中音樂,是我國高中生在學習階段必學的一門藝術實踐類課程,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發(fā)展,也能夠讓學生的三觀美德在一個充滿溫馨的環(huán)境之中成長。音樂是人們在生活過程中將自身的情緒和感情進行表達的一種方式,更是寄托我國人民感情的一種載體,學生通過學習音樂的基礎知識和技巧,能夠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減輕學生在學習其他專業(yè)課中產生的疲憊感,升華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而在高中音樂教學中融入現代信息化技術,能夠以世界角度的音樂資源向學生講解音樂知識,豐富學生的音樂資源和視角,擴大學生的眼界。因此,本文就高中音樂教學的現狀和信息化音樂教學的開展展開論述。
一、分析高中音樂教學的現狀
隨著我國現代信息技術在我國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靈活,通過互聯(lián)網,人們可以在網絡上的各種平臺和論壇上看到不同的教育理念,這不斷沖擊我國教師思維中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曾經死板乏味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也顯露出了弊端,而對于高中生來說,這個階段的學生面臨著即將到來的高考,在高中生活的學習科目比較多,學習任務也比較重。高中音樂作為一門藝術類課程,在這樣的時代和學習背景中,并不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很多高中教師認為在學生高中階段應該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主科目的學習上,不應將時間浪費在音樂,美術等課程。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非常不利于學生個性和美學的發(fā)展。此外也有一部分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只是死板地教導學生音樂的一些基礎知識和技能,沒有引導學生理解音樂的內涵與意義,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感受不到在音樂教學中應有的溫馨與輕松。
二、探索高中音樂教學信息化的嵌入式研究
2.1 不斷學習并從根源上轉變教學理念
目前,很多高中音樂教師長久以來受到過去人們對音樂教學的錯誤看法,使得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認為學生學音樂沒什么實用性,敷衍地向學生講解音樂教材上面的基礎知識和內容,便草草結束課程。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學生通過學習音樂課程,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的水平都能得到大幅度提升,能夠促進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全面發(fā)展。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就應通過互聯(lián)網不斷學習新型教學理念,并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信息化音樂教學,讓學生能夠在音樂課堂中感受到音樂知識的吸引力,并感受到精神狀態(tài)的升華。同時,為了更好地開展信息化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教師也應不斷學習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技巧,從而為學生展開更加高效的信息化音樂課堂教學。
例如,在進行人音版普通高中音樂鑒賞中“京劇傳統(tǒng)戲”的講解時,由于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京劇等我國傳統(tǒng)戲劇文化,如果教師直接將課程內容向學生進行灌輸,可能很多學生無法理解教師所講的課堂內容。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根據本節(jié)課的課堂內容和學生的個人傾向,制作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微課程或ppt等。之后可以課程內容開始組織學生一起觀看有關于京劇的微課程,通過讓學生觀看并欣賞京劇微課程中的京劇內容和圖片,可以讓學生對京劇形成一個整體的理解,教師則可以選擇一個恰當的時間向學生講解京劇有關課程內容。通過這樣的過程可以減少學生由于不了解課堂內容,從而抵觸學習音樂課程的情況,從根源上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2.2 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音樂資源
由于目前我國人們的經濟水平也在不斷地提升,很多高中生從小便接觸了互聯(lián)網,對音樂也有一定的了解和興趣。而音樂作為學生在高中階段的一門興趣課程,自然是受到了很多學生的喜愛。但在音樂實際課堂教學中,由于很多教師無法走出應試教育給自身思維的限制,使得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只是死板地向學生講解音樂教材上的教學內容,使得音樂教學變得過于理論化,打擊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致,自然也無法和學生達到精神共鳴,最終導致音樂教學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要想能夠高效地開展信息化高中音樂課堂,教師就應意識到開展音樂教學的教育目的是什么,那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音樂,以自己的理解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技巧,從而培養(yǎng)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和藝術思維。鑒于此,教師在開展音樂課堂教學時,就應充分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通過運用互聯(lián)網和各種平臺的優(yōu)勢,豐富學生學習音樂的資源,讓學生看到更多種類的音樂,開闊學生的眼界,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進行人音版普通高中音樂鑒賞中“中國影視音樂”的講解時,可以在課程開始前在網絡上下載一些與影視音樂有關的知名影視片段,并在講解音樂時搭配上影視片段,組織學生進行觀看。如《女兒情》與西游記中唐僧和女兒國國王的片段,這對于學生來說更加貼近生活,也能夠讓學生以生活的角度學習課堂內容,從而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到輕松與溫馨,也容易理解影視音樂對于影視作品的重要性。
結語
綜上所述,將高中音樂課堂與信息化技術形成嵌入性融合,已成為了一種教育趨勢,對于學生審美和藝術素養(yǎng)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音樂課堂的講解時,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打破學生以往學習音樂的限制,通過教學實踐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的音樂教學,從而能夠促進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和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安麗霞.基于立德樹人的高中音樂信息化教學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9):169-171.
[2]薛瀟.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中音樂高效課堂構建探究[J].考試周刊,2021(57):161-162.F191FC4A-792D-4749-8D0F-AA5A93EAF5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