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菡
摘要:學習歷史就如同重游歷史的長河,教師是負責船頭瞭望的指引者,而學生則是這艘船上的掌舵者和劃槳者。所以,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必須強調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自主地去探究和學習,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真正理解知識、消化知識。文章特此研究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據此給出了一些可以強化學生參與性以及積極性的課堂教學改革策略,希望能夠為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優化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生參與性;教學改革策略
引言:
很多初中歷史教師其實都習慣于作為一個孤獨的“單口相聲”表演者,自顧自地講述著那些精彩的歷史故事,全然不顧下面的“觀眾”是否來得及消化和吸收。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以及教育需求下,這種教學模式必須要得到更新和改變,懷有錯誤教學觀念的教師也必須要積極開展教學方法的學習以及研討,如此才能構建出符合學生當下學習需求的初中歷史課堂。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態度散漫
歷史知識學起來好像并不困難,只要付出時間去記憶,一樣可以在考試當中取得高分。所以,很多學生對于初中歷史課程難免會缺乏興趣,認為只需要等待老師畫出重點然后背誦即可。這種想法會影響到學生的歷史課程學習態度,讓學生無法感受到歷史知識的魅力,更會使學生無法高效地記憶歷史知識內容,這樣自然就會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二)師生有效溝通匱乏
初中歷史課堂上經常會出現的一個現象就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干了嗓子、學生在講臺下耳朵起了繭子”。這是因為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學生和教師之間出現了脫節的問題。如此一來,學生有問題不能及時的提出,最后只能懷著疑問不了了之;教師也不知道學生到底能否理解自己所講的內容,只能把一些知識點不斷重復和強調,歷史教學的效率就會在這樣的內耗下難以提升。
(三)學生未能課后反思
學習歷史并不是聽一個故事或者背一段知識點,而是要在了解歷史真相的同時去思考其背后的脈絡以及對今人的啟示。這種思考必須要求學生也參與其中。但是,很多學生在學完歷史知識以后并沒有對這些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反而只是把那些知識點當做是應對考試的工具。這樣一來,學生對于歷史就會缺乏思考,更難以形成客觀的、辯證的歷史態度,直至影響到他們未來的學習以及人生發展。
二、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改革策略
基于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新要求,我校根據學校“江騰萬里,金耀三級”的核心辦學理念,在符合學情與教情的基礎上,制定和研磨了“騰耀教育”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重在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的開發,重在學科的融合,重在教學課堂的改革。針對教學課堂改革,課程體系提出了三段七步式,三段暨課前課中課后的分段設計,主要包括:
(一)課前微課導學,激發學生課堂主動性
在課前預習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導學來激發出學生的課堂主動性。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強化微課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興趣,用“戲說歷史”“Q版歷史”等形式來講解歷史知識。同時,在課前階段,教師更是可以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對提前一天發布的微課進行討論,從而營造出熱烈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期待。
例如,在講述國共關系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一些片段來制作成微課導學視頻,以此來引發學生對這部分歷史知識的好奇之心。通過這樣的微課導學視頻,還可以在學生當中引起熱議,為教師即將所講的知識進行提前的預熱。這樣一來,教師只需稍加引導,就能夠營造出一個求知好學的良好課堂氛圍,讓教師的教學工作變得事半功倍。
(二)課中實時互動,以平板教具實現交互
借助當前先進的平板教具,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實現實時交互,以強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通過平板教具,學生可以隨時查找自己想要了解的那些知識內容,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積累。而教師也可以隨時通過平板發起答題,以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教師還可以把學生的疑問留給學生自己,讓他們在學習互助小組內共同討論問題,互相答疑解惑,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歷史知識水平。
例如,在講述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歷史時,教師就能夠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來構設初中歷史智慧課堂教學。在正式授課之初,教師可以向學生們的平板投送事先剪輯好的抗日影視作品選段,用那些或熱血、或悲壯的戰爭場面引入此課內容,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而在講述抗日戰爭歷史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組互助學習。
(三)課后小組復習,共同研討課堂知識點
在每節課結束后,教師都要督促學生及時進行課后復習,讓各個學習互助小組共同研究和思考課堂上的那些知識點,從而幫助學生鞏固和加深記憶。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帶領學生回顧完我國的外交成就以后,教師就可以結合最近的時政熱點,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研討課題“建國初期與現在的外交政策對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進行研討思考。在小組當中,學生可以自行分工,一部分學生負責搜集以前的外交政策資料,一部分學生則負責搜集現在的外交政策內容,最后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并且進行統一的討論。而在這樣的小組研討結束以后,還要由組長負責把研討結果記錄下來,并且在下一次的歷史課上分享自己小組得出的結論,最終由教師來對學生的自主研討進行評價與分析,由此來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對我國外交成就的理解。
結語
想要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師首先就要讓學生能夠專注于課堂、投身于學習,以趣味的內容來吸引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然后,教師還要借助先進的教學工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強化師生交互;最后,教師更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如此這般,才能讓學生在探索歷史知識長廊的道路上更加輕松順暢。
參考文獻:
[1]陳宇.初中歷史課堂提高學生參與的幾點思考[J].學苑教育,2020(18):23.
[2]顧銀輝.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度[J].現代農村科技,2021(02):96.
[3]丁煥平.淺析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