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桐
美術手工,也稱造型藝術或視覺藝術,是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紙、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過造型的手段,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空間和審美價值的視覺形象藝術。美術手工活動是一種深受學生喜受的美術作業形式,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各種材料,通過自己的雙手或簡單的輔助工具,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出或具象或抽象、或美麗或滑稽、或平面或立體的手工作品,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把美感教育貫穿到美術手工教學全過程,讓學生時時受到啟發,在潤物無聲中提高審美水平。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美術手工教學“五步法”,即:情景導入法、循循善誘法、分組討論法、創作激勵法、教師講評法,通過把美感教育有效地融入到美術手工教學課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情境導入法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心理需要和活動需要,包括對新知識的渴求和對游戲活動的喜愛。教師可根據小學生身心發育特點,圍繞美育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教師通過語言描述或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力進入角色。
例如在《多彩的拉花》美術作業中,以小學生樂于接受的童話故事形式,把拉花和童話故事完美地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代入到課程中。教師可以這樣講述:“同學們,可愛的艾莎公主來到我們這座美麗的城市啦!艾莎公主把這里變成了一個冰雪世界,她還給我們帶來一個神奇的盒子,可以用來實現愿望,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這樣的童話場景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吸引到教學主題上來,讓學生對“拉花的制作”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我們放進一張彩紙,看看可不可以變長?”這樣的問題引導,讓學生在思考“美麗的城市”“冰雪世界”“拉花能不能變長”等虛擬的情景中進入教學內容,在對美的期盼中提高對美的認知。
二、循循善誘法
小學生普遍具有好學上進、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不服輸的特點,教師在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美、欣賞美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們在開展美術手工作品的過程中對美充滿期盼。
仍然以《多彩的拉花》手工作業課為例,教師沿著艾莎公主的故事主線,選出一名學生,讓她來幫我們看看艾莎公主的盒子給我們帶來什么禮物。這時候,盒子里的神秘禮物引起學生的強烈好奇心。當學生把事先在盒子內準備好的拉花拉出來,在拉花變長的過程中適時拋出“小小的盒子為什么能藏下這么長的彩紙”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們在獨立思考中體驗拉花的奇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手工制作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思考,獨立設計制作不同形狀拉花。當學生們的熱情完全被激發出來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發放“拉花制作錦囊”,把各種拉花的正確制作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學會拉花制作的過程中提高美術手工的動手能力和審美水平。
三、分組討論法
教師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指定一名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同學擔任組長,負責組織本組討論活動,收集整理本組成員討論情況,最終形成本組的美術手工作業意向。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加強指導,耐心聽取各個小組的意見,圍繞教學目標,幫助每個小組找出最合理的作業方案。例如:在《多彩的拉花》美術作業中,教師可以從“如何利用好現有的材料”入手,讓學生們觀察現有材料的形狀、顏色,引導學生們在分析和對比中找出最為合理的作業路徑。要注重發揮團隊力量,小組成員間既有分工更有合作,讓每名學生都參與進來,都要有任務,都是團隊的一分子,共同努力完成美術手工作品。通過這種形式,有意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教師還可以讓同學們充分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各盡所能地提出拉花制作方法,然后讓小組成員間互相點評,引導學生共享拉花的設計和制作經驗,啟迪創新思維,加深對美的理解。
四、創作激勵法
小學生普遍有著較強的上進心,不喜歡被他人超越。教師要善于運用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對獨立完成美術手工作品創作、制作的要及時進行表揚,激勵更多的學生積極加入到美術手工作品創作中來,在班級內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學習氛圍。每名學生的成長環境、接受事物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每名學生個體間的這種差異,不能急于求成、一概而論,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引導,把學生一絲一毫的進步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及時給予肯定。特別是對于美術手工作品一時完成不好的學生,不要急于下“你不行”的定論,要堅持正面激勵,從學生們的點滴進步中發現閃光點,培養學們的自信心、進取心。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舉辦班級、學校或社會層面的美術手工作品展,讓學生們在其他教師、同學和成年人的認可中堅定信心,增加對美術手工的熱愛,在潤物無聲中接受美育教育,更加善于發現美、創造美、表達美,提高對美的感悟。
五、教師講評法
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教師講評是完整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要準確把握學生自評和教師講評的關系,通過組織學生自評,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糾錯能力。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們的自評中準確發現亮點和不足,正確的方面要給予肯定,不足的方面要及時指出。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保持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心態,要從實現教學目標的角度,真正地幫助學生作分析,對于有爭議的地方要講清道理,甚至可以通過實踐來驗證,切記,不能把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要讓學生從內心真正地接受。講評內容要緊緊圍繞美育教學目標,對學生們的課堂表現,如主動思考情況、動手創作情況、分組討論情況、以及美術手工作品成果等進行系統化講評,幫助學生完整地回顧和梳理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能夠真正從課程中明辨美丑、受到啟發、有所受益。有效運用好教師講評法,可以有效理清教學目標,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環環相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始終在思考中想象美,在實踐中創造美,在觀察中發現美,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方法不是萬能的。這些方法僅僅是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的點滴經驗總結。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要想發揮美術手工課程的美育作用,還要結合學校、教師、學生等多方面因素綜合教學。比如,當前美術手工作業教學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對美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影響下,由于美術學科較其他學科相比對學生的升學成績影響較小,部分學校、家長甚至學生自身對美術學科不夠重視,與其他課程相比較,美術課程占比較小,而美術創作需要一定的集中性時間,教師在規定的課程時間內無法完成完整的美術教學。二是美術課程教學結構固化。個別美術教師沒能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開展教學,課程設計缺乏新意,有的教師只是帶著學生對示范作品進行模仿,缺少拓展性的教學內容,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思想固化、想象力匱乏,不可能創作出有內涵、有個性的美術作品。三是對課堂教學過度依賴。現行的課程安排大多在教室內完成,減少了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機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創作力,剝奪了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影響了美術手工活動美育教育的作用。我對解決上述問題的思考:一是抓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要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能動性、主動性,通過專家授課、觀摩學習、經驗交流等形式,不斷充實新知識、新思想、新觀念,按照課程需求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滿足現實教學需求。二是抓平臺擴展,著力拓寬學生視野。要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多設計、組織開展既符合教學內容,又符合學生心理的實踐活動。要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的“三位一體”教育作用,通過舉辦家長開放日或展覽等形式,將學生的作品與家長和社會各界分享,進一步增強學生美術手工創作的自信心、自豪感,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健康心態。三是抓方法改進,豐富教學形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可以更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小學生正處于對新知識的渴求期,在課程設計上要結合小學生特點,盡可能多設計一些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興趣、引發學生自主思考和創作的教學形式。教學過程中要多用鼓勵性的語言,肯定性的語氣,表揚性的手段,不斷加強學生開展美術手工創作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創作出更多有特色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在對美的追求中受到美意熏陶,提高審美能力。
(130000 ?吉林省長春市新區吉大慧谷學校)