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行星
摘要:在近年教育改革和最新的“三教”改革對于素質要求核心素養和教學方式都提出了更加明確更加具體的要求,這為以后的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指導方向。中等職業學校的目的是培養技術性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落實教育深化改革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思想政治”課程是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和政治素養的關鍵課程,對于學生的培養和熏陶計劃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思想政治”課程過程之中存在著各種問題,影響著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核心素質教育。
關鍵詞:“三教”改革;中等職業學校;思政課程;教學優化
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有技術有文化的技術性人才,對于以后各行各業的人才輸入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之中許多中等職業學校一味地滿足學生技術教學需求,從而忽視了對于學生核心素質教育的培訓,培養出來的技術性人才也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在如今的教學工作安排之中,中等職業學校應該根據“三教”提出的具體改革要求將思政課程落實到實處,培養出有才有德的高技術人才。
一、“三教”改革內涵
“三教”改革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提出的改革計劃,目的是形成好的高技術人才培養體系,包含著對于教材,教師和教育教法改革的具體要求,并且在該過程之中提出了具體的內涵和系統構建的指導意見。“三教”是對教師、教材、教法的統稱,中等職業學校應該將“三教”改革落實到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三教”改革落實的狀況直接關系到整個教育工作的教育效率和教育質量,對于學生的培養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中等職業學校加強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必要性
(一)“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是中等職業學校落實“三教”的行動指南
“三教”改革的基本內容是對于教師教材和教法的深入改革,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使得教材、教師和教法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滿足學生對于素質要求的學習,提高教育效率,優化教育模式,創新教學方式。“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個人道德品行,政治覺悟和個人操行的中重要課程,對于學生提高個人修養和促進學生向善發展有著關鍵性的矯正作用。“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完全符合“三教改革”提出的改革要求,能夠滿足學生對于素質教育的學習革新,對“三教”工作的開展起到重要的指導性和指引性意義。由此在職業學校中深化思想政治課程改革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課程思政”幫助中等職業學校提高教學理念弘揚“工匠精神”,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每所中等職業學校都有學校本身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特點,如何將學校的教學特色和教學理念真正地落實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之中是所有教學工作者們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之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學目的是培養有專業技能的技術性人才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水準,使得學校培養的學生真正成為社會上的資源,為社會不斷輸送優秀且先進的高技術人才是每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辦學宗旨。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之中無法對于學生進行直接的教育或者是滲透,那么思想政治課程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它能夠潛移默化地給學生滲透“工匠精神”,使得工匠精神的種子慢慢扎在學生內心的土壤之中,等待時機成熟之時破土而出,成為擁有頂級專業技能和高尚道德水準的大國工匠。
三、“三教”改革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思政課程教學優化的必要性
“三教”改革是時代在發展過程之中提出的最新的,符合教育改革潮流和趨勢的最新改革方案,“三教”改革的具體項目之中包含著教師、教材、教法三個角度,對于上面三者的改革都存在著很大的必要性。首先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優化有利于落實“三教”改革之中的具體思想,有利于推動“三教”之中所提出的問題和方案。其次中等職業學校的思政課程對于學生培養“工匠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工匠精神”之中包含的對待工作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和,以及謙虛虛心,虛懷為谷的為人品德對于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而言有著十分關鍵的意義。最后思想政治課程之中有關于黨章黨史的學習和介紹,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加理解共產黨的先進性,從百年黨史這本活教科書之中汲取力量,自覺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此外紅色革命思想也是政治思想課程的重要內容,讓學生在紅色文化經典的熏陶之下逐漸在心中燃起紅色革命火種,真正被紅色主義文化所感染,最后立志將自身融入祖國的改革建設上面去,對于社會而言十分有益處。
四、“三教”改革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思政課程教學優化路徑
(一)提高學校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視程度,回顧學校教學宗旨
從“三教”改革開始之后要求學生做一個有理想、有技術、有情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思想政治課程在學生品行培養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關于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同時,首先就要加強中等職校對于思想教育課堂的重視程度。政治思想課程對于個人的價值觀塑造以及思想政治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關鍵性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之中,中等職業教育學校要秉持自己的教學宗旨,探索自己學校的教學特色,堅持自己的初心,努力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高水平的人。“道德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專業技能教育”三者是中等職業學校的三大教學內容,教育工作者要將思想教育融入到具體的課堂之中,把知識和價值觀以及能力教育真正地結合起來,滿足學生素質教育階段的教學需求,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效率,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是真正有能力,有情懷、有品德的社會服務型人才。
(二)加強對于師資的培訓,教師也是“思想政治”課程的實踐者
中等職業學校作為學生教育的平臺,對于教師群體的選擇往往缺少考量,使得教學團隊的師資力量達不到既定的要求從而無法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或者是無法深入完成思想教育工作的滲透。教師團隊的培訓和學習也是中等職業學校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對于教師團隊的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本身教育師資的水平,提高自己的辦學質量;另一方面,教師也是“思想政治”的實踐者們,教師群體要不斷提高對于自身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保持一種學習的生活態度,同時教師群體作為“園丁”也是“思想政治”課程的實踐者們。“三教”改革過程之中也提出了對于教師群體的要求,教師要與學生一同進步學習,在工作學習之中不斷踐行思想政治“內容之中的思想和道德,使得自己真正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者的受益者。
(三)校企合作,增加教材的實用性
學校是教學工作開展的第一課堂,但是學生的培養情況需要社會的檢驗,外界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是促進學校改革的直接動力。中等職業學校的培養對象是面向企業的技術人員,企業對于人才的檢驗可以作為教育改革成果驗收的一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社會主義合格的勞動者們必須服從于企業的發展。所以教材的編寫過程之中要理解到人才與社會的實際對接問題,使得教育人才更能滿足社會的發展是學校辦學的宗旨也是學校進行教學改革的核心,只有將教、產、學、研融為一體的教材編寫才能是經得起檢驗的好教材,才能達到教材改革的實際作用和目的。
(四)推行思政教材改革
推行思想政治教材改革是優化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開展的重要措施,首先教材改革能夠給予學生新的學習體驗和新的興趣,有利于激發學生重新認識和學習這門課程的好奇心。在教師進行教材改革的過程之中要對以前的教材進行最新的深化和更新,保證在最新的教材之中能夠解決掉舊教材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且在考慮教材的編排任務的同時積極思考如何將新的元素完美地融入到教材的編排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更有興趣的同時能夠幫助快速把握教材的重點,使得教學任務的開展變得更加簡單易行。推進教材改革的過程之中要完善教學大綱,更新教學內容,編寫一些與時俱進的案例觀點,引入一些最新實事,使得課本的整體編寫水平更加的高,編寫的內容也更加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教材也能夠完美地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便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之中去感受教材之中的最新觀點。
綜上所述,“三教”內容之中的教師,教材和教法是整個“三教”體系之中的核心,也是整個“三教”改革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要求和指引。針對如今在中等職業學校之中出現的教學工作落實不到位,思想政治課程開展不深入的問題,本文從學校宗旨回歸以及師資力量的培養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比較簡單的應對措施,爭取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之中能給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指導思路。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們,在平時的實踐和工作之中,也要努力探索思想政治課程的落實教學計劃,最后能夠保證改革背景之下的教育要求真正落實到學生的身上。
參考文獻:
[1]趙云峰.中職學校”三教”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改革路徑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18).
[2]陳立章.中等職業學校實施”三教”改革策略與路徑探析[J].綠色科技, 2020(21):263-264+267.
[3]孫林,卞欽.中職教育”三教”改革實踐探析——以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2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